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猛将内伊临刑前,为什么提出“让我来下令向我开火吧”?

发布时间:2023-06-16 09:12:11 发布人:hao168

1815年12日7日,拿破仑麾下猛将米歇尔内伊在卢森堡公园附近被执行枪决,临刑前,内伊对法国的监斩官员提出一个要求,内伊说:“我是一个元帅,我请求,让行刑者担任我最后的部下,由我下达开火的命令吧!”。

1815年12日7日,拿破仑麾下猛将米歇尔内伊在卢森堡公园附近被执行枪决,临刑前,内伊对法国的监斩官员提出一个要求,内伊说:“我是一个元帅,我请求,让行刑者担任我最后的部下,由我下达开火的命令吧!”。然后,随着米歇尔内伊一声“开火”,子弹呼啸而来,这位拿破仑帝国最勇猛的元帅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那么,米歇尔内伊为什么要自已执行自已的死刑,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他是受人尊敬的猛将,死也要死得有尊严

1769年1月,米歇尔内伊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他19岁参军,33岁时得到军队主帅拿破仑器重,35岁即被拿破仑封为元帅,成为拿破仑帝国三杰之一。

米歇尔.内伊伴随拿破仑经历了几乎所有的重要战役,他以勇猛和果敢赢得了士兵的崇拜和皇帝的信任。而其勇猛与果断,在莫斯科战役和滑铁卢战役中表现最出色。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利后,从莫斯科撤退,内伊负责殿后。内伊率6000人抵抗俄军的疯狂反扑,其英勇善战和高超的战术技巧让俄国人都钦佩不己。最后,6000人打得只剩下800人才突围而出。

9天后的“别列津纳河”之战,内伊又与乌迪诺元帅拼命拦截俄军,承受了俄军一次又一次地进攻,保证了拿破仑顺利逃走。

内伊是最后一个离开俄国的法国人,在所有法军撤出俄国之后他才撤退,因为在这次战役中的出色表现,拿破仑封给他亲王——莫斯科瓦亲王的爵位,让他达到了作为人臣的最高爵位。

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米歇尔内伊的勇猛更是达到极致。他一天跑死了五匹马,不知疲倦的反复冲杀英军阵地,帽子掉了他不管,鞋子脱落了,他直接扔掉,赤着脚继续战斗。不管是英军还是法军,都记得他作为一个元帅,一个亲王身先士卒的光辉形象:

他光着脚丫,露着一张被炮火熏得漆黑的脸,突然间一把扯掉肩上的肩章,大喊:

“过来吧!看看一位法国元帅是如何战死的!”

这样的猛将,世上少有,所以他死前要求得到尊重,让他自己下令开火也情有可原。

他的确犯下大错,被枪毙并不冤枉

米歇尔内伊是战术天才,却经常犯战略上的错误。

比如1806年,内伊以第6军军长身份参加法普战争,战争胜利后已是12月。

接下来,该与战斗民族俄国交战了,但拿破仑不想在12月这么冷的天气与不怕冷的俄国人交战,于是他命令部队休整,来年再战。此时,内伊做了件蠢事,因为天冷,军队补给不足,内伊派出一支部队袭击了北部富饶之地,获取物质,结果引来了俄军主力。俄军大举出击,内伊的第6军很快被击溃,拿破仑不得不率其余军队来救,这使得整体计划被打乱,与俄国的交战提前,极端寒冷的天气让法军损失惨重……

再比如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之败,内伊“功”不可没。

战役开始前,拿破仑告诉他,战争的顺序是先普鲁士后英国,内伊要先与拿破仑夹击普鲁士军队,击垮普军后再合力击败英军。

结果,内伊没有听从拿破仑的安排。他看到了英国指挥官威灵顿,激起了他的雄心斗志,硬要与威灵顿一决高下,于是他放弃夹击普鲁士军队的计划,奋力奔向英军,最终的结果是:他沒能吃掉英军,英军全身而退;而拿破仑因为没有他的帮助,无法夹击普军,普鲁士军队也未能歼灭。

战机稍纵即逝,从此法军反过来要受英、普、荷等国军队夹击。全身而退的威灵顿率英、荷、比军队七万余人,一百五十门大炮在滑铁卢阻击拿破仑军队。拿破仑毫无意外的彻底溃败,拿破仑帝国灭亡。米歇尔内伊战后被法国政府抓获,判处死刑。

这些错误,内伊自己都明白,所以,他坦然面对自己的死刑,自己命令开枪打死自己。

拿破仑不会用人,可惜了米歇尔内伊

内伊的悲剧有自己的原因,也有拿破仑的原因。因为内伊只是个战术家,不是战略家,甚至可以说他不懂战略,而拿破仑将他放在了与其能力不匹配的战略家的位置上,才造成悲剧的结果。

内伊这样的人,很招人喜欢,但你要懂得,他只适合做先锋,做精英部队的首领,做具体工作,不适合做大军团的指挥官。

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米歇尔内伊的角色并不少见,在企业和集体中总会有些人,他们为企业的创立和初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在某一方面展现出异于常人的能力,企业的领导出于其突出的能力或者忠诚,也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权利和职务。但是他们在获得了权力之后却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错误百出,甚至闯下大祸……

如此,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谁的错误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