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帝国的创立者-彼得大帝,他的传奇人生到底有多精彩?

发布时间:2023-06-10 12:46:32 发布人:hao168

“小沙皇的坎坷上位之路”1682年,一个刚满10岁的小沙皇正式登基。他就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彼得即位后没多久,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借助当时的远征军(隶属射击

“小沙皇的坎坷上位之路”

1682年,一个刚满10岁的小沙皇正式登基。他就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

彼得即位后没多久,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借助当时的远征军(隶属射击军)哗乱兵变事件,成功博得杜马会议大多数人士的信任,最终上台执政。

彼得和他的母亲担心被索菲亚暗中清算,于是被迫住到了莫斯科郊外,不过其沙皇的身份仍然得以保留。

或许是知道自己沙皇的身份,彼得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

譬如把自己的玩伴们编排成几个不同阵营的“游戏兵团”,整天在绿荫环绕的近郊村庄中建筑土堡,进行模拟军事演习及防战游戏。

7年以后,彼得长大了,他小时候无意间组建起来的属于自己的“游戏兵团”后来竟然慢慢演变成为两支训练有素的近卫军队。

索菲亚此刻意识到这时的彼得对她而言是个危险的对手,他沙皇的尊贵身份以及手下掌控的军队势力无不威胁着她的统治。

1689年8月,索菲亚发动兵变,企图废掉彼得,另立人选以巩固自己团队的地位。

但最终她的阴谋失败,她也被送进修道院,从此不准涉及政坛。

沙俄的积贫积弱问题严重,彼得决定前往西欧“取经”学艺?

1689年的沙俄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这里到处盛行着农奴制,比当时的英法德等国家差劲得多,而跟我们以前的清帝国相比,也是显得不足。

俄国毕竟错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启蒙人心、解放思想的大好时机,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发展前景黯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更是无人问津。

同当时的西欧相比,俄国可以说仍然滞留在昏暗腐朽的中世纪。

扳倒索菲亚后,沙皇彼得亲自上台执政,他决心改变俄国经济和社会远远落后的状况。

思前想后,彼得认为俄国应该向先进的西欧国家学习本领,最终他决定亲自率领一个使团到西欧各国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访问。

“彼得的拜师学艺之旅”

1697年,一个大约由260人组成的俄国考察使团向西欧进发了。

彼得化名为“彼得·米哈依洛夫”,在队伍中以下士身份随同前往。

他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就是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称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

他身材高大,强壮有力,亲自在造船厂当木匠体验生活,在这里潜心钻研造船技术。

在阿姆斯特丹,彼得在当地一家最大的造船厂当学徒,一直干了4个多月。

而忙完了工作,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彼得就带着他的随从去参观手工工场、博物馆;

去拜见结交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

还意图聘请有意愿的人去俄国交流学习和工作。

后来在伦敦,彼得考察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国家制度,还出席了国会的特别邀请会议,参加了王宫内贵族举办的化装舞会。

总之,他可谓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工业、商业及有关的行政管理方法和制度。

从欧洲考察归国后,彼得立即着手在俄国全境范围内施行全面改革。

学成归来,如何大刀阔斧地改革?阻力太大怎么办?

生活习俗改革

彼得的改革,首先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俗开始。

彼得做的第一件事可谓惊世骇俗,即下令全国城乡地区的男性都不许留胡子。

当然,这里的情形自然是指那些胡子拉碴的模样,并不是说一点儿都不允许留。

这个命令的实施不出意料的,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因为胡子在俄罗斯人的观念里就是“上帝赐予的装饰品”,是仪表威严、品德端庄的象征。

面对阻力,彼得做了些让步。

那些一时半会儿想不通的人也不会被砍头,但是得出钱购买“留须权”。

除此之外,还要在脖子上挂上刻着“钱收讫”的小铜牌,以备随时查验。

在彼得大帝的行政命令外加经济杠杆和名誉手段面前,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此外,彼得专门出版了一本生活教科书,名为《青春宝典》——

其中明确规定并详细介绍了从品德的培养一直到青年人应该如何做客、工作和居家的生活、行为方式。

这本书甚至还具体到了用餐时一定要使用餐巾的行为习惯,不能在吃饭时发出“吧嗒吧嗒”的怪响声。

经济改革

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他允许企业主赎买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去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

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的技术人员请到俄国,还派遣了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先进的制造业技术。

政治改革

在政治上,彼得剥夺贵族领主控制的杜马会议的职能,代之以参政院,下设11个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

他还罢黜了大教长,代之以宗教院,使教会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

此外,彼得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全国分为50个省。

彼得还颁布了一个“职能表”,将文武官员分成了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论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功绩晋升。

文化教育改革

彼得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先后下令开办了工程技术学院、航海学校、造船技校、海军军校等专业学校,并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

他还创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等文化场所,创办了俄国第一份报纸《新闻报》,由他自己亲任主编。

军队改革

彼得前前后后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了军队的改革。他不断兴办兵工厂,同时下令造船、铸炮,以此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

在改革过程中,彼得深深感到过去按出身门第选用官吏的制度的腐败落伍,于是决定打破不符现实生活的陈规旧矩,改为按能力和才干任用各级官吏。

这一系列改革实施后,使得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得以在新政府中担任要职——

其中,彼得任命的第一位总检察长,雅古任斯基,他小时候就养过猪;

而彼得的亲信大臣、陆军元帅,缅希科夫,他还曾经在莫斯科的街头卖过肉包子。

改革后,彼得带领俄国踏上了进击之路!

“与瑞典争夺出海口”

改革之后,俄国富强了。

彼得又忙活着开始为俄国寻找出海口,他把眼光投向欧洲的北方,最终打定主意,首要的争夺出海口的进攻目标就是瑞典。

当时的瑞典是北欧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欧洲强国之一,它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彼得决定要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其实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是对俄国的一次严峻考验。

直到1700年,俄国决定与丹麦和萨克森结为同盟,同瑞典展开了战争。

而当时的瑞典是欧洲主要的一个军事强国,兵强马壮。

所以俄军最终难以匹敌瑞典,在这次名为“纳尔瓦”的争夺出海口的战役中以失败而归。

“养精蓄锐后的第二次出击”

在这次战役之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就把注意力转向了其他敌人,一时忽视了被打得并不服气的俄国。

1703年,俄军再次进攻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要塞。

这次偷袭出其不意,吸取了第一次作战时太过莽撞的教训,最终成功占领了尼恩尚茨堡和纳尔瓦一带。

随后,俄军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岛上修建了军事基地卡朗施塔特。

紧接着,又在相邻的叶尼萨利岛上建立起彼得保罗要塞,这个要塞地处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交汇点,控制着通向波罗的海的水路。

“顺利解决出海口问题”

1709年6月27日,俄国和瑞典在波尔塔瓦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激战。

这次战斗由彼得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战斗过程中,他的帽子和马鞍相继中弹,所幸最后有惊无险。

最后,瑞典因多次消耗战导致兵马涣散,以溃败告终,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仓皇逃到土耳其避难。

后来俄军又多次在波罗的海打败余留下来的瑞典军队。

1721年,双方签订合约,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的土地,从而顺利解决了北方出海口落地建造的问题。

“俄罗斯帝国”的开辟!

1712年,彼得正式在涅瓦河口的三角洲上建立起了一座新城市,取名为彼得堡,并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此处。

1721年10月,俄国枢密院决定尊称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国父)”,从此俄国也正式改称为“俄罗斯帝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