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为何临幸慈禧,这件事带来怎样的历史后果?

发布时间:2023-06-16 14:35:53 发布人:hao168

“她全身散发着国王般的风度,她身体的比例可以说是非常完美,走路的姿势也是相当的轻快,步履轻盈,体态优雅而有风韵。”但是,就慈禧相貌而言,也有比较理性客观的描述,比如作家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曾在《中国

“她全身散发着国王般的风度,她身体的比例可以说是非常完美,走路的姿势也是相当的轻快,步履轻盈,体态优雅而有风韵。”

但是,就慈禧相貌而言,也有比较理性客观的描述,比如作家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曾在《中国的长寿帝国-清朝》中描写慈禧为:“身板挺直”、“面目秀丽”、“长着一双鹰眼”、具有“明显的鞑靼人特征”。

但无论怎么说,慈禧入宫后并没马上得宠是事实,想必同她的整体形象还是有一定关系的。要知道,女人的美丽就像兜子里的锥子,一不小心就露出来“扎人”,除非咸丰是一个如汉元帝那样“以画取人”一样麻木不仁的皇帝。可事实并非如此,咸丰皇帝对于美色的追求远比处理政务要勤快、要上心。如果咸丰不去“招惹”慈禧,也不会诞生“大清女人”,中国的历史会被改写,届时将是一件幸事。然而,正是咸丰皇帝同慈禧的一次偶然邂逅,给了对方乌鸦变凤凰的机会,同时也带给了晚清中国诸多灾难。

慈禧属满洲正黄旗叶赫那拉氏,1851年,16岁的她被选秀入宫,同时入宫的还有钮钴禄氏等人,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然而造物弄人,钮钴禄氏入宫仅四个月就被册立为皇后,而叶赫那拉则被“发配”到圆明园做了女工。然而,苦干年后,钮钴禄氏同叶赫那拉共同执掌大清朝政时“稀里糊涂”地死去,而叶赫那拉氏却成为大清帝国真正的主人。

(慈禧剧照)

那么,慈禧是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呢?咸丰皇帝为何要临幸慈禧?

皇宫里最稀缺的资源并不是女人,而是能给皇帝生下儿子的女人,尤其是在皇帝尚没有儿子、正盼子心切的时候,一旦有女人能让皇帝心随所愿,那么她赫炟的人生就此开启。比如,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下儿子刘据不久便被册立为皇后,曾经那个“金屋藏娇”的表姐陈阿娇早被汉武帝抛到九霄云外。如今的咸丰同当年的汉武帝颇有几分相似,因为汉武帝年近30才有的第一个儿子,而咸丰的情况是同选入宫中的那堆女人混了四年也没见一个肚子有“动静”的。所以此时的“母以子贵”更成了一条迈向尊贵之门的捷径。谁能抓住这个幸运的机会呢?慈禧当仁不让。

初入宫时

前面已经交代过,慈禧是秀女身份入宫,之后变成了普通侍女。但慈禧是一个不甘示弱、且富有心计的女人,为了引起咸丰皇帝的注意,她故意等咸丰到圆明园游逛的时候躲进林子里唱拿手的江南小调。这招很奏效,咸丰被陶醉后,有了慈禧的第一次被临幸的经历,而且第二天一早就被赐封为贵人。不过,可能是咸丰皇帝的“应酬”太多,亦或是慈禧本就没什么特殊之处,所以咸丰皇帝打了一枪便换了地方。慈禧刚燃起的希望旋即破灭。

所幸的是,慈禧并没有“破罐子破摔”,反而越挫越勇。随后,她就主动去侍奉了皇后,并随着皇后经常到皇太后那里走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增加见到咸丰皇帝的几率。守株待兔也好,守着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也罢,反正慈禧在四年后等到了咸丰。

(慈禧、咸丰剧照)

综上所述,其实咸丰皇帝并没有刻意去临幸慈禧,而是慈禧一直在创造、等待着被临幸的机会。

历史后果之一,大清帝国成为一个女人的天下

由于慈禧首先生了皇子,而且是咸丰唯一的儿子,因此也注定了她将来会走上一条不平常的道路,因为咸丰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咸丰喜欢莺歌燕舞环绕、喜欢花天酒地、喜欢安享太平盛世,可现实是事与愿违,因为他即位时正是大清的多事之秋,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太平军翻江倒海。因此,“守成之君”材料的咸丰被搞得焦头烂额,以至于对连批阅奏折都产生了阴影。

然而,咸丰皇帝最不想做的事情却是慈禧最热衷的事情,所以慈禧很快就成了协助咸丰处理政务的助理。如此一来,便为慈禧由参政到干政、直到执政埋下伏笔。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帝国穷于应对、节节败退,当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时,咸丰皇帝只能带着皇后、皇妃、皇子跑到避暑山庄避难。可是,才走到半路,便口吐鲜血,支撑不住。随后在女人的一片哀呜声中勉强到达承德,不久驾崩。

临终前,咸丰皇帝重新组阁:以肃顺、端华、载垣等八位王公贵胄辅政,由皇后钮钴禄氏同皇子生母叶赫那拉氏协助处理政务。另外,咸丰将刻有“御赏”的印颁给皇后钮枯禄氏,把刻有“同道堂”的印颁给叶赫那拉氏代管,待小皇帝亲政后归还。如此一来便形成一个朝臣、两宫太后呈三角形的互为制约执政格局,足见咸丰的良苦用心。但是,就在咸丰去世不久,慈禧便将被排斥到“八大辅政大臣”之外的恭亲王奕秘密召到承德,叔嫂二人开始谋划除掉辅政大臣事宜。

(奕剧照)

1861年九月底,就在咸丰皇帝下葬的前四天,慈禧火速返回京城,筹划相关事宜,一张围剿“八大臣”的大网随之张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何况谁都没料到时年26岁的慈禧心机如此之深、下手如此之快。因此,当肃顺等人护送咸丰梓宫行至密云时,便被逮捕入狱。两个月后,肃顺被斩,端华、载垣被赐自尽,其他人员遭贬斥,“八大辅政”大臣集团土崩瓦解,大清帝国进入两个女人垂帘听政的“同治”时代。

然而,十余年后(1683年)先是除八大臣功臣“奕”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后又钮钴禄氏(慈安)不明不白地暴毙,由此,大清帝国成为了慈禧一个执政的“女人的大清”。

肃顺剧照

历史后果之二,慈禧执政几乎没有正面意义,反而将清帝国推入黑暗深渊。

首先,慈禧贪图权欲,为我独尊,只知享受权力的快感,而尸位素餐,建树平平。而为了长期占有、操控权力,她先垂帘听政,后立年幼的光绪为帝。就在光绪想大展宏图时,慈禧又棍棒相加,无情打压,以致于清帝国唯一的一丝中兴的曙光被扑灭。就在慈禧临死前,她的惯性思维还在作祟,于是又别有用心地将三岁的溥仪推上皇位。

其次,慈禧只顾个人奢侈挥霍,不顾国家危机存亡,在她的眼中享受永远是第一,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能“自求多福”。最重要的是,在面对列强侵略时,慈禧毫无应对之策,只知道一味地妥协、一味地出卖国家利益、甚至不惜同洋人媾合镇压民众,来换取“皇位”的片刻苟且。

再则,无论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还是李鸿章的“北洋革新”,实际上都是实现个人野心或攫取利益的工具,北洋集团内部的疾患正是甲午战争失败的由头。而宠大的支出,只能转嫁劳苦大众,于摇摇欲坠的清帝国更是雪上加霜。不幸的是作为掌舵人的慈禧不能明察秋毫,只有浑浑噩噩,听之任之,将就一天算一天。

总结: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可能有假设,但大清帝国时下的恶果于当年的咸丰皇帝脱不开干系。如果咸丰当年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将慈禧“雪藏”,即便没有儿子继承皇位,那么大清帝国也不会被慈禧搞得如此落败;如果咸丰临终前听从肃顺的建议,学汉武帝“杀钩弋母而立其子”的做法,或许清帝国还会有中兴的一线生机。而历史的微妙之处在于有太多不可预知的未来,当事以至此无可换回时,便会迎来一个新的开端。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