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74岁李鸿章出访美国,穿黄马褂,身高1米8,30艘军舰开道

发布时间:2023-06-21 09:16:41 发布人:hao168

李鸿章,字渐甫、子黻,号少筌。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世人尊称其为李中堂。1900年与庆亲王奕劻一起谈判签署《辛丑条约》,同年在北京病逝。李鸿章生活在晚清时期,在中国历史的

李鸿章,字渐甫、子黻,号少筌。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世人尊称其为李中堂。1900年与庆亲王奕劻一起谈判签署《辛丑条约》,同年在北京病逝。李鸿章生活在晚清时期,在中国历史的许多重要转折点都发挥过重要的影响力。他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兴办洋务运动等等。是清朝末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外交家,李鸿章对于当时的世界局势和中国的外交环境都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把握。他的诸多外交政策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比较务实的。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受到美国的高规格接待。时任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放弃休假前往纽约与其进行会谈。此次访问历时10天,李鸿章在美国也感受到了工业化国家的奇观,从一些遗留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李鸿章出访美国时,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另有30艘军舰开道。

照片中的他看起来身高有1米8多,不管是走到哪,他都身穿黄马褂,或许,这就是皇权的要中象征,毕竟他是代表慈禧和清政府出访美国,所以对于自己的穿着格外重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在美国人中显得非常惊艳和独特。访问过程中李鸿章第一次乘坐电梯,他误将电梯认作房子,并说电梯房很小,美国人解释这是电梯。

作为国家重要人物都没有见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足以见得当时的中国是何等落后。李鸿章在美国看到各种摩天大楼,不禁感慨清朝即使能建起来这样的大楼也会因为根基不稳而轰然倒塌。事实上李鸿章已经看出来清王朝的末日即将到来。他的预示在不久之后得到应验,《辛丑条约》签订后大规模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席卷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不仅推翻了清朝的落后统治,还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朝史。

李鸿章在历史上做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洋务运动和签订《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主动进行的工业化运动,而《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了近代中国以封建阶级为主导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失败。虽然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在客观上还是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各企业也成为民国时期我国重要的工业基础,同时对新中国的工业也产生了影响。例如在湖北地区投资建立的汉阳兵工厂,在此后的许多对外战争中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李鸿章一生做了许多事,后世对此褒贬不一。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时代。晚清时期的中国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落后于世界潮流,而整个世界也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转型的过程中。

世界秩序也是混乱的。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处于权力中心的李鸿章他所有的选择和做法都会充满争议,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对于洋务运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表明了中国工业化的开始;也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清朝统治者的一种自救运动。

这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从一定角度都是对的,但单独提出来都是比较片面的。从阶级属性看,这既是封建阶级对近现代化的一种探索,也是他们的自救运动,毕竟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历史的发展轨迹看,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社会近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洋务运动为当时落后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瓦解。

但是,也必须承认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善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李鸿章兴办洋务的选择的评价。李鸿章是封建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也是掌握巨大权力的内阁重臣。因此他的首要任务便是维护他所代表和阶级和清王朝的统治。这是他无法避免的阶级局限性。

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正是对他的局限性和洋务运动失败的佐证。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朝战败,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且在甲午战争中洋务运动的产物——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这一结局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李鸿章的选择和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很显然能够成功引领社会的必然是新生的新兴阶级力量,而不是一个穷途末路的落后力量。

因此,李鸿章的失败是必然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李鸿章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这个骂名对于他而言既冤屈也不冤屈。冤屈是因为弱国无外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李鸿章是在争取到了对中国最有利的情况下签订的,与汪精卫的直接卖国行为是不同的,在当时的中国做外交官无论是谁都不能逃脱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命运,这是很悲哀的现实。

不冤屈是因为作为落后阶级的代表他在客观上阻碍了时代的进步,在甲午战争中指挥失利,导致北洋水师的巨大损失,主动求和,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丢失了谈判的主动性。从这一点上看,他背这个骂名又是不冤屈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只有站在那个时代所处的环境中,我们才能理解他们所作出的选择。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