盗挖朱棣陵墓这事儿,乾隆干得很不光彩

发布时间:2023-06-09 09:28:10 发布人:hao168

西方油画中的乾隆项羽、曹操、董卓、黄巢、孙殿英…哦,对了,还有满清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帝王乾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俗称盗墓贼,雅称“摸金校尉”,长沙话称“土夫子”。01在中国,古人信

西方油画中的乾隆

项羽、曹操、董卓、黄巢、孙殿英…

哦,对了,还有满清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帝王乾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俗称盗墓贼,雅称“摸金校尉”,长沙话称“土夫子”。

01

在中国,古人信奉“事死如事生”。

即人死之后,在阴间依然要过类似阳间的生活,因而墓葬建筑和随葬用品多仿照世间置备。

《荀子·礼论》: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尤其是帝王。

秦汉时期的陵墓,需收葬帝王衣冠、金银珍宝,置妃嫔侍奉,宫人献食(人殉),犹如在世一般。

正因为陪葬品如此丰富,才催生了一个“盗墓”这个颇具技术含量的行当。

但历朝历代,皆认为此举伤天害理,并列入律法,严刑惩处。

既然如此,贵为九五之尊,乾隆又为啥会去做这等令世人不齿的丑事?

这档事儿,还要从做棺材用的金丝楠木说起。

价比黄金的金丝楠木

02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乾隆着手为自己建陵,墓址选在了孝陵以西的胜水峪。

经十年大兴土木,于乾隆十七年完活,拢共耗银170多万两。

是为裕陵。

裕陵外景

裕陵明堂开阔,富贵堂皇,建有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一孔桥、下马牌、地宫等20余项工程,可谓气势非凡,工精料美。

这“美料”,就包括金丝楠木。

据明人谢肇淛《五杂俎》记载:

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

意即,用金丝楠木做成棺材装尸身,能常年不腐;做成食盒装生肉,数日不变色。

所以,自古以来,富贵人家皆热衷用此木打制寿材。

可是,金丝楠木多生长于瘴疠弥漫、虎狼出没的深山幽谷之中,极其难搞。坊间亦有这样的说法:

1000个民夫进山采伐,最终能活着出来一半,当算烧了高香;

即便采伐齐当,沟壑纵横,无路可走,想运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唯一的法子,就是等山洪暴发,借力将原木冲出山。

如果赶上雷公偷懒,数年少雨,那你就耐心候着吧。

三五年是它,十年八年也是它。

再者,由于前期过度开采,及至满清,已很难找到笔直成型、可用于建造大梁的楠,甚至市场价被哄抬得堪比黄金。

正因如此,乾隆天天愁得吃不香睡不安,脑门皱得跟核桃皮似的:

价比黄金,那倒不是事。咱大清有的是银子,可难采难运啊。这可咋整?

翻来覆去,脑汁被绞尽N回之后,乾隆突然眼前一亮:

要不,偷点?

偷谁的?

当然是朱棣。前朝第三任掌门,那也是个有钱的主儿!

03

乾隆之所以盯上明陵,特别是明成祖与皇后徐氏的长陵,原因很简单:

朱棣在位期间,国势强大,财力雄厚:经营东北,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拿下安南,营建紫禁城…桩桩件件全是大事。

如这等干大事的人物,给自己修建陵墓,自然也会下大力气。

说白了,朱棣和媳妇的墓中,肯定会有大量质地坚硬的百年金丝楠木。

“老大,这事搞不得,搞不得啊!”

当时的吏部尚书刘墉、文渊阁大学士纪晓岚等人,听乾隆透出盗墓口风,一个个火急火燎,组团相劝。

“为啥?”乾隆慢条斯理地问。

刘罗锅马上搬出了《大清例律》:“你看,咱们制订的律法里写得清清楚楚,”

乾隆一脸黑线:“我看不着。”

“那臣念给你听。第二百七十六条: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

“聒噪。我听不清!”

乾隆狠狠扫了刘墉、纪晓岚等反对派一眼,冷哼一声掉屁股走了,边走边暗忖:

老朱的墓,劳资搞定了!

04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乾隆日思夜想,睁眼闭眼,全是明成祖朱棣墓中的金丝楠木。

俗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尤其是被一国之主给惦记上,准没好。

事实也是,皇上的心思,很快被几个大臣看破。

其中,有工部尚书金简(字可亭,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一说满洲包衣人);

有户部尚书曹文填。其与老爹曹振镛,时称“父子尚书”。

这两位交情不错,私下一碰头,一嘀咕,紧接着就给主子乾隆上了一道奏章。

这奏章,可真叫个别出心裁——

恳请圣上修葺明陵,以示对前朝敬重,收拢民心。

乾隆稍加寻思,顿时心领意会,龙颜大悦:“好,准奏,就这么办!”

咋办?

偷梁换柱!

以修缮的名义,把自己想要的楠木统统拆卸、倒腾出来,然后代替以普通木材。

对此工程,乾隆任命金简为总负责人,曹为监理,即刻制定修缮方案。

金简与曹文填所提方案没敢太过分,总体归结为四个字:拆大改小。

即将明陵所有的恩殿,包括两庑这些配套建筑的规制缩小。

原来7间的,改为5间;5间的,改为3间;重檐改为单檐,楠木换成柳木…

不得不说,这一招玩得高,实在是高!

时至晚年,乾隆撰写《十全记》,并自称“十全老人”。若再加上盗墓明陵这一桩,应该叫“十一全老人”才贴切!

05

不过,对乾隆此举,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和反驳。

理由是:

前文已表,乾隆裕陵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时,就已修筑完成。

裕陵地宫

而乾隆修缮明十三陵,是在35年后的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

从时间上看,乾隆盗墓之说不成立。

可是,为啥民间传得沸沸扬扬?难不成后世都在泼他的狗血污水?

结合满清历代帝王修陵这事儿来看,还未必是空穴来风。

第一,在首个入关的皇帝顺治的孝陵里,就发现有大量来自明代建筑上的木料;

这说明,他们比较擅长“偷梁换柱”。

第二,把自己造好的陵墓返修重建,在清朝皇家都曾发生过。

比如雍正。

雍正之前的几位皇帝都葬在一处,即东陵,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多和睦。

谁知,雍正偏不跟先人凑热闹,废掉当初所选东陵“九朝凤阳山”,独自去了易州太平峪;

再比如道光。

陵墓修建完毕,验收时发现漏水。

本是小问题,却非当豆腐渣工程处理,推倒重建;且坏了父在左、儿在右的宗法礼制…

就这么爱折腾且任性的一家人,谁敢保证乾隆在修缮明陵时没动手脚,没替换金丝楠木,又神不知鬼不觉地用到自己的陵墓当中去?

小编猜度,就凭他拎着下图自己的这些戳子,将无数古画珍品毁成牛皮癣的大无畏不要脸精神,盗个墓算啥?

乾隆的印章

乾只可叹,及至民国,军阀兼同行孙殿英下令炸开裕陵,好一通盗掠。

据清室善后委员实地查勘所见,地宫内,骸骨狼藉,散落满地,楠木金棺亦被劈成残片…

偷梁换柱盗人墓,却不想自己的陵寝也被盗。一报还一报不说,还落了个尸骨不全的惨烈下场。

也许,这就是天道循环,冥冥之中自有报应吧。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