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8月,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沦陷,这场维持了14年之久、也是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农民运动终于在清廷的镇压下土崩瓦解。与太平天国的沉沦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湘军的崛起。攻破天京时,湘军的数量达到历
1864年8月,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沦陷,这场维持了14年之久、也是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农民运动终于在清廷的镇压下土崩瓦解。与太平天国的沉沦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湘军的崛起。攻破天京时,湘军的数量达到历史顶峰,有40万人之众;而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也被一再提拔,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等等,能给的,都给了,这对于向来在汉人官员身上十分“吝啬”的清廷来说,已经是“大放血”了
作为太平天国和湘军的统帅,洪秀全和曾国藩都无比优秀,虽然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信仰和理念,但如果仔细梳理他们人生轨迹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人生的前半程几乎是完全重叠的:相同的出生年代、相同的寒窗苦读、相同的科举之路。然而,科举之后的不同命运却让两人走向了迥然不同的道路,这也是两人从“重叠”走向“分歧”的开始
书生洪秀全
洪秀全,原名洪火秀,1814年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亲是村里的“堡尊”(类似于村长),也算是族里一个体面人物。
洪火秀天生聪颖,自幼勤奋好学。史书中记载:
七龄入塾,五六年间即能诵读四书五经。读书未几,即得其业师及家族之赞许。其才学之优俊如此,人皆谓取青紫如拾芥,行见其显父母光宗族矣
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其家人和族人都对其抱有很大期望,认为他将来通过科举、光宗耀祖根本就不在话下。期望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有时候可以成为动力,有时候也能成为压力,对洪火秀来说,显然属于后者
(简单说一下当时的科举制度的顺序,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进士能够列入一甲、二甲的话会直接进入翰林院,那也就意味着仕途的开始。)
1828年,洪火秀顺利通过童试,可是在前往广州参加科考时却遭遇失败;之后,1836年和1837年洪火秀又两次前往广州赶考,还是以失败告终。
如果说第一次的失败尚且有情可原、还能让家人继续抱有希望的话,那后面两次失败无疑就让人们对洪火秀的才华产生了质疑。但是,后面两次失败却让洪火秀的人生出现了转折
1836年赶考失败,欲哭无泪的洪火秀在广州街头徘徊时,恰好遇到一群传教士正在宣传基督教,他们赠送给洪火秀一本基督教的《劝世良言》。当时洪火秀急于将精力放在下一次科考上,故而将这本书就收了起来;
1837年,第三次赶考再度失利之后,洪火秀大病一场,整日浑浑噩噩、如同中邪一般痴言乱语。病好之后,就改名洪秀全,并开始新一轮的备考。
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赶考失败,将他和家人的期望彻底粉碎。在坐船返乡途中,洪秀全发誓“不考清试、不穿清服”,并挥笔写下“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的豪言壮语
回到家乡之后,洪秀全再也不看那些曾经被视为珍宝的经书、文卷,而是开始潜心研究《劝世良言》,并利用从中悟出的道理走上一条反叛之路。这一年的洪秀全只有30岁;
书生曾国藩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他比洪秀全年长3岁
曾国藩的家境相对殷实,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曾氏家世微薄,自明以来,无以学业发名者”。也就是说,家里没有一个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之人。因此,家人就将这个期望寄托在曾国藩的身上。而曾国藩也没让家人失望
1826年,参加童试被取第七名;
1831年进入涟滨学院进行学习;
1833年参加科试被录取;
1834年进入岳麓书院学习,同年参加乡试,中了举人。这个岳麓书院必须提一下,因为后期湘军的诸多领袖都是曾国藩在岳麓书院结识的同窗,像郭嵩焘、胡林翼、左宗棠、刘长佑等人。可以说,岳麓书院才是后来湘军的“根据地”所在;
1835年和1836年,曾国藩连续两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直到1838年,他才高中进士,被赐翰林院庶吉士。此时的曾国藩只有28岁。
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相同的出生年代,相同的科举之路,相同的十年寒窗,唯一不同的就是洪秀全并没有从科举中获取到任何益处(连个秀才都不算),或者说,他在科举中并没有找到自身的价值。他辜负了自己、辜负了家人、也辜负了族人的期盼,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很容易将一个人的自尊心击碎,从而使其对科举、乃至整个社会制度产生仇视;再看此时的曾国藩,却是金榜题名、意气风发。
当洪秀全大逆不道地写下: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而曾国藩考虑的却是:
受君父之厚恩,蒙祖宗之萌德,将来何以为报!惟当竭力尽忠而已
一个要造反,一个要报效朝廷。本质上的差别,在冥冥之中好像已经注定了未来两人在命运上的碰撞。就像期望可以成为动力、也可以成为压力一样,对待科举失利的态度不同,其结果也是天壤之别,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这在洪秀全和曾国藩的身上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不同的辉煌
洪秀全
绝望之余,洪秀全专注研究《劝世良言》,并竭力从中找出可以为己所用的反清依据。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有了这些理论上的依据之后,洪秀全就开始总结陈胜吴广、黄巢等人的起义经验,将迷信和传道有机结合,创办了一支不同于基督教的“拜上帝会”。
从1844年开始,经过7年“传教”式的煽动和筹划,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定国号为“太平天国”。太平军攻长沙、占南昌,一路势如破竹,1853年,在占领南京之后,正式定都。当然,忙碌之余,洪秀全也没有忘记科举曾经带给他的屈辱。定都天京之后,他迅速建立起太平天国的科举制度,程序上完全模仿清朝,唯一不同的是清朝考的是八股文,而太平天国考的是洪秀全宣传“拜上帝教”时的著作。
曾国藩
此时的曾国藩呢?如果说还有比“金榜题名”更让人疯狂的事情,那绝对是“官运亨通”,曾国藩能“亨通”到什么程度?从道光二十三年到道光二十七年的5年间,曾国藩从一个从七品一跃成为正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这还不算完,之后又先后担任了工部、兵部、刑部左侍郎,到1852年时,他已经是吏部左侍郎。
这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按照律例,他必须回乡丁忧三年。可就在他回乡守孝期间,太平天国运动一发不可收拾,太平军开始攻入两湖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咸丰帝也顾不得那么多,就下令让曾国藩在湖南招募兵勇、办理团练。而他的好友郭嵩焘也专程赶来劝他出山,在得到父亲的同意后,曾国藩赶赴长沙,开始组建湘军。在八旗军和绿营军不堪一击的情况下,湘军成为唯一能够和太平军进行抗衡的力量
1856年,“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的整个体系造成了致命重创,湘军趁机开始反攻。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终结。
尾声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但太平天国运动和黄巢起义更为相似,两者的出发点都是源于对科举制度的失望,进而演变成对整个体制的不满。这是封建社会的共性,也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根源所在,因为唯一通往仕途的就是科举,而科举又存在太多的弊政,久而久之,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反抗,完全就是一念之差
洪秀全的“推翻清制”和曾国藩的“忠君报国”本来就是一个冲突点,再加上太平天国在壮大过程中八旗军和绿营军所展现出来的萎靡和腐败,洪秀全和曾国藩终于被历史推到了两个对立阵营的最前列,军事集团的对立也演变成两个书生之间的对决。只可惜,连个“秀才”都没能得到的洪秀全,在进士出身的曾国藩面前还是稍逊一筹,致使大好形势功亏于溃,在留下骂名的同时,也托起了曾国藩的辉煌
近些年,与人们对曾国藩的推崇相比,洪秀全显得有些落寞,批判的声音也随处可见。也许,太平天国的灭亡和洪秀全确实有着太多直接的联系,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还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满清的统治:一方面,太平天国彻底瓦解了被清廷赖以维持统治达200年之久的八旗和绿营;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唤醒了大众心底的爱国意识,随着曾国藩等汉人集团的崛起,这种意识愈发强烈,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大清的灭亡。从推动历史进程上来看,哪怕昙花一现,但太平天国的深远影响还是不容忽略的
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心存敬畏,而不是一味批判。我们应该感谢洪秀全和曾国藩,他们不但演绎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为后世留下无尽的启迪和反思......
参考史料:《太平天国》、《曾国藩家书》、《胡文忠公文集》等
BTа√天堂资源在线官网的每日任务5月18日的已经更新,玩家想要快速完成BTа√天堂资源在...
如果眼睛出现了视力的下降,要根据具体的病因来决定如何恢复视力,不同的疾病治疗的方法...
男的为什么很久都不出来,男性射不出的原因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男人射不出...
网友表示十分钟免费观看视频播放不再免费,平台方表示系谣言!小编分享的网友表示十分钟...
为什么肥皂泡上有流动的彩色斑纹?我们用肥皂洗澡的时候会看件有流动的色彩斑纹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