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时,大清朝的12名铁帽子王,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发布时间:2023-06-24 12:46:11 发布人:hao168

在满清贵族中,“铁帽子王”是地位最特殊的一群人。作为既得利益者,在大清灭亡前后,不少“铁帽子王”策划了一个又一个“大计划”,企图挽救、恢复大清。只不过···逆天而行,当然失败!地位特殊的“铁帽子王”“

在满清贵族中,“铁帽子王”是地位最特殊的一群人。

作为既得利益者,在大清灭亡前后,不少“铁帽子王”策划了一个又一个“大计划”,企图挽救、恢复大清。

只不过···逆天而行,当然失败!

地位特殊的“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爵,比一般的亲王拥有更大的特权。

大清的皇室爵位,多是“世袭递降”。下一代人比前一代人爵位低一级。

只有“铁帽子王”,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也就是世袭时不降封典。

即便是某一个”铁帽子王“犯罪被夺爵,其旁支仍然可以世袭其爵位。

比如:辛酉政变中,郑亲王端华站错队,被赐自尽,但其爵位仍然由其庞支世袭了下来。

他们生时享尽荣华,死后还能配享太庙。

在整个大清历史上,总共只有12家获此殊荣。

作为最特殊的记得利益者,他们当然把自己的命运与大清牢牢绑定在一起。

在大清灭亡前后,其中的一些人物,想尽办法,企图挽救大清。

挽救大清的“宏大计划”

辛亥革命后,满清贵族不能应付,遂押宝于袁世凯。

到1911年底,满清贵胄们意识到袁世凯有“共和”之意,遂开始想办法依靠宗室力量,挽救大清。

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与铁良、良弼等人结成宗社党,志在挽救大清。

他们的计划大致包括:

1、刺杀袁世凯。

此时,袁世凯已是大清最危险的敌人。

因此,宗社党将刺杀袁世凯,作为夺回军队、挽救局势的第一步。

2、整顿局势、南北分治。

前摄政王、醇亲王载沣提议:“拟请皇帝退据东三省,而以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为其辖地,并将蒙藏各藩属改作联邦,仍由清廷驾驭,并仍以北京为首都,至东南十余省则悉任民军组织共和,与之划分界址,永远不相侵,如此庶几大局可定皇室亦可保存”。——《申报.1912年2月21日》

为实现上述目的,醇亲王载沣、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秘议:“如力有所不及时,可借助外力”。

想法很大胆,现实很骨感。

袁世凯没有被刺杀,宗社党的骨干良弼反而被刺杀了。

尽管溥伟、善耆等人不愿在退位诏书上签字,但仍然无法阻挡清帝逊位,大清灭亡。

复辟大清的“宏大计划”

大清灭亡后,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等人仍在计划“恢复大清”。

1912年2月,肃亲王善耆在日本的支持下,策划了一个“满蒙独立运动”。

计划大致是:1、联络蒙古王公“勤王”,将蒙古的一些矿山、牧场作抵押,筹措经费组建“勤王军”,由宾图王和喀喇沁王在内蒙“东西呼应起兵”,浩罕三喇嘛以二十万兵起事,数路并起,会于奉天。

他们派遣宗社党在各处活动,蛊惑百姓入党煽乱,计划夺取宣统皇帝。

5月,在运输武器弹药途中受到奉天将军赵尔巽拦截,计划全部暴露。

日本此时还只想“玩阴的”,见计划败露,退出该计划。计划失败!

1913年,恭亲王溥伟不惜散尽家财,在山东也策划了一场“大计划”。

他们计划于1913年4月7日起事,由兖州镇守使田中玉先起事,控制铁路线;张勋率主力沿津浦铁路北上,攻取济南,控制山东,直逼北京···

但是,田中玉暗中告密,袁世凯果断行动。

袁世凯加强对铁路的防范,并对张勋、冯国璋等人加官进爵、重金拉拢,并分化张勋与冯国璋关系,瓦解分化。

毫无疑问,兵变计划流产了。

此外,宗社党们又在各处策划了不同的“大计划”,但悉数失败。

走向疯狂

此后,当年的志在复辟的“铁帽子王”把路越走越疯狂。

肃亲王善耆的女儿川岛芳子,后来成了最出名的女间谍。

而恭亲王溥伟,后来号召“永远与日本人合作”,以“恢复祖宗之基业”,并与土肥原商议建立“明光帝国”。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复辟势力彻底走上了卖国道路!

总的来说,满清的“铁帽子王”中,不乏为挽救、恢复大清尽心尽力者。

恭亲王溥伟曾对着咸丰帝赐给先人的宝剑发誓:有我溥伟在,大清必不灭亡!

可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与历史大势作对,又如何能成事呢?

最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居然沦为日本侵华的工具,可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