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禛追库银失败,康熙说他“一向以精明自诩”是何意?

发布时间:2023-06-21 09:15:54 发布人:hao168

《雍正王朝》中,胤禛在户部追缴过程中,轻敌冒进,不仅没能追回户部的亏空,反而逼死魏东亭;堂堂皇子在大街买家当;一帮官员甚至跑去向康熙喊冤。康熙乍一看,再不出来收拾,恐怕就要引起朝廷动荡不安了。由此康熙

《雍正王朝》中,胤禛在户部追缴过程中,轻敌冒进,不仅没能追回户部的亏空,反而逼死魏东亭;堂堂皇子在大街买家当;一帮官员甚至跑去向康熙喊冤。康熙乍一看,再不出来收拾,恐怕就要引起朝廷动荡不安了。由此康熙对胤禛的表现颇有微词,那一句“你这人一向以精明自诩。”既是透着康熙对胤禛的蔑视,更是隐晦提示他。

胤禛追缴户部欠款的过程

户部欠款的形成,按照邬思道的分析:一类是生活困苦,无奈而借;二类是不安于现状而借;三类是跟风而借,唯利是图。在邬思道看来,第三类人是追缴的重点,康熙真正要查的也是他们。

但胤禛并没有采纳邬思道对三类人的分析,而是一窝蜂的要求全部还钱,上至皇子贝勒下到文武大臣,只要欠款无论隐情全部限期还款,这个差事办下来,得罪朝上一众官员乃至皇亲国戚,还逼死了魏东亭,大家眼里的四阿哥胤禛就是个“冷面王”,就连十三阿哥胤祥都无法理解他的做法。

在追缴户部欠款的最后一天,收回欠款的人也只有三成,四阿哥胤禛无何奈何,甚至对那些官员给出近乎央求的话,言外之意是:

“追缴欠款是最后一天了,我伤心的不是我这个郡王不保,是伤心朝中这么多大臣居然只有家而没有国,只有自己而没有朝廷,而你们这些饱读圣贤书走进殿堂的,难道不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道理吗?”

胤禛是经历过江南筹赈,亲眼目睹百姓的疾苦,凭心而论,太清楚国库的钱粮的重要性了,难道这些朝廷官员不懂?他们当然懂,只是就如康熙所言“他们将这个国家当成了皇帝自己的国家”而已,认为“能占就占,能贪就贪”才是真正的识时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哪个不懂?可这张皮不被扯下来,这些毛压根不会在乎。所以这些官员对胤禛的话根本不当回事。

在胤禛主动接手追缴户部欠款时,他就表态“大不了做一个孤臣”,康熙也赞同他做“孤臣”,但是胤禛没有真正领会“孤臣”的意思,追缴户银前康熙就和胤禛说了自己的想法,所谓孤臣,胤禛理解为孤家寡人,做事只讲理不讲情面。而康熙嘱咐“孤臣”是指不追求名利、不趋炎附势的人,有自己思想和个人操守。

而胤禛就是因为得了康熙“孤臣”的嘱咐,才会一往无前始终让人还钱,因为他觉得自己总站在有理的这边,这才逼着老十胤䄉当街卖家当,太子买官,魏东亭自杀。

或许从魏东亭自杀开始,就预示着追缴欠款一事不会成功,当初魏东亭所做的一切努力,先是找九阿哥胤禟借钱不成,胤禟在背后教唆和推动下,魏东亭又去找与胤禛交好的十三阿哥胤祥求情。可惜胤禛在“孤臣”路上越走越黑,直接回避了老十三,胤禛顶着孤臣的名号,几乎将朝上一众大臣都得罪了。如此一来,真的快成孤臣了。

如果胤禛当时对邬思道的分析,好好收集情报,就能对追缴户银一事有个大概章程,就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自己最后几乎没落下什么好处,结果还被欠款官员们嘲笑,嘲笑胤禛面对“法不责众”的无何奈何,挖苦胤禛小题大做,在庆幸自己能光明正大拖欠国库欠款,就算主动站出来还款的,也是康熙从大内拿出来的银子。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崇祯皇帝的岳父,周皇后的亲爹周奎,这货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李自成大兵压境,崇祯皇帝被迫无奈,让岳父周奎捐助五千两白银,周奎倒好,向女儿周皇后借了五千两,然后拿出三千两“捐献”朝廷。一番操作下来,周奎反倒挣了两千两。

为此,康熙让太子出面指导一下追比工作的注意方式方法,没想到太子这时候却扔出这样的一句话:“慢!这些老臣的钱一文钱也不能收!”

四阿哥胤禛诧异看着太子,满脸都是委屈……

太子胤礽给出三个理由:

第一,堂堂“康熙盛世”,追个债弄得众心惶惶的,皇子叫卖家当、老臣自尽,这有损朝廷的颜面。

第二,应该换个还款的方式,到目前追回的款项只有三成,有必要酌情处理,延期、分期还款。

第三,这些老老臣的钱更不能收了,因为是皇上从大内拿出来的银两。

接着太子胤礽给出“两年还清”的方案以后,众官员高呼“太子圣明”,太子赚足了人望,收尽了人心。康熙苦心安排的一场整顿吏治的大戏就此草草收场。而一直费心费力追缴欠款的胤禛,则孤身一人站在院子里,委屈到极点。

只是,胤禛的委屈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更大的委屈!

康熙评价胤禛“精明自诩”,隐藏何意

第二天,康熙召开了一场大型朝会,康熙对太子的决定给予评价:两年还清欠款,都说两年了,朕还能说啥?到目前为止,追回的欠款不到三成。

康熙的意思很明确:虽然太子胤礽的决定不太满意,但目前弄成这局面,还有啥办法呢!这句话虽是批评太子胤礽,但实际是将最终责任归结到了四阿哥胤禛的身上。胤禛的委屈,又追加了一层。

胤禛的错误就是这次追比欠款启用了田文镜,此人刚正不阿,不近人情,甚至可以说尖酸刻薄、不善变通,彻头彻尾的“孤臣”。在灾情的时候,直接顶撞官员的做法尚且有效,帮助胤禛顺利完成了筹赈。

不过这次追比户部欠款,胤禛再次让田文镜出手,势必适得其反,田文镜并没有量情度势,在康熙看来田文镜做得有点过了,当街顶撞皇子不说,还间接导致魏东亭自杀身亡,还因为一两银子羞辱老状元。

前文也说了,无论是邬思道还是康熙,其实都希望胤禛视第三类人为重点,康熙主要是想让胤禛搅和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两人的势力,因为太子和老八是代表着欠款两大势力的集团,但胤禛名义上是太子的人,再加上太子之前给胤禛暂不追缴的名单,所以胤禛就没有对这一派人过于追究。至于“八爷党”则是滑不溜秋,胤禛一时间也抓不到把柄。结果,只能拿第二类人先开刀,也就是以魏东亭为代表的老臣。

站在幕后观察的康熙,对朝廷的事一清二楚,要说康熙的情报确实做得很到位,大臣们的行为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若是差不多,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但是实在过分至极,才出来将大家都收拾。

而后,康熙皇帝也针对三阿哥胤祉借钱编书的行为予以了评价:“从康熙三十九年起,胤祉召集了一批饱学之士在编书,马上可以完成第一部《佩文韵府》了,还准备编一部集古今于一体的大书,听了不甚欣慰,所以经费是从大内拨款资助的,让他把这件大事做完!”

虽然这句话是直面训斥胤䄉的挑拨,但也是对胤禛当初让胤祉还欠款时,说的那一句:“借国债著韵书,恐怕于国计民生裨益不大”,加上三阿哥胤祉那个明显的轻蔑眼神,难怪胤禛脸上会露着些许尴尬。

可见,胤禛的情报工作确实做得不咋地,康熙指出邓元芳、桑佩、涂伦生三人,批评胤禛:该办的不办,该缓的不缓,不该死的死了。也难怪康熙会说“你这人一向以精明自诩”,为何这次追缴欠款没有做到量情度势?

康熙评价胤禛“精明自诩”,其实是有两层意思:既是批评胤禛能力欠缺,又是隐晦提示他没做好情报工作,这次的追缴欠款,胤禛确实太草率了。之前康熙让胤禛做“孤臣”,但并没有让他做一个孤立无助的人,胤禛将来或许要面对的敌人比如今狡猾百倍,这次康熙可以出面帮他收拾烂摊子,那么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同时康熙也让朝中官员领教了他的魄力。

最后康熙采取处置措施:处罚田文镜,调离年羹尧,隐藏保护胤禛

在康熙命令圈禁胤䄉半年时,九阿哥胤禟立即趁机进攻田文镜。康熙皇帝则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田文镜来了吗?九阿哥说的可是实情?”

田文镜给出“总是臣处事操切,任凭处置”的回答后,康熙皇帝则如此处置:把田文镜调到陕西以知县任职,限三日离京。

康熙对田文镜的所在所为非常清楚,康熙这么处置,很明显,是在保护四阿哥胤禛!追缴国库欠款追成这个尴尬局面,不能没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如果不处治田文镜,就必须四阿哥胤禛。更何况,老十胤䄉已经被圈禁,如果胤禛这边没人受到处罚,势力庞大的“八爷党”岂能善罢甘休?

惩治田文镜只能缓冲八爷党的怨气,自江南筹赈回来,已经明显成为了众矢之的,胤禛这次办差,几乎得罪了朝中一众大臣,所以康熙将田文镜拿出来当保护胤禛的盾牌,以缓冲老八他们的进攻。

这时候胤禩假意出来替胤禛说话了,康熙想要不处罚胤禛的结果等到了,顺势指出胤禛的“过错”,并罚奉一年。罚奉一年对胤禛而言,还算个事吗?

只是,趁着这个热乎劲,胤禩再次举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老八为何举荐年羹尧?其实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斩断胤禛京中极为得力的臂膀。另一方面以贤能收买人心,树立“八贤王”的形象。

就此来看,追比欠款一事,所有的功劳都被胤礽、胤禩争了去,胤禛不但被“罚俸一年”,还从身边抽走两个得力干将,表面上胤禛败得一塌糊涂;实际上,这是康熙对胤禛最为有效的保护,最为理性的隐藏。

结语

其实,康熙评价胤禛“精明自诩”,一是确实对胤禛这次的表现透着蔑视;二是隐晦提示胤禛这次做事太草率,没有做好情报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形势不堪一击。以当前的形势,康熙才痛快同意了胤禩奏请:将年羹尧调出京城。如果康熙不同意老八的奏请,他肯定不会罢休。到那个时候,不只是罚奉了,之前的为胤禛做的努力也会失去意义。因此只能让胤禛彻底成为“光杆司令”,其余皇子进攻自会暂时缓解。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End—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