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透康熙

发布时间:2023-06-11 10:25:49 发布人:hao168

帝王和藩王之间的斗争,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得好“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很多藩王起兵造反的事例。前有唐朝藩镇割据,后有明朝朱棣篡位称帝,可见藩王对于皇权来说一直都

帝王和藩王之间的斗争,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得好“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很多藩王起兵造反的事例。

前有唐朝藩镇割据,后有明朝朱棣篡位称帝,可见藩王对于皇权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些造反的藩王中,有的人成立了新的王朝,实现了大业,也有的人失败,沦为了阶下囚。

在清朝,最为著名的造反的藩王就是吴三桂了,和其他在盛年时选择造反的藩王不一样,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已经是61岁的高龄了。

历史上造反的藩王数不胜数,可是真正能成事的却是屈指可数的,先不说吴三桂的造反计划能不能成功,就算是他成功了,他也当不了几年皇帝了。

他为何会自寻死路,走上造反的道路,他又是如何从一个忠心耿耿的平西王,成为了一个乱臣贼子呢?

吴三桂画像

拥兵自重惹祸端

相信大家对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的名字并不陌生,康熙皇帝登基之后,有几件大事最受后人赞赏,平三藩、灭鳌拜、澎湖海战、统一台湾。

而在这诸多战争中,最显示出康熙能力高强的就是平定三藩之乱了,因为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康熙才是一个20岁的少年。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他登基之时,国家一片内忧外患,朝堂上有鳌拜等把持朝政的顾命大臣,民间有意图谋反的朱三太子,关外还有虎视眈眈的蒙古人和俄国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接过了顺治手中的皇位,成为了满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康熙

吴三桂之前是明朝重臣,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明朝官员把整个国家的命运压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崇祯皇帝百里加急给吴三桂送去了一封信,让他征兵勤王。

但是吴三桂还没有进京,京师就陷落了,崇祯皇帝也自杀离开了人世,自此,吴三桂便失去了依靠。

眼看着明朝都已经灭亡了,吴三桂也有些慌了神,为了给自己谋求一条出路,他开始找起了新主,当时李自成曾多次向吴三桂抛出过橄榄枝,让他归顺于自己,可是吴三桂却没有答应。

在拉扯的过程中,吴三桂和李自成结下了仇怨,最后,吴三桂选择临阵倒戈,归顺了清朝。

吴三桂剧照

刚投靠清军的时候,吴三桂是非常忠心的,顺治十六年,吴三桂帮助清军攻下了云南,顺治十八年,他又带军去缅甸,杀死了桂王,在顺治统治的十几年间,吴三桂一路从西北打到了西南边陲,为清朝立下了赫赫军功。

正因如此,清朝皇帝才对他放松了控制,给予了他诸多优待,康熙登基之后,便把吴三桂封为了亲王。

康熙刚登基的时候,他的年龄还很小,所以为了稳住吴三桂,康熙许诺给了他很多好处,允许他在西南地区开藩设府、坐镇云南。随着康熙的年龄越来越大,吴三桂的威望越来越高,二人之间的矛盾也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其实一开始,吴三桂是没有想过要造反的,他只是想做一个世代镇守云南的平西王罢了。

但是拥有雄才伟略的康熙皇帝,怎么可能容得下吴三桂的野心呢,俗话说得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天下都是康熙的,哪里会有吴三桂说话的份呢。

康熙

在吴三桂一步步扩充自己势力的同时,康熙也在筹谋着如何除掉他,在康熙二年的时候,康熙皇帝以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直接收回了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信。

虽说康熙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吴三桂的高度不满,但是身为臣子的吴三桂也没有多说。

康熙六年,羽翼日益丰满的康熙又剥夺了吴三桂的司法特权,闻讯,吴三桂勃然大怒,以构衅苗蛮,借事用兵为理由,扩充起了自己的军队,并向朝廷索要了大量军饷,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而愈发尖锐了起来。

虽然说吴三桂有着极高的才能,而且他也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对于清朝皇帝来说,吴三桂却始终都是外人,先不说吴三桂本来就有叛变的前科,就单说他汉人的身份和他极高的声望,就是让皇帝不得不防的。

吴三桂剧照

三藩之乱多危急

除了吴三桂之外,还有耿精忠、尚可喜两位藩王也是令康熙极为头疼的,一直到康熙十二年之时,康熙才正式把削藩之事提上了日程。

那一年,平南王尚可喜向皇帝送去了一封奏折,他说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他想把自己的爵位给儿子,让儿子继续镇守广东。

谁知拿到这份奏折之后,皇帝不仅没有如尚可喜所愿,把他的爵位和兵权交给他的儿子,而且还直接下令让尚可喜和他的长子尚之信撤藩。

吴三桂和耿精忠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惊愕不已,三藩之乱这才拉开了帷幕。

当然,聪明如康熙,他也没有一上来就逼迫这几位藩王,在削藩的时候,康熙选用了一种较为柔和的方式提点他们。

尚可喜画像

康熙说如果吴三桂、耿精忠等人愿意乖乖把兵权和地盘交出来的话,自己是可以允许他们回家安度晚年的。

从表面上来看,康熙是在和吴三桂商量,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我们便可以发现,其实康熙根本就没有给吴三桂选择的权利。

都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如果说吴三桂按照康熙所说的那样,把兵权交出去的话,那他就成为案板上的鱼肉了。

吴三桂也不傻,他知道自己一旦交出兵权,就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了,自己坐拥雄兵,称霸一方的时候皇帝都容不下自己,到时候自己手无寸铁,回家养老,皇帝就能放过自己了吗?

吴三桂剧照

虽然说当时的吴三桂已经有61岁的高龄了,但是他还有一家老小要保护,他还有跟着他南征北战多年的兄弟要考虑。

他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如果他就这么乖乖听话,把兵权交出去的话,那不仅是他自己,连他手下的将士们都有可能命不久矣了。

吴三桂和康熙之间的矛盾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早在多年之前,他就已经看到了这个少年皇帝的野心了。

聪明的吴三桂知道康熙的手段,他也知道康熙削藩的决心,因此,他没得选,他只有造反或者投降寻死。

吴三桂剧照

退一万步讲,就算康熙是一个仁德的皇帝,他愿意遵守承诺,保吴三桂一家性命,那吴三桂手下的兄弟会放过他吗?

吴三桂的兄弟从明朝没灭亡的时候就开始跟着他了,这些兄弟跟着他过关斩将,跟着他称霸一方,他们会乖乖把兵权交给满族人吗?很显然,他们是不会的。

所以说如果当时吴三桂乖乖听话,把兵权交出去的话,那他的弟兄们将会第一个谋反,到时候康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定他的谋逆之罪了。

吴三桂拥兵自重多年,未来的每一种可能性,他都考虑得非常清楚,他知道手下的人一旦有反抗的心思,那到时候这群人是不是自己挑唆的就不重要了,他必死无疑。

康熙

除了撤藩之后无路可走之外,吴三桂还有一个必须要谋反的原因,那就是他和康熙皇帝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吴三桂是一个有倾世才能的人,这样有才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愿意屈居人下的,他想要的是权利、是金钱、是荣耀,而这些都是一个被撤了翻的官员没有办法得到的。

吴三桂想要的是拥兵自重的安全感,可是这些康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给他的。

康熙即位的时候,清朝全年财政的收入才只有975万两,而那时,云南地区的支出却高过了900万两,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便可以窥探到康熙要削藩的决心了。

吴三桂等人的存在,不仅威胁着康熙的统治,更威胁着民生之根本。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天下之赋,三藩耗其二”,长此以往下去,清朝一定会被三藩给拖垮的,所以说康熙不得不削藩,吴三桂也不得不造反。

康熙剧照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吴三桂之所以会造反还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关,翻开吴三桂的生平,我们可以发现,他本人本身就是一个没什么长性的人。

吴三桂出生于辽西将门世家,他自幼习武、善于骑射,他们家世代都是靠明朝的俸禄生活的。

崇祯皇帝当年是多么信任吴三桂呀,他不仅给了吴三桂兵权,而且还把出兵勤王这样的事情交给了吴三桂。可吴三桂却辜负了皇帝的期待,放弃了大明王朝。

吴三桂剧照

那个时候的吴三桂并不是无路可走的,南明朝廷还有朱家的血脉呢,可是吴三桂就这么放弃了信任他的朱家人,投靠了清朝。

吴三桂刚刚归降的时候,也并没有死心塌地的为清朝干活,当时,他还和身在南京的福王政权保持着联系,所以说对于吴三桂,清朝人也是很不信任的。

由此可见吴三桂的性格里本身,就带有一种多变性,在61岁高龄再次谋反,对于他来说也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

吴三桂剧照

平定三藩立威名

吴三桂的虚伪和多变,在他起兵叛乱的时候,也表现了出来。

康熙刚刚决定撤藩的时候,吴三桂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反对,而是假惺惺地给朝廷上了一封奏折,说自己自愿撤藩。

表面上,他是在扮演一个忠心的臣子,但实际上,他却是在打探康熙的态度,他没想到的是康熙皇帝根本就没有和他拉扯,直接就雷厉风行地推行起了撤藩的政令。

吴三桂这才撕掉了虚伪的面具,于康熙十二年十一月杀死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了“兴明讨虏”的口号,正式起兵造反。

分析了以上种种原因之后,我们便可以发现,表面上看,康熙皇帝是给吴三桂留了退路的,可实际上,吴三桂根本就没得选。

朱国治剧照

61岁的吴三桂踏上造反之路后,便开始了同清军的厮杀,其实一开始谋反的时候,吴三桂的军队还是很占优势的,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出兵三贵,带兵直捣湖南,打了不少胜仗。

吴三桂起兵之后,身在四川的吴之茂、身在广西的孙延龄也跟着谋反了,后来就连在台湾的郑经,都来到内陆,开始了向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的进攻。

一时之间,四方震动,大有天下大乱之势,看到这满目疮痍的局面,康熙皇帝勃然大怒,几次提出要亲征,后来还是议政大臣及时制止了他,所以康熙才没有动身。

几年之间,吴三桂一路过兵斩将,占领了清朝一半的天下。

吴三桂之所以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接连拿下诸多城池,是因为当时清王朝本身就有很多弊病没有解决,清王朝统一大陆之后,汉族人和满族人的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仍旧普遍存在。

吴三桂剧照

彼时,阶级矛盾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了,所以吴三桂刚刚起兵造反时,对明朝仍不死心的人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地方农民都迅速做出了反应,预备开启一个新的乱世。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将国号立为了大周,还没等他坐稳皇帝之位,那年秋天,吴三桂就病死了。

吴三桂去世之后,叛军无首,形势陡变,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承了帝位,可是稚嫩的吴世璠怎么可能会是清军的对手呢?康熙立即趁此机会,发动了总攻,彻底平定了三藩之乱。

虽然说吴三桂的造反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了,但是他的战绩确实不容忽视的。

康熙剧照

吴三桂谋反的事为汉族人带来了一个隐性的好处,吴三桂振臂一呼,汉族士大夫揭竿而起的事情,给予了康熙皇帝极大的震撼。

所以平定三藩之后,康熙皇帝便开始重用起了汉族官员,朝廷之前的六部尚书和大学士基本都是满人,可是三藩之乱发生后,康熙却开始积极录用起了汉族官员,提高了汉族官员的待遇。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还开了特科博学鸿儒科。

虽说大部分读书人都不吃康熙的这套,拒绝了应试,但是康熙重用汉官的先例,却给后世的皇帝起到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弱化了民族矛盾,维护了清朝统治。

参考资料

三藩之乱康熙责无旁贷

康熙平定三藩及其善后措施 .安徽大别山文化研究院

吴三桂在穷途末路时决定登基称帝原因 .中国文化传媒网

还原:吴三桂是怎样发家起兵的(3) .新浪网

南明痛史:吴三桂叛变与清兵入山海关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4-12-13]

《清史稿》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