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南京是太平天国最大败笔?看到这五点理由,你就不会这样说了

发布时间:2023-06-13 08:50:30 发布人:hao168

1864年7月,曾经叱咤风云,一度将大清王朝推向绝地的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结束了14年的国祚,在炮火中化为灰烬。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许多人都说是因为定都南京,偏安一隅;如若是直

1864年7月,曾经叱咤风云,一度将大清王朝推向绝地的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结束了14年的国祚,在炮火中化为灰烬。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许多人都说是因为定都南京,偏安一隅;如若是直接挥师北伐,定能将咸丰赶回关外老家,定鼎中原。其中之理由是,南京偏安一隅,不适合建都;江南繁华,容易堕落;金陵靠近上海,容易受列强干涉;交通条件改善,长江不再是天堑等。对此,纵横国史保留意见,逐条谈谈自的见解。

挥师北伐——灭大清可以,但却成黄巢第二。

自从金田起义以来,清朝的正规军几乎不堪一击,八旗和绿营几乎不敢和太平军过招,否则怎能以三年不到之时间便打下南京,建立政权呢?如果此时挥师北伐,中原清军必定毫无招架之力,满清退往东北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洪秀全想统一全国,那想都别想,成为黄巢再版的可能性相当大。其一、江忠源、曾国藩、左宗棠等地主武装少了清廷的束缚,实力将会爆炸式增长,太平军未必是对手。要知道,江忠源楚勇的战斗力是超过太平军的,石达开就是被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其二、当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缺少江南的财赋,太平天国想在北方生存,几乎不可能!因此,攻占北京后,洪杨等人很快就得带着部队出去觅食,做流寇了!

南京偏安,不适合建都——经济中心南移后,几乎不成立。

稍微熟悉点中国历史的朋友都会知道有“偏安”一词,而且往往指的是南方政权,典型代表就是东晋和南宋,龟缩一隅,自娱自乐,最后国破家亡。所以,许多人便认为,洪秀全定都南京就是偏安,是胸无大志的表现。殊不知,此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南方的财力足以装备出一支精锐之师,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进而统一全国。朱元璋北伐成功便是得益于此,后来的国民大革命,亦是如此。如果放弃南京,去开封建都,缺少骑兵与补给的太平军估计会全部被剿灭在平原上!

江南繁华,容易堕落——定都北京的元朝、清朝堕落更快。

不容否认,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等人便开始迅速堕落,大建豪宅,广纳嫔妃,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往日披甲上阵,冲锋杀敌,势不可挡之进取精神已经被消磨殆尽,最终在腐败中走向灭亡。但是,这是他们自己意志不坚定造成,和江南繁华的客观条件没有必然性关系。元朝、清朝都是定都在相对荒凉的北方,但不也是一样迅速堕落。昔日号称满万不可战的女真兵,在北京呆了二十年,却沦落到躲在绿营后面打仗的地步,许多人甚至连马都不会骑,后来干脆就提着鸟笼整天在京城瞎晃。所以说,江南繁华,容易让人堕落,这理由站不住脚,也缺乏足够说服力!

靠近上海,易受干涉——远离上海的清王朝,还成为列强工具。

从地理角度而言,南京确实比较靠近列强活动区域上海,但并不一定就因此而受到列强的威胁和干涉。道理很简单,当时太平天国军威雄壮,大有取代清王朝之势,况且还主张中外平等往来,开展自由贸易,列强没必要为大清当炮灰,自找没趣!反观清王朝,北京距离英法两国十万八千里,不也一样受到武力威胁,甚至是出兵洗劫圆明园,迫使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同意签订屈辱性条约,出卖国家利益。所以说,列强干涉与否,不在于地理位置是否靠近,而在于自己的实力。如果你足够强大,越是靠近列强,越是有对其施加压力的筹码。君不见,朱棣迁都北京,将边防直接推到蒙古家门口,只要敢南下牧马,纷纷教你学做人!

交通条件改善,长江天堑不再——从没想过长江是天堑。

纵观中国古代一系列涉及渡江战役,长江从来就没有起到过所谓的“天堑”之作用,只要北方兵力足够强大,渡过长江轻而易举,毫无压力。所以,谈不上交通条件改善后,长江失去了“天堑”之作用。道理很简单,因为太平天国压根就没有想过长江能起到防守的作用,长江只是运输兵员与粮食等补给物资的交通要到而已。当时,太平天国的优势在于水军,若是放弃自己的长处,非要跑去北方,请问,物资该如何运输?

总而言之,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定都天京并不是败笔,而是最佳选择。只有占据东南财赋之地,截断大清漕运要道,待到时机成熟,再挥师北伐,才有取胜的希望。如果1853年,太平军直接全力北伐,估计会成为黄巢再版,为曾国藩等地方势力做嫁衣!所以说,太平天国最大的败笔不是定都南京,而是内斗太厉害,过于腐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