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国想租借香港百年的要求,清政府为何拼死只允99年?

发布时间:2023-03-15 12:02:54 发布人:hao168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疑问:李鸿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李鸿章学识渊博,在职期间恪尽职守,他似乎是一个好人。但是当大敌当前的时候,李鸿章又亲手签下了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他又好像是个坏人。其实,在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疑问:李鸿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李鸿章学识渊博,在职期间恪尽职守,他似乎是一个好人。但是当大敌当前的时候,李鸿章又亲手签下了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他又好像是个坏人。

其实,在评判李鸿章之前,必须先弄清一件事:为什么他一定要将100年的租约减少到99年呢?少了一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他背着骂名登上谈判桌

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是伴随着不平等开始的。1840年6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举兵突进,本就孱弱的清政府不得不应战。

清朝挥霍成瘾,不够充足的国库无法为军事活动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而缺乏训练的清政府军队也在敌方的强攻下被打的措手不及,成为败军之将。

就这样,清政府吊着一口气,和英国纠缠了2年之久。1842年,疲倦的清政府终于难以支撑得起这场战争,人力物力财力皆不如对方的清政府,选择了谈判,这正和英国人心意。

1842年,8月8日,双方谈判人员见面。短短的2天之内,清政府和英国就进行了4次谈判,3天后,条约内容浮出水面,又过了5天,道光帝宣布同意条约所有内容,但是不久之后,双方又再次产生分歧。

1843年6月26日,《南京条约》正式签署,在血泪之中,中国山河变得支离破碎起来。

其实到此为止,李鸿章并没有参与太多,他也未曾参与到南京条约签字中去。但英国就像是一头被投了一块肉的恶犬,时刻惦记这事中国更多的土地。

很快,英国再次提出补充条约,其中就包括;“租借香港及其周围岛屿给英国100年。”

此时的清政府已如同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面对英国的步步紧逼,晚清政府实在无暇应付。就在这个时候,李鸿章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他冲着破落不堪的晚清政府大喊:“不能签!不能签啊!”

李鸿章的喊叫和晚清政府比起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没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能签,只是顺便把这个谈判的活派给了他。

在当时,中英两国相差巨大,再加上前有《南京条约》,谁都知道这个谈判注定会以失败结局。

这是个烫手山芋,是要被后人写到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没有人愿意出面,除了李鸿章。

2、他费尽力气只争1年

1898年,李鸿章坐到了谈判桌上。英国先是将双方的国力差距简述了一遍,给他来了个下马威,然后又毫不忌讳地念起自己的条件。

李鸿章全程认真听着,生怕错过一个字,因为他知道一字之差,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确是相差甚远。

当英国谈判员说到要租借香港100年的时候,一直沉默的李鸿章突然开了口:“不行!这个绝对不行!”

李鸿章用的不是商量的语气,而是一种类似于怒吼的语气,属实是把英国的谈判员吓了一跳。

同样被震惊到的,还有同李鸿章一起去的清朝官员。他们偷偷地拉了拉李鸿章的衣服,小心提醒他要谨慎。

李鸿章听出了他们的意思,实力差距就摆在眼前,想要彻底拒绝对方的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似乎只有顺从这一条路走。

“金银财宝可以给,给了还有机会赚回来。香港可以租出去,租出去再收回来。但是最多只能99年,100年绝对不行!”

李鸿章的话让同行的官员越发摸不到头脑,99年都给了,还差这一点吗?为了1年,让对方惹恼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英国谈判员当场宣布暂停谈判。

再次开谈之后,硬狗继续不断施压,企图让李鸿章松口,但他死死咬住99年,除此之外,不同意任何的条件。

最后,双方僵持不下,英国在内部沟通之后,同意只租借香港99年。这就是1898年的《香港条约》。

在当时,没有人能理解李鸿章的意图,但好歹是少了一年,也算是争取到了一点好处,李鸿章至此成为了晚清外交官固定人选。而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将手伸入中国,李鸿章一次又一次地坐上了谈判桌,他似乎成为了历史上那个“卖国贼”。

3、百年之后逆转乾坤

1997年7月1日,代表着中国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缓慢升起,同时落下的,是别国的国旗。这代表着:香港回归了。

而就在这看似顺利的回归之路上,也是磕磕绊绊。当时,中国社会已然稳定,香港作为进出口贸易的“香饽饽”,外国人不愿意松手,想方设法地阻挠。

而在这个时候,中国外交部搬出了李鸿章曾力争来的条款:香港只租借99年。

原来,西方国际法中早有规定:“租赁土地满100年,即可默认这片土地归属于租赁方所有。”这个规定隐藏地很深,即使是信息发达的现代,也很少有人能够发现西方的这条规定。

但是李鸿章发现了。

纵使外国人不甘心就此收手,但是面对实打实的合约内容,也不得不按规定办事,这才得以让香港成功回归。

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李鸿章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也要将西方的所有国际规定条款全部拿来细细研究,当时他是为了能够在谈判桌上为残败的晚晴多争取一些机会,而事实上,他确实是做到了。

尽管这个机会,一直延后了将近百年的时候,才被实现。但倘若没有李鸿章当初的远见卓识,香港的回归,就成为了未知数。

4、他保住了手中的接力棒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对洋务运动不陌生,其实除了张之洞,洋务运动另外一个重要核心成员就是李鸿章。洋务运动正如这99年租期一样,可能在当时并没有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但却真实,深刻地影响了一批人。

所以,李鸿章是好人吗?可那些代表清政府签下的各种条约上刻着他的名字。李鸿章是坏人吗?但他曾费尽心思为中国的疆土守住最后一丝希望。

历史是一个很复杂的事,里面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李鸿章在百年之前种下的希望,被中华儿女接住了。

这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前人不放弃,后人拿得起。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有很多像李鸿章这样充满疑问的人出现,他们或背负骂名,或被人喊冤,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曾在时代接力赛中拼尽全力地去保护他们手中的接力棒。

再回顾这段历史,李鸿章保住了,1年之差,香港也保住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