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拥兵自重还不够?凭借军事力量和威望,被迫禅位才是归宿

发布时间:2023-06-19 09:24:56 发布人:hao168

前言拜占庭帝国作为奴隶制国家,虽然其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但是从其建立之初就已经出现了封建化的因素。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文明的唯一继承者,虽然充分吸收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文化,

前言

拜占庭帝国作为奴隶制国家,虽然其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但是从其建立之初就已经出现了封建化的因素。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文明的唯一继承者,虽然充分吸收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文化,但是由于其统治地区大部分位于东方的问题,并且长期与萨珊波斯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对话,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因素始终在不断扩大并产生影响。

这种封建化的现象在查士丁尼完成对西方原罗马帝国辖区的统一战争之后,由于需要对新征服的西方地区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它们刚从蛮族政权的统治中分离出来,因此查士丁尼不得已军事手段对于广大西方地区进行强硬管理。这种对于地方行政的管理方式和原则直接为今后帝国的统治提供了一个重要管理模式,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遭遇了北方游牧民族以及阿拉伯人的入侵,使得这种军事化管理逐渐扩展到了东方。

地方军队

长期的对外战争已经使拜占庭帝国的本土民众怨声载道,他们不断为中央政府的对外征伐战争买单,最后搞得自己的正常生活都难以维持,因此社会中流动的反抗情绪十分严重。当时统治者希拉克略为了防止帝国本土地区大规模社会动乱的出现,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化管理,直接将当时在西方地区的军区制度移动到东方,由此奠定了帝国的军事化基础。

为了保证当时大量地方军队的生活供给以及新兴军事贵族的利益,希拉克略建立起了将军队与农业相统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大致类似于中国北周时期的府兵制。国家将土地分给军人耕种,他们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参加农业生产,农闲的时候再去执行军事任务,由此形成了那种寓兵于农的生产方式。国家从军队耕种的徒弟中收取赋税,由此形成了初步的封建制。希拉克略时期利用宗教的力量鼓舞全国人民抵御外族,教会的势力不断扩大,逐渐威胁到了国家经济。

总督视察军队

立奥三世时期新兴军事贵族地位的上升

希拉克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军区管理制度之后,军人的地位得到了空间提高,因为他们不仅掌握着抵御外族入侵的重要任务,同时还代表着皇帝管控着地方社会。而统辖军区的各大总督更是成为了新生权贵,他们大多是跟随皇帝建功立业的功臣武将,因此他们有着杰出的军事领导力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拜占庭统治者将这些军事贵族分划到全国各地军区担任总督,不免就会出现拥兵自重的现象。

但是由于阿拉伯人每年的频繁入侵,这让拜占庭统治者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地方军区的力量抵抗,所以这些军区总督在多次抵抗外族入侵,尤其是阿拉伯人势力的进攻时战功卓著,受到皇帝的封赏,自己的势力也就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某个军区总督必然会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其它实力较弱地区的领导,由此威胁中央统治的势力也就随之出现了。

立奥三世

这种地方威胁中央统治的时间完全爆发在公元8时期初期。公元716年,阿拉伯人再次集结大军向拜占庭帝国进攻,时任皇帝狄奥多西三世由于中央直接掌控的军力十分有限,因此在抵御此次阿拉伯人军事进攻时毫无办法,他不得不依靠地方军区总督,希望他们站出来帮助帝国渡过难关。阿拉伯人的军队推进到了拜占庭统治的小亚地区,当地总督立奥成功击退了阿拉伯人,名声大噪。

由此立奥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一夜成名的威望,逐渐向皇帝狄奥多西三世施加政治压力,认为他应该选择禅位,将皇位让与自己。公元717年,立奥将大军开进君士坦丁堡,狄奥多西三世被迫退位,立奥登基为新皇,即立奥三世。立奥三世本来就是凭借自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即位的,因此他一上位就不断提高新兴军事贵族的地位,分配给他们大量的土地和财产,在让军人们领取相应的土地耕种,封建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希腊火战略

立奥三世时期的圣像破坏运动

立奥在公元717年即皇帝之位后,由此开始了伊苏里亚王朝对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立奥三世即位初期相继打败了阿拉伯人的多次水路进攻,保障了帝国的安全,在国内的文王越来越高。公元718年,阿拉伯人从水陆和陆路夹击君士坦丁堡,帝国首都危在旦夕,立奥三世顶住压力,沉着应对,运用了所谓的"希腊化"完美击退了阿拉伯人的围攻,君士坦丁堡转危为安。

阿拉伯人由于元气大伤,短时间不会再对拜占庭帝国形成威胁。立奥三世认清这一点之后,开始着手对帝国的内政进行改革,首先他提高了军事贵族的地位,并且将国家所能支配的土地尽可能地全部向军队倾斜,以便保障军事贵族和广大军人的利益。但是帝国存在一个情况,那就是教会的势力在希拉克略时期不断膨胀,此时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财产。

捣毁圣像

中央政府所能分配的土地十分有限,而立奥三世本人又是依靠军事贵族的支持登上皇位,因此他权衡利弊,当然要选择维护军事贵族的利益了。教会不仅拥有着国家巨大比例的土地和财产,并且这些教会人士不需要向国家缴纳赋税和劳役,严重影响的了国家财政收入,立奥三世对此十分不满。公元726年,立奥三世昭告天下要发起一场全国性的圣像破坏运动,希望能够赋予社会每一个人应有的经济权利。

公元730年1月,立奥三世在宫廷举行了会议,并且出台了圣像破坏运动的具体方案,让当时高级僧侣统统在上面签字,由此圣像破坏运动开始了。立奥三世命令清查全国教会的财产,将其所占有严重超标的土地和财产全部没收充公,并且捣毁大量的圣像,强迫大量的修饰还俗参加正常的社会生产。在立奥三世颁布破坏圣像法令初期,全国掀起了圣像破坏运动的高潮。

强迫修士还俗

君士坦丁五世时期圣像破坏运动达到最高峰及其结束

立奥三世针对教会进行的严重侵犯行为,立即遭到了教会高级教师和信仰贵族的反对,他们认为立奥三世的作法是完全忽视基督教在拜占庭帝国数百年的发展及其国教的地位。公元731时任教皇的格雷戈里三世向全国宣布将立奥三世开除,永世不得恢复其教籍,同时对拜占庭帝国参与圣像破坏运动的人也统统开除。

格雷戈里三世号召全国基督教的忠实信徒们联合起来反对以立奥三世为首的破坏行为。当时在全国运动中主要分为积极推动圣像破坏运动的,他们主要是新兴的军事贵族、基督教中备受排挤的保罗教派等等,而反对破坏运动的则主要是教会的高级教士、教会贵族以及一些工商业者等等。

两派交战

两大派别的势力针锋相对,圣像破坏运动的发展在君士坦丁五世统治时期达到了最顶峰。公元753年,君士坦丁五世召开全国性会议,并且邀请了全国300多位基督主教以及修道院院长参加,会议当着主教和院长的面通过了反对圣像崇拜、支持皇帝政策的方案,双方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随后全国范围内的修道院、基督教堂全部被封锁,教会所有财产和土地全部没收,皇帝对于反对中央宗教政策的教士、信徒进行大肆屠杀。

皇帝将没收而来的大量教会土地和财产,重新对当时的军队进行分配,保证每个军人都能够领导相应的耕地。由此军事贵族以及军人阶层的经济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这种由军人耕种土地缴纳赋税的生产方式,使得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制进一步发展。公元787年,拜占庭女皇伊琳娜认为需要调和一下全国矛盾,便下令停止了圣像破坏运动。虽然之后政策有所转变,圣像破坏运动一再兴起,当时力度十分有限,公元843年狄奥多拉宣布恢复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圣像破坏运动就此结束。

女皇伊琳娜

评价

圣像破坏运动的兴起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对于8世纪时期的拜占庭帝国是一次具有洗心革面意义的宗教运动。这一政策的出台说明,当时皇帝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如果不能削弱教会实力的话,那么皇帝的权威则会被其一步步蚕食。

另外,立奥三世的即位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统治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贵族已经不再成为立奥在位时期的主要政治支撑。立奥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即位,因此特更加注重的就是新兴军事贵族和广大军人的利益,因为他们才是自己能够登上皇位的最有力推动着。为了保障这些军事力量的利益,立奥三世不得不展现出自己最大的诚意,那就是将中央所掌握的土地全部分配给他们,使他们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

但是基督教在拜占庭帝国数百年的发展,再加上其国教的地位,已经占有了全国庞大的土地和财产,这些成为了基督教会的私产,严重影响了当时帝国的财政收入以及立奥三世的施政原则。圣像破坏运动对于基督教的发展也是一次极具毁灭性的打击,基督教在这次运动当中损失惨重。

教皇的地位在当时皇帝的眼里基本上一文不值,大量的基督教信徒在此次运动中失去生命,但是由于基督教的深厚影响,帝国中央这种极端的作法,也最终会引发全国性的动乱。因此帝国在圣像破坏运动当中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和应获的利益后,这场轰轰烈烈的灭教运动也就告一段落。同时我们应当关注的是,一种全新的并且先进的封建制度已经在这场运动当中逐渐成型了,此后的拜占庭帝国逐渐步入了封建社会再次焕发了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编年通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