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总统交好是什么感受?1957年,美国华盛顿乔治城西北区,未来大名鼎鼎的《华盛顿邮报》总编辑本·布莱德利在此买了一幢房子,定居后没几个月,隔壁又搬来了位麻省新当选的参议员,而这个人便是未来的美国总
1.和总统交好是什么感受?
1957年,美国华盛顿乔治城西北区,未来大名鼎鼎的《华盛顿邮报》总编辑本·布莱德利在此买了一幢房子,定居后没几个月,隔壁又搬来了位麻省新当选的参议员,而这个人便是未来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但事实上,约翰·肯尼迪和本·布莱德利二人的缘分早在一年前便悄然展开了。1956年,在美国民主党代表大会上,想要竞选总统的肯尼迪落选,但他给布莱德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布莱德利后来在书中说:“我记得自己当时想,他是多么富有吸引力啊”。
而后,好巧不巧的,肯尼迪夫妇与布莱德利夫妇在白宫晚宴中不仅相遇了,还坐在了一起。他们一同回家,互道晚安,这样一来二去,二人也就成为朋友了。
图一:肯尼迪夫妇与布莱德利夫妇在白宫晚宴
随后,二人友谊迅速升温,布莱德利也成为了肯尼迪的专属记者。1960年,布莱德利更是以记者的身份全程跟进肯尼迪与尼克松总统竞选的全过程,不得不说,两人不仅是朋友这样简单了,也是对方生命中的贵人,毕竟,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彼此相互成就。
肯尼迪在竞选总统中、当选总统后,布莱德利帮他获得了有利的舆论地位,为他打造出良好的形象。
而身为总统的朋友,布莱德利也总是能够先一步获得独家新闻,例如在一次舞会上,肯尼迪便提前告诉布莱德利一个“特大头条新闻”,不仅使那一期《华盛顿邮报》获得大卖,同时,也使布莱德利在《华盛顿邮报》获得了与以往不同的地位。
记者与总统成为朋友,在布莱德利看来这是一段愉快又特殊的情谊。二人的关系时刻保持着这样一种微妙的平衡,也正如布莱德利所说:肯尼迪和媒体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是搭档,更是至交好友。
2.为真相冲锋的勇士,与五角大楼对抗
1971年,此时已经担任《华盛顿邮报》总编辑的本·布莱德利,听闻竞争对手《纽约时报》扬言要用自己的“大作”把他们淘汰出局,这份“大作”就是从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泄露的关于越战的机密文件,甫一刊出,举国震动。这可把布莱德利打了个措手不及。
没有五角大楼文件的华盛顿邮报,只能拾人牙慧,在周二“含泪”改写《纽约时报》周一发布的文章。布莱德利不顾一切地寻找能获得五角大楼文件的机会。
他先是通过朋友获得了一份据说是以五角大楼文件为蓝本的“原稿”,但读完后,他认为这份原稿跟“真品”相距甚远。而后他又找到了据称是引自五角大楼文件的摘录,但这部分已经被《纽约时报》刊登过了。最后,他终于联系到了向《纽约时报》提供五角大楼文件的人:丹尼尔·埃尔斯伯格,获得了4000多页的五角大楼文件。
但此时《纽约时报》已经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并且发布了禁令,这对布莱德利的团队而言,无疑是一记有力的下马威。得知此事,华盛顿邮报内部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布莱德利决定要在第二天发表五角大楼文件,而律师团与公司董事等人坚决反对发表,并向布莱德利施压,现场乱作一团,情况非常棘手,但经过了一系列的争论,布莱德利最终还是决定要发布报道。
报道发布之后,事情已经上升到了另一个层级,不再像是两家报社的角逐这样简单了,而是新闻界与国防部的对抗了。布莱德利受到了来自美国司法部的刑法指控、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人身威胁。但在五角大楼案最终以新闻界的胜利而告终。《华盛顿邮报》从此赢得了同行的尊重,跻身于一流媒体行列。
3.布莱德利——“水门事件”报道背后的传奇英雄
如果说追踪水门事件真相的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是前线的士兵,那么本布莱德利就无疑是背后的军师了。作为《华盛顿邮报》的主编,他支持手下记者追寻水门事件的真相。即使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被威胁,也一往无前。
图二:本·布莱德利老年时期
1972年6月16日,午夜时分,五名闯入者出现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总部大楼里,拉开了一场政治丑闻的序幕。17日清晨,布莱德利和他手下的记者便细嗅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细节,在白宫的全面消息封锁下搜寻蛛丝马迹。随着报道的深入,尼克松政府和司法部的高官开始不断抨击《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并且对编辑部施压威胁。
然而,在调查陷入困境之时,一位线人“深喉”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内幕与资料。通过几周连续不断的追查,布莱德利意识到事情的真相远比表面更加令人震惊,那就是尼克松在说谎。
后面的报道将他们陷入危险的境地,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但他依旧没放弃寻找真相。布莱德利调用了编辑部所有力量开展调查,揭发了尼克松竞选的丑闻,报道引发巨大关注,尼克松总统最终迫于弹劾重压宣布辞职。真相大白于世,同时这也将《华盛顿邮报》送上顶尖媒体的地位。
4.退回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最高的荣誉奖,说不想获得此项殊荣,是假的。但是,布莱德利最开始怎么也没想到,邮报记者竟然捏造假新闻,而且居然获得了普利策奖。
这位女记者珍妮特·库克的条件太过于“优秀”了:一流大学文凭、优美独特的写作文笔,让他迫不及待招揽了这位人才,却错过了对她的检查和质疑。
图三:普利策奖
她笔下的一篇报道在当时轰动一时,主人公是年仅8岁的小瘾君子吉米,他悲惨的遭遇充满了真实性与细节(这些在后面都被证实是她编造而成)。这个孩子被他人引诱,而不幸染上毒瘾的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获得了普利策奖。白人记者对于文中描写的黑暗社会了解很少,但有些经历丰富的黑人记者却有所怀疑,最终,库克的谎言被新闻专员的追踪报道戳穿。
布莱德利承认了自己的失职和作为总编辑的错误(失去了怀疑一切的精神),他对试图掩盖事实的珍妮特·库克单独审问,让她从拒不承认到认清真相,坦白了一切。之后他再对编辑部的体制重新制定,严格招聘规则,亲自将这次报道获得的普利策奖退回。他自始至终反省自我和承担应尽的责任,甚至因为失误提出辞呈,但并未被当时的发行人接受。
布莱德利坦诚布公,告诫年轻媒体人需从羞耻中得到教训,包括对任何信息都要确保准确性,不容许记者虚假报道。他的真诚和执着使人们重新相信且尊重《华盛顿邮报》,再次帮助报社度过了至暗时刻。
作者:郭雨洁 温晨
参考文献:
本·布莱德利. 最“危险”的总编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08-209.
图一:[美]本·布莱德利.最“危险”的总编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6
荷兰VODAFONE精品版无限制版!今日为大家带来的荷兰VODAFONE精品版无限制版是让我们都能...
社保查询个人账户缴费明细查询要怎么查?很多人在企业里都有缴社保,单位每个月都有个社保...
胃胀气怎么办 简单有效的方法,胃胀气是很多人会遇到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消化不良的常年...
补牙多少钱一颗牙,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补一颗牙要多少钱的相关内容,供大...
花蝴蝶看片日本2022最新版!今日为大家带来的花蝴蝶看片日本2022最新版是让广大人员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