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时期,帝王都十分看重自己的陵墓,通常都会耗费巨资去打造,往往还会挑选许多价值不菲的陪葬品放进去。因此,这些皇陵总是容易被盗墓贼盯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守墓人这门职业就出现了。这些人是谁呢?他们
在封建王朝时期,帝王都十分看重自己的陵墓,通常都会耗费巨资去打造,往往还会挑选许多价值不菲的陪葬品放进去。
因此,这些皇陵总是容易被盗墓贼盯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守墓人这门职业就出现了。
这些人是谁呢?他们的工资又是谁来发呢?
过去的守陵人
古代帝王家通常认为陵墓的修建选址将影响国运与子孙后代的气运兴衰,因而对皇家陵园极为看重,到了清朝,这种传统也被延续下来。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总共有着12位皇帝,而每个皇帝的正常死亡,就必然会修建一座专门的陵墓,据史书记载,已知的在关内的清朝皇帝陵墓,就有9座。每座皇陵内部都有着大量的珍宝,于是,为了不被盗墓贼光顾,清朝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皇陵的律法。
清西陵、东陵的守陵人最初的身份是八旗子弟,都是当时清朝的贵族出身,就比如像贝勒、侍卫或臣子等,这些人有的原本是在北京的陵园或是东北的陵园,新陵园修好以后被皇帝调派到此处进行守卫。
想象一下,当时的时代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不像如今有手机可以打发时间,所以当时看守皇陵的那些人只能终日与死人为伴,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是无比枯燥的,不是一个好的差事。
于是在这样的激励下,愿意去看守皇陵的八旗子弟就多了起来,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份差事非常清闲,既能拿着七品官员的薪水,还送房屋土地,而且还包吃喝,自然也就成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雍正年间修筑清西陵时期,派去守陵的侍卫、贝勒,或官员等人在当时都是正白、正黄和镶黄旗出身的满族子弟。
为了让这些贵族子弟更加便利地守陵,清朝政府在陵园附近修筑了大量的民房和营地,供守陵人生活和工作,这可不是普通的草房或平房,而是按照守陵人的身份地位,相对应建造的贝勒府,或侍卫营等等,算下来一共有2000多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此处修筑的帝王后妃陵墓也越来越多,那么相应地被派遣到西陵的守陵人也就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不在西陵、东陵的其他皇家陵墓,也有守陵人守护,康熙十三年出生的和硕端静公主,下嫁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之子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死后埋葬于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
公主陵附近的村落,就是由当年守陵人的后代所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因为当时根据满族的习俗,公主出嫁到此地时带来的太监,管家和乳母等陪护人员,自然而然的都成为了守陵人,从此世世代代留在了内蒙古。
而且他们在当地还代表着皇权,这些守陵人具有一定的权势,不事生产,子孙后代也都继承祖业成为守陵人。
据统计,到了乾隆三年的时候,这些守陵人的俸禄,已经达到了平常人不能想象的地步,每月俸禄高达两万八千两,每月米食4000余石,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守陵人,生活是多么的优越和富足。
随着一代代帝王的死去,修建的皇陵也越来越多,自然,看守皇陵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皇陵附近都有自己的房子,所以慢慢的,这些人就在皇陵附近定居了下来,有的区域甚至变成了村落。
到了20世纪,清朝的统治愈发摇摇欲坠,远在皇陵的守陵人也再次受到影响。
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此时我国的南方各省已经处于独立的状态,清政府名存实亡,但是守陵人他们依然生活在陵园附近,维持生活的现状。
由于民国已经建立了,对陵园附近的营房区域也都做了相对应的更改,把称呼都改成xx村,慢慢地也就变成了比较现代化的一些村落。
溥仪被逼退位时,与民国政府商议了皇室优待条件,在协议里一共提到了八项内容,其中有两条规定了,在皇帝退位之后,民国政府会每年提供给皇室400万两的白银供给,以此来支撑皇家的生活。
但是,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十分动荡的局面,当时的民国政府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按时支付皇室优待的费用,守陵人的工资也不能按时支付,导致这些人的生活愈发艰难,不得不在清朝覆灭之后以平民身份寻找新的出路。
在一开始的时候,那些世代守陵的八旗子弟们,还维护着对皇帝的忠诚,夜以继日地继续看守着皇陵,直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被赶出紫禁城。
珍宝被盗
当时的溥仪已经有名无实了。被赶出紫禁城后,手里面缺军饷的军阀孙殿英,就打起了皇陵的主意,皇陵里面珠宝无数,要是能够拿出来,那军费估计就够用了。
为了给自己的行动打掩护,孙殿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以保护皇陵的名义,派兵占领了东皇陵,把看守皇陵的人都赶走,随后用炸药打通了慈禧和乾隆的皇陵,将里面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这件事情,虽然做得很隐蔽,但纸是包不住火的,最终皇陵被炸的消息还是传出去了。
孙殿英也感到情况不妙,为了逃脱制裁,到处行贿,不仅把偷来的宝物中,最宝贵的九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还把从慈禧嘴里偷来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以及将金玉西瓜送给了宋子文。
在一番运作之下,国民政府向外表示,要严厉查办,事实上,根本没人去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孙殿英的命是留下了,可是皇陵里面的金银财宝,却早已做了军饷,追不回来了。后来,国内发生战乱,大家都顾不上皇陵的事情,在战乱的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剩下的皇陵又被盗墓贼光顾了许多次。
清东陵经建立于公元1661年,是清朝皇室最为重视的墓地之一,占地面积达到了80平方公里,南北长度达到了125公里,宽度在20公里,格局之大,极为讲究。
在整个清东陵当中,所埋葬的皇帝有5位,皇后15位,妃嫔更是达到了136位,还有3位皇子和2位公主。
至今为止,清东陵是我们国家所现存的陵墓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了,整个的布局也最为讲究。
1924年,民国政府为照顾守陵人,将陵园附近的土地按人口进行分配、耕种,从此以后,以前的那些身为贵族的守陵人,过的生活与普通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差别,慢慢的,开始自己劳动以耕田为生。
但是仍有一些无法适应农耕日子的守陵人选择离开此地,到其他地方寻找新的出路。
至今仍有守陵人
到了二十一世纪,清朝皇家陵园早已成为旅游景点,曾经的守陵人们也借此发展特色的旅游业,作为满族人的后代,这些村民们以此地的旅游资源加上满族文化特色的风俗项目,向南来北往的游客们介绍与满族有关的历史、风土人情,或美味的菜肴等等,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居民们的收入,改善了居民们的生活。
马兰峪镇的总人口已经有数万人,这个地方各方面的发展都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像教育、工业、科技文化等方面,都与现代生活没有什么差别。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就逐渐接手了清东陵的管辖,这里作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基地,政府不但出钱进行修缮,更是对这里的守陵人做了规划。
原本一些忠诚的守陵人不愿意离开,即使后来他们已经拿不到半分的工资,但是他们仍旧坚守着皇陵。
政府为了安置他们,还特意颁发了很多的政策,一些有些文化的八旗子弟就进入了皇陵文物修筑的“专家组”,其中还有一些,成为了皇陵中的管理人员。
其实这样看来,守陵人这个职业并没有消失,虽然我们此时距离清朝灭亡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是,这些守陵人依旧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职责和本心,他们现在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继续履行他们家族一直所传承的责任。
在当时的清朝,守陵人虽然可以有十分丰厚的待遇,但是依然算不上什么光宗耀祖的差事,可正是因为他们,在清朝覆灭以后,仍然牢记自己的职责,保护皇陵不受损害,才能让我们的历史文化更好的保存下来。
对于守陵人来说,他们能在那里守候自己的祖先,更是守候国家的历史,更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为你提供周赛10 11通关攻略的攻略信息,《保卫萝卜4》游戏中10月11日周赛关卡已经更新,...
最近许多朋友在询问网易云音乐怎么设置闹钟铃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讲讲网易云音乐设...
《莱莎的炼金工房3 ~终结之炼金术士与秘密钥匙~》是一款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中有很多...
激战亚拉特马上就要公测了,很多萌新玩家第一次接触这款游戏不知道怎么哪个角色,小编带...
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乱码为何资源失效了?平台:已修复,且升级至高清画质!今日为大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