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精英”卞富荣:干刑警是“粗中有细”的技术活

发布时间:2023-06-10 20:12:40 发布人:hao168

三月的京郊田野,荒草摇荡。身穿便衣的卞富荣“猫”在草丛里,与同事瞄着田边的面包车。 只听自行车的铰链声渐渐逼近,嫌疑人现身了。停车、拉车门、抬车、掷放、关门,嫌疑人熟练地“收尾作业”,再点起一根烟。

三月的京郊田野,荒草摇荡。身穿便衣的卞富荣“猫”在草丛里,与同事瞄着田边的面包车。

只听自行车的铰链声渐渐逼近,嫌疑人现身了。停车、拉车门、抬车、掷放、关门,嫌疑人熟练地“收尾作业”,再点起一根烟。

“上!”卞富荣跟同事冲向面包车,嫌疑人手中那根刚点着的烟被吓得脱了手。这次行动,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治安支队打击盗窃非机动车专班副中队长卞富荣带队,将盗窃非机动车的嫌疑人当场抓获。

这样的抓捕时刻,对于卞富荣来说非常“日常”,而这份“日常”背后,是一位22年老刑警从专破盗非案件的“小案精英”,成为2023年“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一季度上榜人物。

抓捕工作中的卞富荣。图源:北京市公安局

“粗中有细”的技术活

刑警是“粗中有细”的技术活。入警时,师傅给他上的从警第一课,不是法条,不是实战,而是练字。每天练100个钢笔字,誊写卷宗笔录,一是磨炼性子,二是端正态度。那时的笔录、卷宗都是手工制作,“师傅说,你对待笔录、卷宗、办案笔记的态度,就是你办案的态度。”

不久后,卞富荣遇到了第一起案件,“师傅说,‘还原现场’就要事无巨细,没准哪个细节就是破案的关键。”现场要画图研判,方位、布局、数量、特质等各种细节都要记录,往细里问,往细里记。

如今师傅已逝,但是细致入微的作风要求,仍然贯彻在卞富荣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

三年历练后,卞富荣先后在重案队、盗抢机动车队、便衣侵财中队工作过。在练就了过硬办案本领的基础上,他总结各类案件侦破经验,提炼了“盗、改、销”全链条侦破法,为后期的打击盗非工作奠定实战基础。曾经的刑侦“小白”,已是独当一面的“探长”。

工作中的卞富荣。图源:北京市公安局

2019年卞富荣调入行动中队,开始接触老百姓身边的扒窃“小案”。“越是接近这些小案,你仿佛越能听到老百姓的心声,越能体察案件背后牵系的民生。”

大姐的钱包丢了,她说钱丢了不要紧,要紧的是里面珍藏的那张老照片;老人骑了多年的自行车丢了,那是关于逝去老伴的回忆;外卖小哥的电动车丢了,也丢了谋生的“饭碗”......

为此,卞富荣一头“扎”在人海中,接连破获了一系列影响辖区群众安全感的扒窃案件。

“马拉松”式的案件侦破

紧接着,卞富荣继续“死磕”辖区其他区域的盗非案件,逐案突破。

盗非案件的线索琐碎凌乱、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细致工作,才能整合证据链。通常一个案件的侦破过程堪比一场“马拉松”。

“要把打盗非工作干出个样来,必须得跨过三道坎。”他总结。

第一是要比嫌疑人更吃苦,盯监控、扒视频,不仅费眼、费时间,还枯燥耗神。

今年年初,辖区内发生盗窃电动车电瓶系列案件,卞富荣和同事们根据案发时间,向周围辐射摸排嫌疑人踪迹。连续开展两周的视频追踪,各倍速交叉切换,循环摸排,关键节点一帧不落,微观筛查。终于锁定并抓获嫌疑人,现场起获30余块电瓶和4辆电动自行车。

工作中的卞富荣。图源:北京市公安局

第二是不可故步自封,随着技术发展,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多变、反侦查意识提升。民警也需不断学习新技术和突破旧思维,综合运用破案手段。

今年春季,辖区内发生多起高档自行车被盗案件,卞富荣通过案件对比分析,研判第三方交易软件,串联证据链条,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掌握了作案轨迹。

原来对方通过“打游击”的方式躲避民警,驾驶面包车在辖区内流窜,每到一处便步行下车盗取高档自行车,作案后再将自行车转运至面包车,驾驶面包车开至下一地点,如此循环,连续作案。

卞富荣与队友跨区追捕、潜伏伪装、连夜蹲守,最终在郊外的一处隐蔽田地中,抓获嫌疑人。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刘倩 校对 卢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