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不参与争储,还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为何还被雍正囚禁至死?

发布时间:2023-03-15 12:31:26 发布人:hao168

皇三子胤祉被囚禁至死,纯粹就是雍正替病逝的老十三出头报复。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康熙皇帝病逝于畅春园,在他死后,皇四子胤禛凭借遗诏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对当初曾参与

皇三子胤祉被囚禁至死,纯粹就是雍正替病逝的老十三出头报复。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康熙皇帝病逝于畅春园,在他死后,皇四子胤禛凭借遗诏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对当初曾参与“九子夺嫡”的几个皇子纷纷进行了报复,其中,尤其以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的结局最为凄惨,不仅被雍正强制改了十分具有侮辱性的名字,最终也被囚禁至死。

但在众多雍正帝的兄弟中,有这么一位皇子,他在雍正帝继位时第一个磕头表示臣服,但最终还是被雍正帝下诏有囚禁至死,这位皇子就是雍正帝的哥哥,皇三子胤祉。

那么说,为什么雍正帝会如此对待胤祉呢?

实际上,胤祉并非完全没有参与争储,而是做得比较隐蔽而已,因此就让雍正帝怀恨在心,而更重要的是,雍正囚禁胤祉,是给自己最疼爱的兄弟老十三进行报仇。

胤祉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个儿子,其生母为荣妃马佳氏,但因为康熙皇帝的其他儿子大多早夭,因此按照序齿来排,胤祉则是康熙的第三个儿子。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皇三子胤祉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超然于事外,并且一心修书的人,完完全全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形象,除此之外,他还具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随时都能都根据风向来调整自己的站位。

而在历史上,皇三子胤祉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首先在文学造诣上,皇三子胤祉的水平极高,天文、书法都颇为精通,其次就是在满人视为传统的骑射上,胤祉也表现得相当出类拔萃。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十五岁的胤祉陪同康熙皇帝出塞围猎,期间,曾和精通骑射的康熙帝进行了比试,而比试的结果,以两人不分上下而告终,从这里就能看出,胤祉在骑射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水准的。

文也行,武也行,这样的儿子,自然让康熙皇帝十分喜欢,因此,从胤祉少年时代开始,就经常被康熙皇帝带在身边,并且没少委派他执行处理各种政务。

比如,在康熙三十二年,坐落于山东的曲阜孔庙修建完毕,当时康熙皇帝就指派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前去祭祀。

还有,在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准噶尔时,刚刚年满二十岁的胤祉,被康熙帝任命其掌管镶红旗大营,这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实权了。

“三十五年,上亲征,允祉(指胤祉)领镶红旗大营。”---《清史稿》

类似这样的委任在当时为数不少,并且重要的是,基本上每一次康熙帝的指派,胤祉都能较为圆满地完成任务,这一点让康熙皇帝越发的对这个儿子感到满意。

因此,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大规模分封皇子时,表现优异的皇三子胤祉获封郡王爵位,而在这次封赏中,除了太子之外,只有皇长子胤禔和他获得了郡王爵位,足以可见当时的胤祉是多么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

另外,前文也提到,胤祉在文学上的造诣极深,凭借着这个优势,胤祉奉康熙之命,带领编纂集律吕、历法和演算法综合而成的《律历渊源》一书,之后,又参与修著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类、禽兽、昆虫,乃至文学、乐律等等,包罗万象的《古今图书集成》。

这两套书集,时至今日,依然是相关科研究人员治学、继续先人成果的宝库。

也正是有了这个成就,胤祉在康熙活着的时候,受到的宠爱始终未曾减少,包括在康熙四十七年之后,因为太子胤礽被废,从而引发的“九子夺嫡”风波,胤祉始终未曾因此受到太大的波及。

当然,胤祉没有受到波及,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被康熙皇帝所喜爱,另一方面则是他可以表现出来的“不争不抢”。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由于太子胤礽在皇十八子胤祄因病夭折时,表现的十分冷漠,加之在此之后,胤礽于康熙巡行塞外归途中,在夜里偷偷靠近康熙的营帐,并从缝隙向里面窥视,因此招致康熙帝的怀疑,认为胤礽有“谋逆”之心,最终在回京之后,废掉了胤礽的太子名位。

而胤礽的被废,让其他皇子看到了机会,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皇三子胤祉。

但与其他皇子所表现出来的跃跃欲试不同的是,胤祉走的是另外一个路线,在他看来,如今太子被废,他身为皇三子,按序齿来说,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就只有皇长子,因此,只要拿掉皇长子,那么他就成为了众多兄弟中,年龄最长的人,也成为了最有可能被立位储君的人。

因此,在太子胤礽被废不久,胤祉打听到了皇长子胤禔利用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以“魇镇”之术来谋害太子胤礽后,在一个十分“恰当”的时机,告诉了康熙皇帝。

这件事,最终导致了皇长子胤禔被削去爵位贬为庶民,并且就此囚禁,一直到死都没有被放出来。

而胤祉的举报,实际上并没有如他所愿那样赢得康熙皇帝的欢心,因为在康熙看来,他的这个举动,与皇长子胤禔意图谋害弟弟胤礽在性质上没什么区别。

因此,胤祉也没能成为储君,而在次年,随着太子胤礽的被复立,以及积极争夺嫡位的皇八子胤禩被康熙打压,胤礽也许是明白了康熙皇帝的心思,就此退出了争夺嫡位的行列,开始安心的进行修书。

但他的安心,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纯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通过朝局的变化,知道了越是积极争夺皇位的人,越是容易遭到康熙皇帝的厌恶,因此他就开始“以退为进”,用无意于储君之位,并且专心发展学术来赢得康熙皇帝的青睐。

前文讲到的《律历渊源》,就是在“九子夺嫡”期间,胤祉进行修著完成的,他也想借此功劳,改变康熙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在争夺嫡位上,增加一份赢面。

所以说,胤祉并非没有参与过“九子夺嫡”,只不过是他表现得十分隐蔽,表面上不争不抢,实际上他并非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三子胤祉才是参与夺嫡的众多皇子里,心机最深的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种极深的心机,让胤祉在康熙活着的时候,赢得了康熙的喜爱,不仅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没有因为胤祉和胤礽走的比较近而怪罪他,并且,在胤礽被复立后,还将胤祉由郡王爵位晋升为亲王。

甚至到了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时,康熙皇帝还因为胤祉没有参与争夺嫡位,相当识大体,因此就赏赐给胤祉五千两白银,以资鼓励。

除了表现出自己超然于事外的态度,胤祉在“九子夺嫡”期间,始终保持着与大部分皇子之间良好的关系,不管是皇四子胤禛,还是皇八子胤禩,以及皇九子、十子等,胤祉虽说身为兄长,但并没有太多架子,反而几个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的还算不错。

这种看似无欲无求,只是认真做事的行为,与当时的雍正帝风格十分相似,两人均是遵循《道德经》里的那句名言来应对“九子夺嫡”的复杂局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只不过,最终胜出的是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而雍正帝登基后,在打压其他兄弟的同时,对自己这位向来表现低调的兄长,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这又是为何呢?坦白来讲,胤祉的接连被打压,与老十三胤祥有很大关系。

雍正对胤祉的打压,从他刚登基时就已经开始。

公元1722年,雍正帝下诏,命诚亲王允祉(为避雍正名讳,胤改为允)前往埋葬康熙皇帝的景陵看坟,说是守陵,实际上就是一种囚禁。

要知道,当时雍正刚刚登基,连年号还没改过来,为什么会之所以雍正会在登基之初就对胤祉下手呢?这就要说到一件陈年往事。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的一位妃子因病去世,按照惯例,在皇宫里有丧事时,百日之内是不允许剃头的,但在这期间,皇三子胤祉却公然剃了头。

此事的结果,是康熙帝得知后,训斥了胤祉一顿,并将他郡王的爵位降为贝勒。

之所以要说这件事,是因为这个妃子的身份不一般,她就是雍正最亲密的兄弟,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

雍正与老十三胤祥之间的感情,可以用好到穿一条裤子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情谊,从幼年时的陪伴,到“九子夺嫡”期间的扶持,以及助力雍正登基,已经深厚无比。

因此,胤祥的事那就是雍正的事,胤祥的妈就相当于雍正的妈,而当年老三胤祉在胤祥生母病逝时做出这种毫无孝道可言的行为,自然也会被雍正记在心里,恨在心上。

所以,在雍正登基之初,先拿来开刀的就是胤祉,没别的,就是赤裸裸的报复,当年我收拾不了你,如今说什么你也跑不掉。

而作为胤祉而言,他应该在当时是知道雍正为何如此对他的,只不过即使知道又能如何呢?在那个皇权大于天的时代,他也只能是乖乖地前去看坟。

除了将胤祉打发去看坟之外,没过多久,雍正又将胤祉门下最倚重的人,也就是《古今图书大成》的主要编撰人陈梦雷发配到了黑龙江,并且将其主编的名头抹去,还安排自己人对《古今图书大成》重新进行修订整理。

雍正帝此举,无疑是给了胤祉一个响亮的耳光,毕竟谁都知道,《古今图书大成》是他引以为傲的功绩,如今却被雍正重新修订,这就意味着在学术上,雍正帝对他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而这样的耳光,远不止此,在雍正二年,胤祉的儿子弘晟因讹诈官员钱财被削去了世子之位,雍正帝为了恶心胤祉,还特意下旨将弘晟交给胤祉看管。

这其中的意思就是说,你诚亲王不是自诩清高吗?怎么会教出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儿子?难道你所谓的饱读诗书都是假的?

前后两次的打击,让胤祉的名声大受损伤,而在打击的背后,胤祥生母一事是主因,当初胤祉十分隐蔽地参与夺嫡,也是因素之一,总之,在当时的雍正看来,自己的这个哥哥着实是“心机难测”。

“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雍正帝

不过,虽说经受的打击,胤祉的亲王爵位尚在,但在雍正六年,因为胤祉私下向山西巡抚苏克济索贿被揭发,雍正帝大发雷霆,将胤祉由亲王降为郡王。

实际上,当时索贿这种事,并非仅仅只有胤祉一个人干过,但很不幸的是,他撞到了枪口上,这才会被雍正削去亲王之位。

好在雍正帝当时还念及兄弟之情,认为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兄长(当时胤礽已病逝,皇长子胤禔尚在囚禁之中),因此,在两年后,又将胤祉晋升为亲王,只不过,这次胤祉的亲王之位,还没捂热就飞了。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五月,年仅44岁的怡亲王胤祥因病去世,自己最亲的兄弟离开,让雍正帝为此悲痛异常,但就在这个时候,胤祉却再次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他在胤祥的葬礼上,不仅迟到,并且来了之后,脸上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仿佛死的不是他的兄弟,而是路人。

胤祉的举动,让悲伤逆流成河的雍正大为光火,要知道雍正对老十三,可以说是就差将皇位传给他了,老十三在活着的时候,权力大到有“常务副皇帝”的称号,而胤祉却对老十三的死表现的十分平静,再联想到胤祉早年就在老十三的生母去世百日内理发,因此,雍正帝最终还是爆发了。

说到这里,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胤祉为何接连两次在涉及到老十三的事情上犯错误,第一次可以理解为他是无意,但在第二次,饱读诗书的胤祉绝对不可能不知道他这么做带来的后果,也就是说,当时的他,应该是故意的。

为什么故意?很简单,就是他对老十三不满,不满的原因,还是那次他因为在不恰当的时间理发,从而被废除郡王埋下的种子,这件事让他一直记恨在心,因此才会在老十三死后,表现出冷漠的样子。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的推测,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但这次雍正帝没跟他客气,直接夺了胤祉的爵位,并自此将其以及其家属囚禁在景山永安亭,而胤祉的囚禁生涯,一直维持到其病逝才算结束。

小结:

雍正将三哥胤祉囚禁至死,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给老十三报仇,毕竟当年先是胤祉在老十三的生母守丧期内理发,犯了雍正的忌讳,因此也就埋下了报复的种子,而最终促使雍正囚禁胤祉的,则是胤祉在老十三的葬礼上表现冷漠,也就是说,胤祉一生栽的两个跟头,都和葬礼有关,并且,还都和老十三有关。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