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不扶持年轻的光绪帝反而效忠于慈禧呢?

发布时间:2023-06-24 10:54:13 发布人:hao168

说好点听是李鸿章忠义,注重慈禧的知遇之恩;说难听点是李鸿章利益使然?毕竟慈禧历经三代皇帝,在朝中的根基都无人可以动摇,如果你是李鸿章,你会选择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的皇帝,还是选择实际掌权者效忠?这本是一

说好点听是李鸿章忠义,注重慈禧的知遇之恩;说难听点是李鸿章利益使然?

毕竟慈禧历经三代皇帝,在朝中的根基都无人可以动摇,如果你是李鸿章,你会选择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的皇帝,还是选择实际掌权者效忠?

这本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但李鸿章却并非如此,且听我慢慢道来。

毫无疑问,李鸿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是那个时代绝对的天骄,同时李鸿章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将李鸿章视为“大清帝国,唯一一位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将李鸿章称为“东方的俾斯麦”;晚清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更是将李鸿章视为“再造玄黄之人”。

这样一个人应该“懂事”才对,应该效忠光绪皇帝才对,毕竟只有这样,李鸿章才是大家心目中的该有的样子,可偏偏李鸿章却效忠于慈禧,这令许多人无法接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难道李鸿章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权益,甘愿抛弃皇帝之人?

其实,并非如此,李鸿章之所以效忠慈禧,很多是在“报恩”,又或者说慈禧是将李鸿章带入统治中心的“大恩人”。

事情要从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说起,虽说咸丰皇帝在驾崩前将能安排的都安排好了。可是,毕竟当时的同治皇帝不过是一个年仅6岁的“稚子”,“主少国疑”,新君年纪尚小,顾命八大臣不敬两宫太后,整个国家内忧外患,出于稳定局势的目的,又或者是夺权的目的,慈禧太后选择除掉顾命八大臣并垂帘听政,成为了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权者。

然而,彼时的慈禧太后却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老成稳重,毕竟她也不过才26岁。再加上,彼时的她刚刚在八国联军之下逃出生天,直面来自西洋的坚船利炮,而自己也在这场浩劫中成为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并且要担负起天下的重任。

虽说,慈禧也具备识文断字的能力,但毕竟之前她只不过是咸丰后宫中诸多妃嫔之一,她与那个时代的女子们一样,并没有学过如何治理国家,也仅仅只会识文断字。诺大的清朝,如果只靠这点本事就想治理好治,显然不现实!

不过,慈禧却有知人善用之能,而她也正是凭借这一点坐稳江山的。如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人都是在慈禧所用之人,经过她的甄选并在她的带领下逐步跻身统治中心的。

而说到我们今天的“主角”李鸿章,这里便不得不提曾国藩。

曾国藩本为咸丰帝重臣,咸丰自承德避暑山庄驾崩,慈禧以雷霆手段铲除顾命八大臣并手握大权后,慈禧并没有对咸丰的旧臣展开血腥的屠杀,而是维持原有的状态,自然的曾国藩也获得了慈禧的重用。

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引荐下,获得了慈禧的重用,并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在李鸿章与曾国藩共同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步走进慈禧眼里、心中,并在慈禧的提拔之下,成为晚清重臣之一。

李鸿章也确实对得起名臣称号,掌握权柄的李鸿章在慈禧的支持下,推动改革、组建新军、创办民族工业等等,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给清王朝“续命”。

李鸿章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争夺更多的权力,非也!李鸿章手中的权力够大了,我看更多是为了报答慈禧的知遇之恩。

或许,在这里很多人会疑惑不解,面对年幼的小皇帝与手握大权的老太后,历史上那些正臣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帮助小皇帝一步步将自己的权力夺回,但是李鸿章这样的重臣、名臣却选择了为慈禧效死忠。

这里,还是要回到皇帝年幼的问题上来,彼时的时间点选择扶持皇帝,显然时机不对;其次,则是当时的大清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农民起义,这个时间点选择扶持皇帝与慈禧“斗法”,只会让原本糟糕的局面,变得更加糟糕,加速清王朝的覆灭。

基于这两点,再加上慈禧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选择效忠慈禧,成为了彼时李鸿章最佳的选择。

还有就是,慈禧虽说是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但个人的政治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再与列强“一争长短”上,她没有这个本事,这一切只能李鸿章去做,这也成为后世李鸿章饱受争议的一大原因。

或许这个时候,会有人说,慈禧作为清王朝实际最高统治者,这种事情不必亲力亲为,让手底下的臣子去做就可以了。但是这里面也包含有慈禧担不起责的原因在,那么,作为慈禧最信赖的心腹之一,李鸿章当然要做出担当。

1895年,李鸿章代表了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个时候的李鸿章已经年过古稀,却仍在为清王朝东奔西走,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挨了一枪。

当然,大清帝国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度,不会因为李鸿章在日本挨了一枪就风平浪静下来。

五年之后,即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侵华,原本已经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再一次变得动荡起来。此时的慈禧虽说已有数十年执政经验,但是,她还是将已经77岁在两广“养老”的李鸿章给召了回来,再一次对他委以重任,与列强“一争长短”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我们通过这些事,便不难看出李鸿章对慈禧的重要性,只要出点什么事,慈禧一定会找李鸿章,商量着该怎么解决,这是何等的信赖。

当然,你也可以说在体制上,慈禧是君、李鸿章为臣,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慈禧一声令下,李鸿章就算是爬也要爬到慈禧面前。如果非要这么说,那也没错,但不要忘了彼时的李鸿章已经七十七岁了,即将步入耄耋之年,体力、脑力早不复当年,更别提和同期的年轻人相比。

但是慈禧依旧将李鸿章召了回来,这便是对李鸿章的信任,反过来光绪能给到李鸿章这样的信任么?不能,因为慈禧与李鸿章之间的默契,光绪早将他打进了“后党”的名单,就算是李鸿章找他,他也不会信。

一年后,即1901年,李鸿章因病去世,时年79岁。慈禧听闻噩耗,哭诉道:“如今大局未定,要是还有什么变化,再也没有人可以替我分担了。”

由此可见,李鸿章于慈禧不仅只是臣属,更是心腹,而慈禧之于李鸿章,非为主上,更是恩人。如此关系之下,李鸿章又怎么站在慈禧的对立面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