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如果没有西方列强入侵,真的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发布时间:2023-06-12 17:27:39 发布人:hao168

有人说“历史不容许假设”,但假设确实是一种认清历史真相的方法。不少人会想,如果当初不是因为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因为西方列强的的殖民统治,清朝会不会就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我们还梳着小辫呢?300年一朝

有人说“历史不容许假设”,但假设确实是一种认清历史真相的方法。

不少人会想,如果当初不是因为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因为西方列强的的殖民统治,清朝会不会就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我们还梳着小辫呢?

300年一朝的铁律

封建王朝是必然要灭亡的,一个王朝的统治无法维持300年。

我国的封建王朝是从秦朝开始算的,秦始皇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汉朝存在了四百年,但是被分为东西汉,是已经被中断的,东汉和西汉实际是两个朝代,不过是都叫汉,都是刘家人建立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铁律呢?所谓的王朝更迭其实就是一次资源再分配,在不论古今中外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就是土地,因为土地有限、不会多也不会少,且只能被一个人拥有,这块地要么是天子的要么是诸侯的要么是百姓的。

每个朝代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再分配。诸侯、藩王、郡县制都是如此。在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之初,土地被重新分配,这个时候每个阶级的人都能得到比较合理的土地和资源,因为如果在朝代初期就没分好,这个朝代很快也就灭亡了,比如秦朝和隋朝。

但在经过几代人以后,土地又会集中到少部分人的手中,穷的会更穷,富的会更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就会导致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这时就要改朝换代了,因为不把那些既得利益者拉下来,下面的人已经没有机会再上升了。

这个周期差不多就是300年,所以一个王朝没办法维持超过300年的时间。当这个周期到了,一场天灾一场人祸都可能成为压垮一个王朝的导火索。

所有的封建王朝都逃不过兴衰更替的命运,清朝也是如此,王朝的灭亡总结起来无非是三种原因:人民起义、权臣乱政、外族入侵。

秦朝:

秦朝的灭亡就是因为严刑和苛政搞得天下民不聊生,秦朝的律法种类繁多,惩罚也很苛刻,很多人只是因为犯了一点小错就可能导致几百人被牵连诛杀,即便不死,也被变成苦役被派去修长城,修驰道还有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

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喊出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导火索也不过是因为他们由于天气原因迟到了,要受到很重的刑罚。陈胜吴广想与其被罚被杀头还不如就反了。

都说是官逼民反,秦朝是法逼民反。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点燃了星星之火,而这个火种就是秦朝自己的苛政播下的,陈胜不过是把人民心中的怒火勾了起来。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也能看出当时的老百姓对秦朝的统治是多么的不满与愤恨。

刘邦

汉朝:

汉朝前后灭亡了两次,一次西汉,一次东汉。

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全国上下对于道德都有着极高的追求,王莽就是利用了当时的这种风气,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大圣人,皇帝之位,有德者居之,改朝称帝了。

刘秀又重新建立了汉朝,史称东汉,这一次刘秀吸取了西汉的教训,没有再对儒学如此的极端,但又让各个世家大族做大做强了,尤其是到了后期举孝廉制度的推出,为更多世家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三国时期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在当时崛起的。讨伐董卓时的十八路诸侯也都是世家贵族。

袁绍

西晋

西晋能够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曹魏时期对宗室的打压,结果导致了大权旁落,所以司马炎就吸取了这个教训,不再打压宗室,但矫枉过正又大肆分封,一口气封了27个王,等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登基,因为司马衷的能力无法服众,终于引发了八王之乱,持续了数十年之久,导致了西晋的崩溃也导致了五胡乱华。

隋朝

真实的隋朝与我们的印象不同,实际上隋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朝代,之后的唐朝之所以强大也是因为继承了很多隋朝时的政治遗产。

隋朝的灭亡有点类似于法国的拿破仑,拿破仑当时已经打遍欧洲无敌手了,可仍不满足,偏要远征俄罗斯,但拿破仑的士兵到了极寒的俄罗斯,还没打仗就被俄罗斯的极端天气打败了。

隋炀帝也是如此,已经统一了中国但依然要三次讨伐高句丽,也是因为无法适应东北的极寒天气败下阵来。

三次的远征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这才导致了灭亡,为唐朝做了嫁衣。

李世民

唐朝

唐朝的衰败与西晋类似,也是因为中央失去了对国家,尤其是是军权的控制,军权都在诸侯们的手中,所以才会引发安史之乱,没有军权的皇帝也不过是一个傀儡,没有人会听命于他。

傀儡皇帝不过是一块遮羞布,只是一个过渡的作用,所以最后唐昭宗还是被朱温所杀。

北宋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繁华的朝代,也有学者认为在这个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的萌芽。

但盛世导致了军备的废弛和军队的腐朽,再加上北宋原本就有的重文轻武战略方针,所以当面对契丹、女真等外族入侵时,北宋已经没有一战之力了。

岳飞

元朝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吸取之前朝代灭亡的经验教训,反而依然是内斗严重,腐败横行,搞得民不聊生,再加上时运不好,元朝时是中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

地震、水灾、各种灾害接连不断,最后天下大乱,各种农民起义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

明朝作为汉族最后一个王朝,最后也是亡于外族入侵,但满族的入侵更多的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非是满族打败了明朝。

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内部有朝廷党争,外部有外族的威胁,最终还是因为天灾导致了数不清的农民起义结束了明朝的统治,比如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

清王朝如果从努尔哈赤开始算,一直到灭亡已经延续了296年,即便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算也有276年了。前面的几个朝代都逃不过这个规律,清朝也是如此,即便没有列强,也快到王朝的尽头了。

维护清王朝的列强们

可以看出,历朝历代的灭亡其实都是有多个因素叠加的,只是最后某一个原因占了上风,导致了朝代的直接灭亡,但不能把朝代的灭亡简单地归因为某一个因素。

清朝也是如此,清朝最终确实是灭亡于列强的殖民统治,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列强,清朝就能一直存续下去。

列强的入侵,确实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与清王朝的灭亡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对于列强来说,清王朝继续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是更好的结果。腐朽的王朝对于列强来说是一个更好的扶持对象。

所以末代皇帝溥仪还曾希望借助日本恢复帝制。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全世界也是只殖民不征服。因为当时的西方列强不再是传统的帝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了,资本需要的是两样东西:资源、市场,更重要的是市场。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等列强的生产力爆炸式的增长,这个结果就是本国生产的商品已经超过了国内的需求,所以国家急需做的就是开拓海外市场,让海外的市场来消化本国生产的过剩的工业产品。

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初英国之所以会发动鸦片战争也不是为了侵略中国,而是为了要我们买他们的鸦片,属于是强买强卖。

即便是强买强卖,英国也希望被殖民的国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这样它才好做生意,所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通过的是东印度公司,是以公司的形式进行的。

如果要武力统治一个国家的话,反而会增加成本投入。征服就意味着管理,管理是需要成本的。

征服就好比婚姻,一个男人永远的拥有了一个女人,但也就需要一直对她负责,一直要投入金钱、精力、时间,这个过程没有终止,除非你的统治结束。

而殖民则是渣男行为,他只拿他需要的,财或者色,但他不会对你负责,他只会用花言巧语稳住你,要他实际付出,对不起,办不到。

从列强跟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可以看出,列强要的只有两样东西:钱、资产(好的地段和港口)。

列强是蚊子,不是老虎,他不想吃掉你,只想源源不断的吸血。

八国联军

列强当时还是帮清朝转移了一部分的国内矛盾的。比如义和团打出的口号就是“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之所以会发动战争,根本的目的就在于转移内部的矛盾,转移内部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一个外敌。

当时的德国和日本国内都有非常严重且无法解决的民生经济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政权就会毁于内乱,所以他们把锅甩给了法国,甩给了中国,用战争掠夺的方式转移矛盾和缓解国内的压力。

所以客观的讲,列强的存在是可以延长清政府的统治的,这是一个送上门来的外敌,清政府完全可以把国内所有问题的锅全部甩到列强身上。这时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矛盾就盖过了百姓与朝廷之间的矛盾。

洋鬼子是敌人,清政府是自己人,这是百姓们最淳朴的认知。所以清政府只要利用好百姓对于洋人的痛恨,是可以为自己争取到很多改革的时间的。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焕发第二春。就如同隔壁的天皇。

西方列强来到日本,并没有结束掉天皇对日本的统治,天皇反而是看到了本国与西方各国的差距,励精图治,开始明治维新,让日本也成了列强。如果不是因为侵华战争的失败,日本真的可能到现在还是由天皇在统治。

明治天皇

天皇是给清政府做了示范的,可惜清政府连抄作业都不会。所以要把清朝灭亡的锅甩给列强,实在是冤枉了。

那么,既然清王朝的灭亡并不是列强的缘故,会是什么原因呢?

清朝头上的三座大山

阶级矛盾

在西方列强到来之前,清王朝内部的阶级矛盾,土地兼并已经非常的严重,不管是官府对老百姓的剥削还是大地主对老百姓的统治都已经让很多的老百姓没办法安分守己。

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过:“当社会逼得你无路可走的时候,记住你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犯罪,这并不是可耻的。”

鲁迅也说过:“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马雅可夫斯基

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一个老百姓想要遵纪守法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土地和家园,交不起苛税的百姓落草做了强盗。

因为这是一个制度性问题,如果不改变制度,不解决贪污、土地兼并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犯罪产生的土壤,只会越剿匪越多。

盗匪发展到后来就成了起义军,有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以及回民暴乱等等。就算没有西方列强,这些事情还是会发生的。

太平天国

民族矛盾

请王朝比起历代的王朝,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民族矛盾。一般一个朝代取代了另一个朝代,都会对前朝的统治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抹黑与否定,以此来证明自己取而代之的合法性。

但清朝是个例外,因为他是少数民族满族的政权,如果他否定明朝会引起老百姓更多的不满,清朝的统治者们要做的就是快速的汉化,接受汉人的文化和习俗。所以他们也开始祭拜孔子,拜关公,笼络和奖赏前朝的臣子,肯定他们的精神与表现,以此来淡化汉族对满族统治者的不满。

康熙

在太平盛世,老百姓不会计较民族问题,不管是汉人当皇帝还是满人当皇帝,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好皇帝。可一旦王朝开始衰败,民族矛盾就会成为催化剂。

很多的老百姓会把现状归因为统治者不是汉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正是满族的统治者,不在乎汉人子民的死活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导致了自己颠沛流离,食不果腹。

清朝末年时也有人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不管在什么朝代都是一个大问题,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现在也是如此。

98年的大洪水、03年的非典、08年地震、20年的新冠,一般每隔10年左右,就会有一次比较大的自然灾害。现代社会因为科技的发展,所以赈灾救灾技术已经发达了许多,这些自然灾害的危害也会小很多。但这样的灾害放到古代,一次没有处理好,或者几个灾害接连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可能导致一个朝代的灭亡。

所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自然灾害,有这三座大山压在清王朝的头上,即便没有列强,也很难维持统治超过300年。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