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时期活活被气死的内阁首辅——杨一清

发布时间:2023-06-23 12:57:34 发布人:hao168

因为“左顺门事件”,首辅毛纪被迫辞职后,费宏成了继任首辅,越来越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不过,随着“大礼议之争”的告一段落,自认为是“帝党”的张璁和桂萼越来越认为自己辛苦得来的胜利果实被费宏窃取了。因此,

因为“左顺门事件”,首辅毛纪被迫辞职后,费宏成了继任首辅,越来越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不过,随着“大礼议之争”的告一段落,自认为是“帝党”的张璁和桂萼越来越认为自己辛苦得来的胜利果实被费宏窃取了。

因此,张璁和桂萼不断组织言官弹劾费宏。指责他在“大礼议之争”期间立场不坚定,态度不明确,甚至有浑水摸鱼之嫌,和之前的首辅杨廷和、蒋冕、毛纪等人都是一丘之。

除此以外,张璁、桂萼二人还经常在世宗面前进谗言诬陷费宏。虽然说,嘉靖并没有采信他们的弹劾之词,可也没有任何责怪二人的意思。

眼见嘉靖帝的态度如此暧昧不清,费宏显得非常失望。于是,他在二次入阁并担任首辅不满三年时间后,就上疏请辞归乡养老,这年他也就五十九岁而已。表面看来,费宏是被张璁和桂萼所逼走的,可实际的根源却在嘉靖这里。据《明史·费宏传》记载:

宏每示裁抑,璁亦大怨。及璁居兵部,宏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指,上书诬宏,宏竟致仕去。

在费宏辞去首辅之职后,杨一接任了大明的第二十五位内阁首辅。

1472年,十八岁的杨一清通过会试取得进士身份,他没有像其他首辅们那样,在翰林院编修的位子上熬资历和排大队。很快,杨一清被授予了中书舍人的职务,负责起草诏书和执掌侍从等具体事务。

之后,杨一清被调任山西提学佥事,开始在地方上任职锻炼实务。到任后,他锐意进取,大力整治地方上经年累月的弊政,尤其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得“学政为之肃清”。

1490年,杨一清在父亲杨景过世后,按照大明祖制回乡丁忧守制。三年除服后,他改任了陕西副使督学,不仅创建了正学书院,更使得彪悍野蛮的关中民风发生了明显改观。

不仅如此,在明朝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康海、李梦阳和吕柟等人,就都是在此期间受他影响并拜他为师的。后世尊称杨一清为“文中子”,这个雅号就是从他在陕西担任督学期间才开始得名的。

1501年,杨一清因为在地方历练有成,被明孝宗召回京师担任了太常少卿。随后,他又被晋升为南京太常寺卿。

明朝自立国起,尤其是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成祖)都曾先后北征元蒙残余势力,虽然没有彻底消灭蒙古人,但却成功将其分化瓦解成瓦剌和鞑靼两个部落。他们相互之间彼此攻伐,但却都对大明虎视眈眈。

正统年间,瓦剌部在其首领也先的率领下长驱直入,几乎全部攻陷了明朝的塞外诸城,只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宣大府(大同)。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反对,执意进行御驾亲征。结果,不仅自身被瓦剌军俘虏,而且连带数十位重臣和数十万明军将士殉国,史称“土木堡之变”。

瓦剌在败退之后,虽然抢掠甚多,但由于内部纷争不断,开始走向了衰落,并且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伴随着瓦剌的衰落直至消亡,鞑靼的势力却迅

速崛起,开始不断侵扰大明的西北边境。而作为西北的门户和咽喉,陕西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被称为“陕西三边”的延绥、宁夏和甘肃更是重中之重,战略价值越发的突出。

赴任后,杨一清驻扎于平凉和固原一带,首先开始解决最迫在眉睫的马政废弛现象。当时,西北牧场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荒芜,负责专职养马的驻兵仅有七百余人,存有的军马不仅品质低劣,而且数量也严重不足,根本无法保证西北驻军的正常使用。

杨一清不辞劳累,亲自进行实地的考察,甚至多次涉足了荒无人烟的边境地区。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一清通过第一手最详实准确的见闻,终于在彻底掌握了西北地区最真实的军情和民情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首先,他严禁民间私贩马匹的行为,杜绝仅存不多的马匹流出明朝国境;其次,积极鼓励“茶马贸易”,以朝廷的名义组织茶叶与西北的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再其次,引入优良的

马种,提高明朝战马的爆发力和耐久力;最后,切实提高牧马军人的待遇和收入,为此还专门向朝廷申请了拨款。

刘大夏一看,杨一清这个文官干起军务一丝不苟,而且还头头是道,非常有能力。至此,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杨一清扣在军队中为己所用,希望成为得力的助手。

1506年,杨一清受命于总制延绥、宁夏和甘肃三边的防务。到任后,杨一清同样深入实践,通过加筑边墙、增加兵源、兴建戍所等手段,极大地加强了边关防务。

为了更进一步稳定边境局势,杨一清还向朝廷谏言,希望能减免边民的赋税,增加边民的收入,尽可能维护边境的安稳秩序。

在明武宗朱厚照这个灾星登基后,孝宗皇帝辛苦打造的“弘治中兴”遂告终结。朱厚照不仅宠信奸佞,而且沉溺后宫,荒废朝政事务。在此背景下,大太监刘瑾不断篡权乱政,在朝中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

杨一清虽然久在军中任职,长期从事军务,但他骨子里的那股文人气节极重,不仅鄙视刘瑾的阉党集团,而且从不与之往来甚至还屡屡作对。因为长期的抵制与不合作,杨一清成了宦官们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从此,出狱后的杨一清“杠精附体”,发誓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铲除阉党这个毒瘤,还明朝一片朗朗乾坤。在潜心收集刘瑾的罪证时,杨一清敏锐的发现宦官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张永尽管与刘瑾表面上一团和气,但背后却有很深的矛盾。而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张永深受明武宗的信任。

于是,他利用张永出任监军的机会,开始有意接近此人。在建立私人和睦关系的同时,还不断挑唆他与刘瑾的关系。据《明史》记载:

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

最终,在万事俱备后,杨一清将收集好的关于刘瑾的罪证交由张永面呈朱皇帝,为了保证一击必中,杨一清除了列举“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常规罪状外,还列举了“私藏蟒袍”、“豢养私兵”、“藏匿器械”等重大罪状。

这回,明武宗没有包庇,立即安排张永去抓捕刘瑾。而张永则借机直接诛杀了刘瑾,回复武宗时说刘瑾持械抵抗而被诛灭,朝野上下莫不拍手称颂,杨一清的声望越来越高。据《明史》记载:

诛刘瑾者,张永也。以计授张永者,杨一清也。

此后,杨一清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衔,后又改任吏部尚书。在此期间,他不断释放之前被刘瑾阉党所迫害的正直朝臣,在朝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512年,或许是杨一清这段时间太过顺利了,他既不是言官,也不是阁臣,竟然越权上疏直谏明武宗。奏折中,他希望朱皇帝能以祖宗基业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痛改前非用心朝政,自然立即就引起了朱厚照的强烈不满。

眼见自己上疏劝谏毫无效果,反而还因此触怒了朱皇帝,杨一清也没有后悔,更没有乞罪求饶,索性递交了辞呈。不干了!

明朝的官场特别有意思,如果皇帝对朝臣不满,可以选择罢免;如果官员干得不爽,也可以选择辞职。无论罢免还是辞职,过上两年还可能再被重新起用,而且基本上都会不计前嫌。

1515年,在家好好休息了几年的杨一清,终于被朝廷重新起用。他不仅担任了吏部尚书,而且还被准许入阁参预机务,成为了文渊阁大学士。

宁王朱宸濠长期以来都图谋造反,前任首辅费宏就曾多次弹劾宁王,可惜不仅没有引起朱厚照的重视,反而被他认为别有用心。宁王在封地江西南昌发动叛乱后,杨一清凭借自己多年从事军务的经验,很快就指挥王守仁平定了叛乱,顺带还活捉了宁王朱宸濠。

1524年,杨一清改任兵部尚书,仍在内阁中当值,他的主要分工就是军务。

费宏离开后,杨一清顺理成章的接任了内阁首辅一职。不过,张璁、桂萼等人也趁机先后入阁,使得杨一清这个首辅在内阁中竟然成了少数派,显得日益尴尬和孤立。

张璁和桂萼在逼走费宏后,相继入阁参预机务,仗着嘉靖帝在背后撑腰,以为杨一清必定会乖乖服软。可谁曾想到,杨一清丝毫没有辱没首辅的尊严,在许多方面都坚持己见,比如“召回谢迁”、“宽恕诸臣”等问题上都与张璁和桂萼争锋相对。

1529年,给事中王准、陆粲等人联名上疏弹劾张璁和桂萼结党营私,招权纳贿。结果,张璁和桂萼被重创未倒,开始指使党羽们展开反击,污蔑首辅杨一清接受张永、萧敬的贿赂后暗中忠良。

杨一清虽然多次上疏自辩,但始终没有完全打消嘉靖的顾虑和怀疑。无奈之下,他只得上疏请辞,乞退归乡。张璁在嘉靖面前煽风点火,谎称这是杨一清的“以退为进”之举,怂恿世宗批准了杨一清致仕。

退休后的杨一清并没有过几天安稳日子,张璁等人继续不依不饶,弹劾他曾接受太监张永之弟张容的钱财,为其撰写墓志铭,故意诋毁杨一清的名声。

杨一清在一气之下病倒,以至于背部的疽发而身亡,为嘉靖帝留有遗疏一道。最后,嘉靖表示前尘往事不再追究对错,恢复杨一清的所有官职和待遇。

杨一清的功绩除了政治领域和和军事领域以外,在文学上也建树颇多。在“三杨”时期极为推崇的“台阁体”文章垄断明初文坛将近百年,直到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崛起后,才终结了“台阁体”的一家独大时代。

而杨一清的诗文,明显有别于“台阁体”和“茶陵派”,其内容更加丰富,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文笔雄浑有力,而且视觉新颖独特。

杨一清留下的著作甚多,比如《关中奏议》、《督府奏议》、《吏部献纳稿》、《吏部题稿》、《纶扉奏议》、《文襄石淙集》、《通家杂述》、《石淙诗稿》等,这些著作包罗万象,既有条陈奏疏,也有诗歌文学,涉及到国计民生、军备防务、民族关系、革除弊政等方方面面,显现出了一代优秀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水准。

杨一清的一生可谓是丰富多彩,波澜壮阔,前后历经四朝。他虽然文武兼备,能力出众,深谙权术,甚至对于张璁、桂萼之流也施展过两面手法和稀泥。但是,最终还是被奸人排斥陷害,在政治斗争中落败后郁郁而终。据《明史·杨一清传》记载:

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惟晚与璁、萼异,为所轧,不获以恩礼终。然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

欢迎点击关注@文史不假,我们一起学习历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