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士将敦煌佛经贱卖给列强,被后世谩骂多年,是可恶还是可怜?

发布时间:2023-06-10 09:24:54 发布人:hao168

“敦,大也。煌,盛也。”这是《汉书》中对于敦煌的注释。汉时期设立的敦煌郡,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不仅是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也中西不同文化的汇聚地,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都在这里得以交融。

“敦,大也。煌,盛也。”这是《汉书》中对于敦煌的注释。汉时期设立的敦煌郡,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不仅是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也中西不同文化的汇聚地,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都在这里得以交融。

曾几何时敦煌曾被誉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的包容性使得敦煌的经济文化十分繁荣,即便后世由于战争敦煌渐渐呈现出“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荒漠景象,但这并不会减轻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反而因为几百年蒙尘,让这颗明珠被发掘时才更加震慑耀眼。

王道士与莫高窟

王道士本名王圆箓,生活在炮火连天动荡不安的近现代。家中十分贫穷,在腐败政府的统治下,家乡还经常闹饥荒,大多数百姓只能背井离乡,甚至卖儿卖女。王道士为了生存,四处逃荒。为了饭碗还去当过兵,出来之后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索性就去做了道士,起码可以解决自己的温饱。

他云游着就来到了敦煌莫高窟,莫高窟里原是西藏喇嘛的诵经居住之地,王道士来了,作为不同的宗教文化,自然会产生一些排斥,王道士寡不敌众,被赶到了一个小庙宇去。

于是王道士决定要做出些什么事情来发扬一下道教文化。也灭一灭这些喇嘛的威风。说干就干,从那时起,就会经常看到莫高窟里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就是王道士在勤勤恳恳地改造他梦想中的道教灵宫,甚至他还想着把莫高窟的佛像改头换面成道教里的灵官。

王道士宣传自己的宗教文化当然是自己的个人选择,但是他的行为是把宣传自己的文化建立在了毁坏其他文化上,令人唏嘘。在王道士每日每夜勤勤恳恳地开凿下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意外凿出惊天洞井

那天,王道士一如往常地去开始自己的“伟大事业”,却在一面墙壁上感觉到了一场,用锤头敲一敲,感觉像空墙。疑惑下王道士将这面墙凿开,在后世震惊中外的莫高窟经卷就这样暴露在了王道士的眼前。

王道士虽然没什么学识,也不懂得文物的意义,但是眼前的场景实在是震撼,王道士也不禁郑重起来,他知道自己无法解决这些文物的归属和保护的问题,如果让自己糟蹋了,岂不是造孽?

于是他去见官,希望官府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说不定自己还能得到赏金,然后继续自己修建道观的伟大事业,但是当时的莫高窟已经是一片荒凉之景,所归属的县衙据王道士居住的地方有50余里,王道士没有代步工具,就徒步走了几天几夜,来到了官府。

在那个迂腐的年代,官府哪里会重视所谓的“文物”,敦煌的县令便敷衍了几句便把王道士赶走了,让王道士自行解决,不仅没有得到赏金,还碰了一鼻子灰,回到莫高窟后,王道士尝试解决这一山洞的经卷。

他尝试过出售,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他也尝试过送人经卷来扩大自己道教的影响力,但是也没得到什么成果。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敦煌新上任了个县令,得知消息的王道士喜不自胜,再次进入官府。

幸运的是,这位新县令肚子里有些墨水,明白这些文物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保存和运输它们实在要花费太多的经费,在取走两三卷经书后,新县令命令王道士好好保护这些宝贝,也就没了后文。

王道士仍然不死心,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往上找,从地方官到省府,从小市井到大都市,甚至还给皇宫写了上书信,但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清政府已经自顾不暇了,自然没有精力去解决他的问题。

多次碰壁,错把明珠拱手

就在王道士多次寻求帮助无果之后,心灰意冷的他遇见了来东方传教的斯坦因,斯坦因作为一个传教士,在见到莫高窟经卷的第一秒便明白了这些经卷的价值,于是滔滔不绝地跟王道士谈话,从宗教价值到宗教发展,这让在其他地方无数次碰壁的王道士突然感动了,就这样,斯坦因用了四块马蹄银就换走了29箱东西。

如果王道士能看到后世斯坦因因为这些经卷而创造的学术价值,可能会后悔以这么低廉的价格就让他买走这些珍宝,但是无法预知未来的王道士在收到四块银锭时,觉得异常的满足,因为他不仅觉得这些经卷得到了很好的归宿,自己还获得了二百两的银子,有经费去建设自己的道观事业。

无独有偶,在斯坦因走后的第二年,又来了一个占“文盲”便宜的伯希和,他的交换过程甚至比斯坦因还要顺利,很快,六千卷的文物以五百两的价格成交。

两次交易就这样将莫高窟的物质文化载体搬走一半有余,斯坦因和伯希和的行为终于将清朝政府敲醒,马上要求当地县府将这些宝物押送回京,但是当这些所谓的百姓官知道了这些文物的价值后,第一时间不是惋惜,不是忏悔,而是掠夺。

荀子说:人性本恶。我们都不想以恶意去揣测人,但是在面对可能天价的文物时,占有和贪婪占了上风,传承和保护被弃之一履,官民盗窃成风,文物损失严重,这些听起来极其黑暗的字眼就真实的发生在那个年代。

王道士看着眼前之景,无可奈何,一没人二没权,仅有的一点钱财还全部“充公”建设,他自己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用自己破旧的洞窟藏起来一些看起来损坏不严重的。

经过这次失窃,在后来斯坦因等人又返程交换文物时,王道士卖得更加得心应手,在他这里,这些文物的卖出,起码换来了钱财,并且他认为在他们那里,经书可以更好地被保护,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文物的大量流出,给我们后世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带来了多么严重而又不解挽回的损失。

清王朝后期,是神州大地开始苦难的时期,我们遭受的文化洗劫大大小小,数不胜数,莫高窟的惨痛经历只是一个缩影,只有我们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积极学习和传承本民族文化,才不至于像当年的王道士一样,将明珠拱手他人。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