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死前犯了一个政治错误,自此,彻底断送了清朝数百年江山

发布时间:2023-06-15 13:43:16 发布人:hao168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自此,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自此,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就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统治危机,这期间,不仅爆发了多场农民起义,加深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还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欺压。此外,由于综合国力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国家总体形成了西强东弱的政局。

并且,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中央政体的多次改革,更是造成了一连串的错误,最终,使得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重重,也造成了国家贫困、羸弱的恶性循环。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由于统治阶级对战后赔偿等问题持有不同意见,因此,咸丰帝便一起逃去了承德避暑山庄,最后,竟死在了紫禁城外。在死之前,咸丰帝立下了一份遗诏,但是,这份遗诏却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咸丰帝在由谁来继承皇位这个问题上,埋下了一个政治隐患。

当时,咸丰帝考虑到皇后没有所出,如果,让贵妃之子继承皇位的话,那么,新君年龄尚小,很有可能会出现皇后与母后夺权的问题。因此,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出现,咸丰帝便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设置八位大臣辅政,让他们共用一枚政印,两位太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各自执掌一枚政印,以此达到互相牵扯,平衡大局的目的。

这样的设想自然是极好的,但是,他却犯了第一个政治错误:把恭亲王奕訢排除在外,不让他参与政治决策。

在咸丰帝驾崩以后,八大臣认为新君的生母存在很大的政治威胁,便采用抑制西宫(慈禧太后)、发扬东宫(慈安太后)的策略,以达到政治上的平衡。

他们希望通过用封号来区别嫡庶,从而抑制西宫,分化两位太后。在局势的转变和压力之下,慈禧太后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她主动找到慈安太后,不仅提出联手的想法,还私自和恭亲王奕訢来往,且与之结盟。就这样,三人一起联手铲除了八大臣,既保住了彼此的性命,还使政权开始向太后一方倾斜。

同治初年,奕訢以议政王的身份把持朝野,实质操控相权。如此一来,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帝权、后权、相权并存。虽然,这种由两后、年幼无知的载淳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八大臣构建成的政局,从短期来看相比稳定,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却存在着随时崩塌的危险。

此外,慈禧太后和奕訢在达成铲除八大臣这一共识之时,他们两者也渐渐被推上了权力的对立面。1865年,慈禧太后设计了一个局陷害奕訢,以奕訢不守宫廷礼仪为由取消了他议政王的身份,并夺回了相权。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使得慈禧太后在后宫中的地位骤升,并有机会独揽朝政大权。

为了让自己的政途更加通畅,慈禧太后在1884年中法战争打到高潮的时候,以奕訢不善于用人,致使决策失误为由,把他赶出了军机处。这样一来,慈禧太后没有了制约,成功成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大清在内政和外交上的腐败问题。

1889年,光绪帝结婚,慈禧太后说要把朝政还给他,因此,在外国人看来,光绪帝就是中国的元首。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慈禧太后依然掌握着国家实权,光绪帝只是一位虚君而已。如此一来,政局上就出现了两个对立面: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后党和以光绪帝为主的帝党。

而且,帝党不断以改革之名夺取政权,著名的维新变法便是其中之一。对此,慈禧太后十分生气,甚至,一度想废黜皇帝,彻底铲除维新派。但是,碍于西方列强的势力,她并没有这样做。可是,慈禧太后怎么会就此罢休呢?她在暗地里大力支持义和团运动,以此报复西方列强干预中国内政的行为。

但没想到报复不成,竟引来了列强联手清扫北京,令国家受屈辱,使她落得一个被迫逃亡西安的结局。

在病逝以前,慈禧太后仿照咸丰帝的做法,留下遗命册封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由他来监国,并封隆裕皇后为太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因为严重怀疑袁世凯,所以,载沣决定杀鸡儆猴,先铲除袁世凯。但是,张之洞却认为这样不妥,恐怕会发生他变,因此,大力劝阻载沣。

一时之间,载沣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于是,隆裕太后为了缓和双方矛盾,便命令袁世凯退出朝廷,回乡养病。但是,谁也没想到,隆裕太后这一做法其实是放虎归山。袁世凯回老家后,不仅私接电报,掌握朝廷要密,还积蓄力量。几年之后,袁世凯用武力强行逼迫溥仪和隆裕太后退位。

其实,早在太平天国爆发以后,曾国藩就已经占有了半壁江山,使得大清开始出现内部被掏空的情况,可是,这依然能够保持满洲与汉族在政治上的平衡。但是,到了载沣监国的时候,他将权力集中在满洲贵族手上,排斥汉族官员,由此,不仅激化了满汉矛盾,还让汉族官员出现远离权力中心的情况,使得政局开始倾斜。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汉族官员多次发动立宪运动。

此外,在载沣的管理之下,大清腐败问题日益突出,使得满洲统治渐渐处在了悬崖的边缘。

由此可见,为了保持政治平衡,咸丰帝精心设计出八大臣和太后共同辅佐君主的政体,但最后,却演变成了一方的专制独裁,以祺祥政变收尾。

这样的情况,看起来是加强了皇权,但其实,却是加深了政治腐败问题。同时,为了保住皇权的地位,咸丰帝重用汉族官员,但没想到的是,不仅慈禧太后杀死了八大臣,连载沣都排斥汉族官员。于是乎,满洲贵族在中央集权上走错了一步,导致全盘皆输。最后,袁世凯从中渔利,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在自传中,溥仪这样描述他的父亲:“父亲对于政治上的失败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彻底铲除袁世凯。但我认为,这只是战术问题,而大清却输在了战略上。”

参考资料: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清史稿·后妃传》、《重读摄政王载沣》】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