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岁起南征北战,缔造了古代最辉煌的帝国,功绩远超亚历山大

发布时间:2023-06-21 09:32:19 发布人:hao168

在当初学初高中的历史的时候,总觉得西方古代的帝王,如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凯撒他们远比中国的皇帝所建立的功绩辉煌,而且他们不像中国的皇帝整天就在皇宫里待着,而是跃马扬鞭南征北战,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反观

在当初学初高中的历史的时候,总觉得西方古代的帝王,如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凯撒他们远比中国的皇帝所建立的功绩辉煌,而且他们不像中国的皇帝整天就在皇宫里待着,而是跃马扬鞭南征北战,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反观中国的皇帝,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影视剧中,很多时候就像一个被供在庙里的神像,毫无那种火热燃烧的生命的激情。

直到后来,随着自己接触到的历史越来越多,也读了更多的历史记载,其实才知道自己之前的认识并不对,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有很多并不比什么亚历山大他们差,甚至比他们更加的辉煌。

在这些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历史的帝王中,李世民无疑是最为伟大的一个。

无论是从历史记载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史学家的研究结果来看,李唐皇室都有着非常浓重的鲜卑族血统,而在李唐之前的隋朝的创立者杨坚,身上也同样带有着鲜卑人的血统。正是这种来自游牧民族的鲜血,赋予了李世民昂扬奋进的精神和激情四射的活力,就算这种活力,在其晚年也毫无减弱。

李世民的祖上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总那个时候开始,李家就成了关陇地区势力庞大的军事家族,是关陇贵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这一庞大的门阀体系,左右了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

在这样的家族里,李世民从小受到的教育肯定是和军事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而根据历史的记载,李世民的性格是极其好动的,而且又很爱和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看法的人士相交往,这就使得李世民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高超的战斗技术和非同一般的眼界与智慧。

在大业十一年,当时不过十六岁年纪的李世民第一次参加了战斗。当时东征高丽铩羽而归的隋炀帝杨广在“北巡”途中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关,李世民跟随蕴定兴率先前往勤王。

当时云定兴的军队人数较少,他向主帅提出:突厥敢于围困皇帝,必定是基于大规模救援不及的判断,但是我们部队人数较少,直接投入战斗的话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不如让部队分成不同的分队,多张旗帜,拉开行军间距,令敌人认为是大规模部队来援,如此,突厥人必定认为自己判断错误,因此就会自动撤军。

虽然最后隋炀帝的脱困并不是因为李世民的疑兵之计,但是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就已经看出李世民非凡的军事见识了。

但是真正让李世民大展身手的还是在随后的唐朝开国之战中,李世民不过二十左右年纪,面对先是一举平定薛举、薛仁杲的势力,之后在刘武周几乎尽数占领李唐河西大本营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将刘武周一举击破。

在后来洛阳之战中,李世民以3500人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人,生擒窦建德,逼迫王世充开城投降。随后在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的叛乱中,李世民在唐朝无数名将望风披靡的局面之下再度挺身而出,击溃了刘黑闼的军队,迫使刘黑闼逃入突厥。

无论是在平定薛举、刘武周,还是在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斗中,李世民每一战都必身先士卒,甚至多次以少数兵力对人数众多的敌军进行纵深穿插,也曾无数次深陷险境,但是也许真的就是天命所归,每次又都能化险为夷。

然而对于李世民来说,最为凶险的战斗还是来自武德九年的六月初四,那一天发生了影响着中国历史的“玄武门之变”,最终,李世民通过自己的精心谋划和狠辣手段拿到了这个帝国最高的统治权。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并且虚心纳谏的他和他手下的群臣们一起创造了让整个历史都为之叹服的“贞观之治”。但是在文治的同时,李世明并没有放弃武功。

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征服了突厥、高昌、薛延陀等国,让四夷匍匐在大唐脚下,共尊李世民为“天可汗”。而李世民虽然未能彻底征服高丽,但是以少数的伤亡沉重打击了高丽的有生力量,使得辽东一代高丽经营多年的无数军事要塞付诸东流,为高宗时期彻底征服高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的版图达到了1076万平方公里,这个辽阔的疆域是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在世界里上也是无法想象的。

那时的大唐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至玄阙(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这份功业是那些西方的大帝们所无法企及的。而那些西方的大帝国,曾经征服的领土并没能被他们永久的占领,而李世民所征服的广地疆域,大部分都成为今天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而作为这个伟大的唐王朝的真正缔造者,李世民,无疑是伟大的,而且在我心中,他远比亚历山大之流更为伟大。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