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无用?美国教授反驳:欧洲被长城害惨了,秦始皇真是千古一帝

发布时间:2023-06-20 17:12:23 发布人:hao168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三千多里,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盘亘在中华大地之上,这就是长城,又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开始连接、继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三千多里,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盘亘在中华大地之上,这就是长城,又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开始连接、继续修缮战国长城,后万里长城又经历各朝各代的不断修筑,而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明朝大修长城后的建筑。

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成果,又如:“烽火戏诸侯”、“万年灰与燕京城”等著名典故及“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登上长城天下雄,燕山如海碧葱葱”等千古名句也多出于这座雄伟的建筑。

在冷兵器时代早已过去的今天,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引得各国游客前来观赏。

万里长城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毛主席当年挥笔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也被许多人奉为圭臬,誓要一生一定要登一次长城领略长城雄壮和秀丽风丽。

长城虽雄伟壮丽、抵御了外敌入侵这背后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付出,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典故孟姜女哭长城便是人们因修筑长城而家破人亡的悲剧,虽故事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但在封建时代,且面对一项浩大严峻的工程,被压迫的必定是劳动人民。

所以,当长城失去最重要的军事作用的时候,便有人提出质疑,这样劳民伤财的浩荡工程真的有用吗?

在清朝被废弃的长城

在了解长城的修筑历史后,我们可以知道,长城虽在秦始皇之后也经历了历朝历代的继续修建,但在清朝便停止了这项工作。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长城一直发挥着有效的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更是北部边防重要的军事要塞。

清朝停止修建长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康熙帝自身“民为邦本”的个人政治见解,他认为治理国家的正确方法在于安稳江山,如此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只要善待人民、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会繁荣强盛。

而长城的修建兴师动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使长城再坚固,最终也会灭亡,于是长城在清朝之后便被废弃修建。

可以说康熙帝认为长城的存在可有可,并无实质作用。康熙帝废止修建长城的原因虽看起来十分充分,但“长城无用”这种言论仍经不住推敲。

首先康熙帝决定停止修缮长城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在1691年在多伦的会盟,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了明显加强。

而多伦会盟以后,蒙古问题基本解决,本就是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被建造出来长城没有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军事作用便渐渐消失。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康熙帝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如果没有多伦会盟这个客观条件,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康熙帝的选择也绝对会是继续修建长城抵御外敌。

长城的作用

对于万里长城的巨大作用,很多外国人都感同身受。美国著名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修筑长城的举动,着实害惨了一些欧洲国家。

《危险的边疆》一书中,美国教授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因为中国中原地区修筑了万里长城,使得北方游牧民族无法向南部地区拓展领地。

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和领地,北方少数民族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西方,被迫西迁,历史上匈奴和蒙古族人都因南下失败,而西迁到达欧洲,匈奴人将日耳曼人驱逐使得罗马帝国走向灭亡,汉朝时部分匈奴部落被打败,匈奴的几个分支为了生存,他们中一些向西迁移来到了欧洲,而西迁的匈奴却给欧洲带去了灾难。

匈牙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研究匈牙利的历史,我们知道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各民族陆续迁移到这里。

首先到来的是匈奴人,当时的匈奴人在汉民族的打击下被迫西迁,在阿提拉的领导下,他们建立了强大的匈帝国,这也是匈牙利的早期历史。

可以说,长城的作用不仅仅是彰显国威,更是抵御外敌、有效获得敌军消息,而长城的修建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格局与历史。

全面看待历史

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任何事物带来的影响都不是单一的,我们要正确评价一件事物,必须做到全面地了解该事物。

康熙帝因个人原因否定了长城存在的价值,而当今也有不少人局限于时代,以现代的眼光去苛责古代人、古代事件并质疑其存在价值,他们将岳飞说成暴力狂,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将成淫词滥调、不尊重女子的烂作。

脱离时代背景去评判人物、作品本身便是十分不理智的行为,更何况这种行为最终带来的下场便是误导越来越多的人,使更多优秀作品消逝。我们必须要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拒绝历史虚无主义。

小结

“世上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从一个角度上去观察,就能够说它是唯一的真理。”不为时代所局限,不被狭隘的偏见阻碍思想,是我们当代青年进行历史评价时应有的精神。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