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老十三,那关系好有一比,叫做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两人关系好到能穿一条裤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八月,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允祥病逝,年仅四十四岁,这位被雍正帝称之为“柱石贤弟”的老十三,就
雍正和老十三,那关系好有一比,叫做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两人关系好到能穿一条裤子。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八月,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允祥病逝,年仅四十四岁,这位被雍正帝称之为“柱石贤弟”的老十三,就此撒手人寰。
在他病逝后,雍正帝悲痛万分,不仅下诏让老十三配享太庙,还亲自为他挑选了“贤”这个谥号,除此之外,雍正帝又下诏,将老十三名字“允祥”改为“胤祥”。
可别小看这个改名字,这是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唯一一个皇子不避皇帝讳的事例,除了老十三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再享此殊荣。
雍正此举,不仅仅在于君臣情谊,也是他和老十三非同一般的关系使然,可以说,雍正和老十三,虽不是一母同胞的亲生兄弟,但可要比亲生兄弟还要亲,正是这位十三爷,陪伴着雍正帝从皇子到皇帝,自始至终,都坚定的站在雍正帝身后。
都知道雍正和老十三的关系好,但具体能好到什么程度呢?用一句老话就能形容,那就是好的能穿一条裤子,以至于当时的京城里,暗地里都称呼他为“二皇帝”,当然,老十三也没有辜负雍正的信任,雍正即位后,能迅速稳定局势,打开局面,老十三功不可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没有老十三,就没有蒸蒸日上的雍正朝。
平地陡然而起,从一个光头阿哥晋封为铁帽子王的,老十三胤祥是独一份。
公元1722年,康熙帝第四子胤禛登基,是为雍正帝,在他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宣布了一个人事任命,任命的对象,就是他的十三弟胤祥。
“康熙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允祥为怡亲王,世袭罔替,寻命总理户部三库。”---《清史稿》
这道任命诏书颁布的同时,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在对新晋亲王胤祥羡慕之余,也对雍正帝不惜违犯祖制也要对胤禛封赏感到十分疑惑。
之所以会疑惑,是因为十三阿哥胤祥,在此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任何受封的光头阿哥,何以在一夜之间,就陡然而起,成了雍正朝的新贵呢?
其实,十三阿哥胤祥能有今天,也是必然,他舍生入死,坚定不移地支持他四哥胤禛登上皇位,如今的荣誉,也是他应得的。
胤祥的童年时光,并不是十分美满,由于他生母章佳氏出身低微,并且去世的很早,因此,胤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养育。
就在那个时候,他开始与还是皇子的雍正帝有了交集。
雍正帝还有一个弟弟,也就是皇十四子胤禵,但这哥俩的感情着实一般,可能与他们的生母过于偏心老十四有关,总之雍正帝在小时候,并不是很受待见。
因此,在同病相怜的共同遭遇下,雍正帝对于被寄养的老十三胤祥就十分亲近,两个人几乎是整天待在一起,并且,康熙帝还交给当时的雍正一个任务,让他负责教胤祥算术,这样一来,两个人就更有理由光明正大的待在一起。
有句话叫做深情不及久伴,整天在一起的雍正和胤祥,感情也急剧升温,相比于其他皇子而言,他们两个算是极为特殊的存在,伴着这份日渐深厚的兄弟情义,雍正和胤祥也慢慢的长大。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尊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雍正帝
但在长大后,兄弟二人的境况遭遇就十分不同。
在最初,康熙帝对于他这位能文能武的十三子十分喜爱,不管去哪里都会带着他,当然,老十三也没给他丢过脸,不仅对满洲人的传统骑射技艺十分精湛,并且在文学方面,也是很有天赋,曾经在康熙四十一年跟随康熙帝南巡时,老十三所写的对联工整严谨,字也十分漂亮,让康熙帝和随行大臣都对他赞赏有加。
在此期间,只要老十三和雍正因为随驾外出导致暂时分开的话,两人的书信就会如同雪片般往还,信中涉及内容极多,但大多是兄弟情深。
如果按照这种轨迹继续发展的话,深受康熙帝宠爱的十三阿哥胤祥,也会有一个极为光明的政治前途,甚至有可能会让康熙朝发生的“九龙夺嫡”变成“十龙夺嫡”,但命运很快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而他的政治前途,也因此中断。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皇十三子胤祥被康熙帝下令圈禁,具体原因史料中并未记载,而就在当年九月,康熙帝曾召集群臣,在行宫里宣读了皇太子胤礽的罪状,并下诏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结合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皇十三子胤祥的被圈禁,很可能是受到了该事件的波及。
在此之后,胤祥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直到康熙驾崩之前,他都处于一种被明显压制的状态当中,在此期间,胤祥还患上了腿疾,这就更让他在政治前涂上,失去了与其他皇子同台竞技的资格。
关于胤祥被康熙帝圈禁,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因为废太子事件,把当时的雍正也给牵连进去,皇四子等人利用此事,意欲将雍正置于死地,但在关键时刻,胤祥挺身而出,大包大揽地将所有罪责扔到自己身上,因此,康熙帝才会降罪于他,将他囚禁起来。
当然,就是哪一种说法是真实情况,已经无从考证,史学界对此也没有定论,但在胤祥被圈禁患病时期,是雍正帝为他遍访名医,甚至求助总督鄂尔泰,让他找精于医理的人来为胤祥诊治。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胤祥的被圈禁,与雍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老十三胤祥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才会又上了好几层台阶。
也正因为如此,在雍正登基伊始,就对没有任何受封的十三阿哥胤祥大加赏赐,毕竟二人在“九龙夺嫡”期间,在无数次的刀光剑影之下,患难与共,在原本就深厚的兄弟感情基础上,又建立了性命皆可“至诚相托”的战斗友谊,老十三为雍正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功劳,值得雍正帝对他的恩封。
在封老十三之前,大清朝只有八个铁帽子王,并且这八位,都是在开国之初,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而封老十三这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已经是逾越祖制了。
不过,这远远不是雍正帝的意思,对老十三的封赏也远不及此。
可能雍正帝当时的想法是,反正已经逾制了,干脆逾制到底,在铁帽子王的基础上,雍正帝又将老十三的亲王仪仗提升了一个档次,具体是提升到哪一个级别呢?当时老十三的仪仗,比皇后整整高出来两倍。
除此之外,雍正帝又打破一门不能有二王的祖制,将老十三的儿子封为郡王,并且也是世袭罔替。
此时的大臣们,已经是目瞪口呆了,什么时候我大清国世袭罔替的王爷,这么不值钱了,要不然皇上他怎么像不要钱似的,乱封一气呢?
不过,让大臣目瞪口呆的还在后面,雍正帝封完上述的爵位后,感觉还不过瘾,又将老十三的家人名单拿了出来,开始了又一波封赏。
老十三的小女儿,接到宫中养育,封为和惠公主;老十三刚夭折不久的小儿子,封为贝勒;已经去世十多年的章佳氏,也就是老十三的生母,连跳数级,被雍正帝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并与康熙帝合葬。
也就是说,但凡是老十三的家人,不管是活着的或者是去世的,雍正帝都进行了封赏,不仅如此,老十三曾经救过雍正帝的五子弘昼的命,雍正帝直接让弘昼认老十三为父。
前文说到的改名字,其实早在雍正登基之初,他就下旨让老十三不必改字,可以保留原名,只不过是老十三坚决推拒,非要用“允”字方才作罢,到了老十三去世,雍正又下诏改回了“胤”字。
可以说,雍正帝对于老十三的这种封赏,在清朝整个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其份量之重,赏赐之厚,独此一份,就连雍正的亲儿子弘历,也就是乾隆帝,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连个贝子都不是,而他的堂兄弟弘晓(老十三的大儿子),才八岁就已经是两倍亲王依仗了。
乾隆登基后一直对父亲雍正心存不满,也是有这方面原因,实在是雍正对老十三,比对亲儿子都好。
最夸张的,在雍正元年,雍正帝某一天突然觉得不对劲,什么不对劲呢?他觉得他亲爱的十三弟家里太穷,日子过不下去,甚至穷到“家计空乏,举国皆知”,于是,他非要赏给老十三二十三万两银子,同时允许老十三“令支官物六年”。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老十三家里太穷,赏给你几十万两银子先花着,然后如果不够的话,国库里的东西,你也可以用,六年之内,随便拿!
这是什么概念?这何止是皇恩浩荡,简直是皇恩似海深了。
当然,老十三还是一个比较冷静的人,这份厚礼,老十三坚持不受,两个人就此事拉扯争执半天,为此,雍正还老大不高兴,特意召集群臣,让他们给自己评理,非要老十三收下全部赏赐,大臣们也是很无奈,均表示“自难定议”。
意思就是,你们哥俩儿看着办吧,我们这些大臣当不了主,最后,在雍正的坚持下,老十三才勉强收下了十三万两。
除了上述的各种恩赏,雍正帝对老十三的其他赏赐也是数不胜数,要知道雍正帝在历史上,一直以“刻薄寡恩、猜忌多疑”著称,但他对于老十三,可以说是恨不得把大清国都赏给他。
不过,古代皇家恩赏这种事情,最终的解释权还是在皇帝手中,什么时候作废也是他说了算,昨日荣光明日身死的事例不在少数,但老十三胤祥却能在”极不好相处“的雍正一朝,恩宠有增无减,也是他对雍正帝忠心耿耿,凭实力换来的。
”九龙夺嫡“期间的各种刀光剑影自不必说,这是老十三和雍正帝建立深厚情谊的重要时期,而在雍正帝登基后,除了对老十三各种封赏之外,还给了他很大的实权。
要知道,古代的任何一个皇帝,都愿意把权力牢牢的握子啊自己手中才放心,雍正帝也是如此,但他对于老十三,却将自己手中大半的权力都给了他。
根据史料记载,怡亲王胤祥曾担任过的职位,大约有十几个,并且,这些职位每一个都是十分重要的实权职位。
“总理事务大臣,后议政大臣;
总理户部,会考管钱粮;
八旗禁军圆明园护卫兼任汉军侍卫,佐领旗兵;
内务府及造办处,掌管皇帝衣食起居和私房钱;
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负责西北用兵所有事宜;
其他临时交办的外交、水利、祭祀、查案等诸多事宜;“---怡亲王胤祥曾经负责过的工作
从老十三的履历中,就能看出一点,那就是雍正将行政权、兵权、财权这几个十分重要的权力,都交给了他,这在清朝,甚至中国的封建历史上,都十分罕见,没有一个皇帝敢把这么多权力交给同一个人,因为这个人如果有一点二心的话,就够皇帝喝一壶的。
但老十三做到了,集军、政、财等权力于一身,并且雍正帝对他还十分的放心,如果说那些恩封,是出于对老十三感激的话,那么这些实实在在的权力,更是两人关系有多好的直接证明。
当然,这也从另一种角度反映了,老十三胤祥的政治能力确实强悍。
雍正登基之初,从康熙帝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吏治沉珂、官员腐败的大清朝,同时,以康熙第八子胤禩的政治集团,一直对于雍正的登基心怀不满,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攻击、扳倒雍正。
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局面,雍正需要一个强有力并且极为信任的人,来帮助他稳定局势,打开局面,而在诸皇子中,勾心斗角、作壁上观的居多,真正有心且有能力的,屈指可数。
而雍正的十三弟胤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仅曾经帮助过雍正登上皇位,同时为人正直,最主要的,他对雍正是忠心耿耿。
因此,雍正才会不断提拔老十三,甚至不惜的将手中的权力分给他,这就形成了在很多时候,老十三的一句话,比其他人说上十句百句都管用。
当时的京城中,暗中戏称老十三是“二皇帝”,其实一点都不夸张,胤祥在当时的地位,也确实如此。
在被委以重任后,老十三展现出了他极为强悍的政治能力,接任户部后,帮助雍正处理陈年旧案,尤其在处理权贵、官员亏空一事上,他提出的方法极有成效。
除此之外,老十三善于审案,在当时有“善辨真伪”的美誉,同时,他总管内务府期间,负责制造武器等事宜,经他之手,先后改进了威远将军炮、竹营炮、子母炮车等武器装备,为当时的大清国军事力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十三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他对于有才能的官员、下属却依然虚怀若谷,只要他认为合适的人,就积极地向雍正推荐,比如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代岳钟琪,就曾蒙受过老十三的舍命保举。
“王(指怡亲王)恳切陈奏,谓岳钟琪才识兼备,赤心为国,必无负恩忘义之事,愿以身家性命保之”---《上谕档》
公忠体国,一代贤王,用来形容十三阿哥胤祥,一点都不为过,这样的人才,再加上又是兄弟,让雍正怎么不喜欢?怎么不玩儿命地对他好?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怡亲王胤祥因操劳过度,再加上旧病复发,在当年五月初四病逝,年仅四十四岁,在他去世后,雍正帝为其上谥号为“贤”,并下诏配享太庙。
老十三的忠心勤恳,让他在雍正一朝位极人臣,但他的后代却结局不一。
老十三一共有九子四女,其中有五个儿子在年幼时便夭折,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在老十三死后,境况让人唏嘘。
老大名为弘昌,生于康熙四十五年,虽是,却一点都没有他父亲的英豪之气,反而“秉性愚钝、不知率教”,为此老十三很是头疼,无奈之下,便将其圈禁在家,直到老十三病逝后,雍正帝心中不忍,才将其放了出来。
乾隆继位后,封弘昌为贝勒,不过因为卷入弘晳逆案,被乾隆帝革去贝勒之位,此后,在郁郁寡欢中,于乾隆三十六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老三弘暾,生于康熙四十九年,他算是一个短命的人,在雍正九年就因病去世,年仅十九岁。
老四弘皎,就是当年雍正非要给老十三的府上加封一位郡王的当事人,那一年他刚满十七岁,就成为了王爷,但他的和老大弘昌一样,因为牵连进弘晳逆案,为乾隆帝不喜,甚至还公开斥责他“尾大不掉”,并革去了弘皎的所有职位,仅保留爵位。
自此,弘皎心灰意冷,远离政治,终日摆弄花草,在乾隆二十九年病逝,年五十二岁。
老七弘晓,是继承老十三爵位的儿子,在老十三死后,他成为了第二代怡亲王,不过他这个怡亲王,当得实在是憋屈。
乾隆登基后,先是让弘晓干起了乾清宫侍卫,说白了就是保安,这本身就让弘晓十分憋屈了,但没办法,熬吧,好不容易熬到了正白旗汉军都统的位置,还没干几年,又让乾隆把职位革除,原因是在盛京祭祀祖陵的时候,身边不佩小刀,有失满洲旧俗。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多次当众斥责弘晓,这还不算完,乾隆又将父亲雍正赐给老十三居住的交辉园,赏给了别人,不得已之下,堂堂铁帽子王弘晓,只得带着一大家子人挤在一处很小的宅邸居住。
对于乾隆的这种做法,其实也不奇怪,他登基之后的处事方针,即“凡是雍正支持的,就是他乾隆反对的”,因此,像雍正朝的老臣,如张廷玉、李卫、鄂尔泰等,在乾隆一朝的结局都不算太好,所以,作为曾经让雍正帝宠信的怡亲王胤祥的后代,自然也不会受乾隆待见。
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怎么会允许怡亲王一系继续尊崇?因此,打压就是必然的结果。
小结:
雍正帝和他的十三弟胤祥,是清朝历史上堪称模范的兄弟情深,从幼年开始,两人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而在长大后,恰逢“九龙夺嫡”这样的政治事件,更是在此期间患难与共,而在雍正登基后,老十三更是对雍正尽心竭力,因此,两个人关系才会如此之好,虽然不是亲兄弟,但真的要比亲兄弟还亲的多,不过,令人唏嘘的是,老十三的后代,却受到了乾隆的打压,大多心灰意冷,远离朝政。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也是需要合理安排,否则对自身健...
脑洞人爱汉字是一款考验玩家脑洞的汉字闯关游戏,游戏关卡不少,其中关卡庄找出20个字怎...
微信怎么建群?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聊天软件也层出不穷,但最为热门的也当属微信无疑...
护肝养肝的食物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有肝不好的情况,尝尽各式样的养肝护肝...
包子的做法教程?包子是中国人日常最为平实贴胃的点心,也是我家非常喜欢吃的早点,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