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临死前下了两道什么密旨?让乾隆稳坐六十年江山

发布时间:2023-06-24 12:15:56 发布人:hao168

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8月25日,雍正暴毙于圆明园。他对于大清可以说是问心无愧,接受康熙留下的摊子之后,开始整治朝纲、严惩贪官、想尽一切办法来充盈国库。因此才会有人说:康熙开疆扩土、雍正充盈国库、

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8月25日,雍正暴毙于圆明园。他对于大清可以说是问心无愧,接受康熙留下的摊子之后,开始整治朝纲、严惩贪官、想尽一切办法来充盈国库。因此才会有人说:康熙开疆扩土、雍正充盈国库、乾隆接手皇位成为十全老人。当然明眼人都知道,乾隆的十全老人是自封的,他在位时朝政上有诸多隐患,以至于嘉庆上位后,急忙于补乾隆留下的空子,并没有什么功绩。据记载:雍正曾留下两道圣旨,从而让乾隆坐了六十年的江山,还有三年的太上皇。接下来本人来为大家讲解。

首先从雍正的勤勉讲起:

雍正皇帝是清朝皇帝中最为勤勉的一位,他一年休息的时间只有他生日的那一天。除去这个时间他都在忙朝政,批阅奏折。想尽一切办法让大清繁荣、百姓富足,因此他开始惩治贪官污吏,任用有才能的人,包括汉人只要有才能也能上朝理政。

雍正只在位十三年,我认为这其中与他的辛劳付出是成正比的。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这样的做法便是在透支自己的身体,他想要让大清飞速的发展起来,政治清明起来。经过他的努力大清政治清明,国库充盈。此时大清已经渐渐步入正轨,可惜雍正皇帝却不幸离世。

山不转水转,大清不能说雍正死后,就面临崩盘。因此要迎新君上位,自康熙之后就没有太子,继承皇位的方法便成为了皇帝生前写好遗嘱,放在金銮殿“正大光明”牌匾后。先皇逝去后将其拿出宣布新君的继承人,不论什么人都没有资格反对,牌匾后匣子里的圣旨就如同先皇在世说的话一样。

其次从第一道圣旨来说:

总所周知雍正皇帝留下了两道圣旨,其中第一道毫无疑问是宣布四子弘历就是皇位继承人,也就是未来的乾隆皇帝。这道圣旨固然重要,首先从众皇帝中挑选中弘历作为皇帝,其次雍正不希望再次出现九龙夺嫡时的惨状。

兄弟手足互相残杀,雍正也不想这样,可身在皇家况有一身抱负只好如此。为了避免自己的后代出现这种情况,他才会留了两道圣旨。按照当时的局势,弘历继承皇帝已经毫无疑问。

可问题就出现在了第二道圣旨上

当时知道有第二道圣旨的人只有汉臣张廷玉、满臣鄂尔泰,这二人是雍正身前十分信任的人,雍正为了能够笼络二人的人心,曾将这道圣旨拿到二人的面前,并且自己死后,要让二人告诉贴身太监圣旨的存在,去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去找。

当时雍正死后,张廷玉火急火燎地让太监找出第二道圣旨,并启奏当时的乾隆皇帝,稍微等一下,最后一道圣旨至关重要。鄂尔泰也附和到。要知道这道圣旨雍正对二人高度评价,并且说二人能够拥有配享太庙的权利。

雍正贴身太监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找到了这道密旨,密旨为:

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有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雍正在这道密旨上提到了四个人:庄亲王、果亲王、张廷玉、鄂尔泰。并且言名张廷玉与鄂尔泰将来能够进入太庙,以昭皇恩。可乾隆是什么样的人,虽继大位时年仅二十岁,可多疑的他,没过几年就将先皇留给他的政治资源,全部丢掉。也就是说乾隆上位几年后,将张廷玉、鄂尔泰全部下大狱。

不知张廷玉与鄂尔泰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让人找出这道圣旨呢?

总结:张廷玉的确是雍正的宠臣,他下野的原因是由于他太低估乾隆,他认为乾隆会遵从雍正的圣旨,让他与鄂尔泰、果亲王、庄亲王一同治理朝政,可乾隆爷身为十全老人,怎么可能被先帝的一道圣旨折服呢?乾隆爷的六十年江山与张廷玉、鄂尔泰的关系实则不大,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