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饿慈禧8天不让吃饱饭,肃顺凭啥这么牛?他不死大清不灭!

发布时间:2023-06-10 09:25:56 发布人:hao168

文 |周景肃顺虽然没有慈禧有名,但在咸丰在位期间,他可比慈禧权力大多了,可惜一代英才,竟死于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而后人还有评论他说:若是肃顺不死,大清可能就不会灭亡这么早。肃顺和慈禧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 |周景

肃顺虽然没有慈禧有名,但在咸丰在位期间,他可比慈禧权力大多了,可惜一代英才,竟死于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

而后人还有评论他说:若是肃顺不死,大清可能就不会灭亡这么早。

肃顺和慈禧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慈禧为何执意要杀掉他?

肃顺连连高升

肃顺是清朝咸丰年间的重臣,担任过大学士,户部尚书等,多有不俗的政治举措,维护清朝的尊严,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因此受到咸丰的倚重。

在清朝历代皇帝中,咸丰帝虽然没有雄才大略,但在继位之初,也并不荒淫昏庸。

咸丰皇帝刚继位就想大干一场,以继承先祖们的遗志,将清朝发展的更好。

因此他多次下令让大臣们直言进谏,只要是有利于朝政和国泰民安的,都能够直抒胸臆,畅所欲言,还不论罪处置。

可见咸丰帝刚上位时,还是非常开明的君主,一心都扑在国事上。若是能够一直这样下去,也会成为一代明君。

正好他的大臣肃顺不但具有封建政治家的卓识与远见,且有大刀阔斧改革弊政的胆识与气魄,因此,很快得到咸丰帝的信任与重用。

说起肃顺受到重用也颇为有趣,毕竟刚开始他不是直接被咸丰帝注意到的,在“大领导”咸丰帝面前,他就是个“小透明”。

咸丰对肃顺也只是仅仅知道这个人而已,但他发现朝堂上这个人不仅长相魁梧,还颇有见解,这才想考验下能不能重用。

而让咸丰帝惊讶的是,他背后偷偷调查肃顺时,得到的答案简直是五花八门也不为过。

为何这样说呢?

这就要从肃顺的性格说起了,有人说肃顺是个人才,人品也不错;可有人评价肃顺,那就是个“无赖”啊!

咸丰帝这就好奇不已,这肃顺干啥了能让别人这么评价?结果人家说,肃顺平时就喜欢去别人家“混吃混喝”,甚至下馆子遇到熟人也是如此。

吃完了大嘴一抹,溜之大吉。

这就让人说真是个“无赖”,那清朝也是颇讲究谦谦君子的,因此就有人被肃顺混吃后,问他:你怎么看待自己?

没想到肃顺脸不红心不跳大大方方说:无赖。

自己能这样评价自己也十分清奇了,因此咸丰帝更加关注这个人了。

而咸丰帝虽然得到一堆奇怪的答案,但这些答案都有个共同点:肃顺这人办事儿能力是真行。

因此,咸丰帝立马着手开始试探和重用肃顺,效果果真令他十分满意。

从1854年开始,仅仅4年时间,肃顺就一路迁升到礼部左侍郎的重要官职,可见他能力不凡。

尤其针对清政府存在的诸多弊病、弊端,进行了一些较为重大的整顿改革。

中国古代是官僚政治,也就是“人治”。各级官员经常趁机营私舞弊,贪赃枉法,遇事推脱。

面对此种情况,肃顺等人开始整顿吏治,最著名的就是“户部钞票舞弊案”。

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财政收支还是达到平衡的,国库年年都有结余。

但是随着太平起义的爆发,清朝召集军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军费开支不断增多。咸丰年间,国库的结余已经从道光年间的八百万两缩减到了二十多万两。

咸丰帝得知有人借朝廷发纸币贪污的时候,便下令户部尚书肃顺彻查。

肃顺一接到指令,便开始行动,最终肃顺查获了数桩贪污大案,其中还牵涉到了很多朝廷的重要官员,甚至还包括恭亲王的家人。

这个案件说白了就是国家大型贪污案,那牵扯到的达官贵人绝对不会少。

因此,肃顺替咸丰一行动,就是在动某些人的“蛋糕”。可肃顺仗着咸丰的宠信,和自己能力也比较强,加上他性格高傲,完全不考虑得罪人这个事儿。

大刀阔斧的一番调查,果真把国家的“蛀虫”全都拔了出来,可惜得罪人太多,为之后招来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再次立大功,却树敌更多

咸丰八年,顺天乡试开场,御史孟传金上奏指出此次乡试有诸多舞弊行径,奏请立案审查。

咸丰感到事态严重,于是户部尚书肃顺等人访查。

不久就查出当时的考官和当事人有过往。经过审讯,舞弊当事人供出:他为了考中顺天的乡试,求助于同乡,同乡又转求考官。

后来案情又有了新的进展,通过考官这一条线,又顺藤摸瓜牵涉出了柏菱。肃顺等人立即奏请咸丰希望予以惩治。

但柏菱地位显赫,是当朝大学士。是否批准这一奏请就成了当时严重的政治问题。

科场舞弊案,背后反映的是当时的吏治败坏,和时政问题息息相关,而吏治问题能否扭转,直接关系到王朝的生死存亡。因此,咸丰帝颇为慎重。

为此,咸丰帝特地召开御前会议。咸丰对柏菱藐视考场规制、徇私舞弊十分痛恨。

但当咸丰帝询问各亲王大臣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咸丰见大臣们一言不发,怒火中烧。

此时,肃顺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科举是国家选官任贤的制度,是历史传统,一切都应该按照规章制度来办,怎么能够容忍有徇私舞弊呢?望陛下彻查严惩,以正科举清朗之风!”

这话一下子说到了咸丰的心坎里,咸丰最终判柏菱斩立决。他也是清朝唯一因科举舞弊被处死的唯一大学士。

科场舞弊案,既和肃顺的力争有关,也和咸丰帝的裁决相关。

由此可以看出肃顺在咸丰心中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肃顺不惧阻力,整肃吏治,胆量和魄力,难能可贵。

树大招风,肃顺因为之前的种种改革已经为其招致了很多的政敌,但是后来肃顺和慈禧之间的矛盾更是直接导致了肃顺的死亡。

与慈禧结下梁子

肃顺是咸丰重用的人,即使当时还是贵妃的慈禧也要高看肃顺一眼,对其客客气气,但是目空一切的肃顺却并没有把当时的慈禧放在眼里,慈禧因此对肃顺也颇有微词。

而二人关系的彻底恶化则是源于一些小事。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攻入北京。咸丰帝率领皇室集体出逃。

抵达承德后,皇帝和大臣、嫔妃的生活虽然短暂地安顿了下来,但是因为此次是仓皇出逃,物质供给十分贫乏,远不能和宫中相提并论。

每次饮食都需要咸丰帝亲笔朱谕,而饭菜和宫里供应的更是没法比。

因为物资匮乏,慈禧整整8天都没有吃饱饭,其他妃嫔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她们一个个都心有怨恨。

嫔妃们都认为是肃顺从中作梗,对肃顺的意见更大了,尤其是慈禧,甚至将肃顺看成眼中钉肉中刺。

又过了一年,咸丰帝的身体越来越差,开始打算安排起了身后事。因那拉氏懿贵妃经常会伺机干政,咸丰对其也颇为不满。

咸丰对慈禧的不满,是源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当时各地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奏章非常多,咸丰帝有时候处理不过来,便会让慈禧从旁协助自己。

对于咸丰帝而言这只是暂时的,但是慈禧日益却表现出了对政治的极大兴趣,有时候甚至对于咸丰帝的主张也予以否定,渐渐的咸丰对慈禧越发不满。

咸丰临死前,立载淳为皇太子,同时命令载垣、肃顺等八大臣辅佐。

之所以让八大臣同时辅佐幼帝,一方面是八大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由他们共同辅佐幼帝,国家必定能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是,让八大臣彼此互相牵制,避免某一大臣“挟天子令诸侯”,同时也利用八大臣牵制懿贵妃。

不仅让八大臣共同辅佐幼帝,将自己的两枚私印分别授予慈禧和载淳。

咸丰的本意是只有同时加盖了这两枚私印的谕旨才算有效,以此防止有人篡改圣旨,也可防止八大臣蛇鼠一窝,沆滏一气,从而保证皇权始终掌握在幼帝手中。

可惜咸丰帝却打错了如意算盘,毕竟幼帝只是个6岁孩童,完全离不开母亲的怀抱,这不正好给了慈禧进一步掌权的机会。

可见,咸丰的这一安排早已埋下了祸端。

慈禧蓄谋铲除肃顺一党

咸丰死后,恭亲王奕䜣以奔丧为名,前来承德和慈禧密谋。肃顺等人却以“叔嫂应避嫌”的名义力图阻止,但是恭亲王最终还是来到了承德。

9月12日,慈禧又授意御史上奏请自己垂帘听政的安排。

肃顺等人意识到这其实就是变相地对八大臣权利的剥夺,于是强烈反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最终垂帘听政未能施行,但是双方的积怨更深,慈禧也因此事件意识到如果不杀掉肃顺等人,自己想要垂帘听政的想法便永远没有实现的那一天,自己还可能性命不保。

于是,以慈禧为首的等人表面上对肃顺等人以礼相待,暗地里却为政变做准备。

10月7日,慈禧便下令端华改任工部尚书和步军统领。端华立马表示自己公务太过繁忙,实在无暇顾及这些重要岗位。

这一说辞正中慈禧下怀,慈禧抓住此机会立即罢免了端华所管健锐营、銮仪卫及步军统领职务 借以削弱肃顺集团的兵权。

不仅如此 ,慈禧和奕訢还积极争取胜保和荣禄等武装力量的支持 。

10月26日,咸丰帝的棺椁由热河运往北京。当时,按照清朝的丧葬礼仪,皇帝去世后,妃子们需要跪迎,因此嫔妃们需先行回京。

但是慈禧等人却故意让除了肃顺之外的七大臣跟随嫔妃一起回京,由此八大臣分成了两拨,七大臣群龙无首,肃顺一人也是孤掌难鸣。

当时道路泥泞,再加上大雨滂沱,慈禧比咸丰帝的灵柩先回到北京。

11月1日慈禧就召集奕䜣研究政变。次日黎明,直接逮捕了载垣、端华。又派人把在途中的肃顺也逮捕了。

就这样,慈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了政变的胜利。八大臣中有的被赐自尽,有的永不叙用。

11月8日,肃顺被拉到菜市口问斩,临刑前,肃顺破口大骂慈禧,称其妄议国事。

他不肯跪下,刽子手便用大铁锤敲其膝盖,他承受不住痛才跪下,瞬间刽子手手起刀落,肃顺的一生就此结束。

笔者观点:

肃顺是咸丰最为倚重的大臣,在朝廷中曾经掀起了一顿不小的改革和整顿的潮流。

在其整顿之后,朝野上下秩序井然,朝中的风气也有所好转,但最终却在辛酉政变中覆灭。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那拉氏、奕䜣和肃顺为首的八大臣集团在政治上就对立的,积怨已久,对于慈禧政变前的酝酿,没有予以防范。

其次是肃顺的行事强悍,作风霸道,随着手中权力逐渐变大,便更是日益骄横,也给自己日后额覆灭埋下了隐患。

晚清政治变革频繁,肃顺等人曾想在内忧外患,复杂多变的政局中,振兴政治,改变颓势,但是实际效果却是十分微弱的。

政治改革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咸丰帝临死前的安排更是直接导致了权力的相互争夺,为加快清朝的灭亡埋下不小的隐患。

肃顺等在辛酉政变的失败,一方面体现了晚清政治的急剧转折,另一方面也是皇权的思想是不可动摇的。

而肃顺等人不过是皇权争斗中的牺牲品,说白了他只能够在咸丰的信任下去改革官场,尽忠尽责。

可惜,当时的清朝已经是一滩沼泽,仅凭像肃顺这种“忠诚良将”的能力实属有点勉强。

但我们不可忽略的是,肃顺在政治上的改革的查办官场流弊之风、贿赂之风等行动,对如今仍旧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只能说当时那个大环境下,那个皇权至上、封建阶级森严、大多数人贪污腐败的情况下,肃顺是生错了时间,做对了事情。

能够在那样污浊的环境下保持一身正气,也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不过关于他的争议,也是留给后人说了。

参考资料:

1.肃顺与咸丰政局

2.肃顺与戊午科场案考论

3.清代肃顺为官得失及其当代启示

4.辛酉政变与正统皇权思想──慈禧政变成功原因再探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