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拒不奉诏!大清帝国的汉官,终于硬气了一回

发布时间:2023-06-24 13:28:26 发布人:hao168

朝堂的两种声音1900年6月,注定不平静。大清的时局与夏天的燥热一样,叫人如坐针毡。最坐不住的人,应该是老太后。太后的一生,太难了。已经65岁的高龄,仍然要起早贪黑,替“不成器”的光绪帝操心。老太后不

朝堂的两种声音

1900年6月,注定不平静。

大清的时局与夏天的燥热一样,叫人如坐针毡。

最坐不住的人,应该是老太后。

太后的一生,太难了。已经65岁的高龄,仍然要起早贪黑,替“不成器”的光绪帝操心。

老太后不操心也不行,祖宗留下的基业不能毁在自己手里。现在的大清满目疮痍,别人不明着说,自己心里跟明镜似的。

怎一个内忧外患了得。

外患不必多说,洋人整天在大清的地盘上吆五喝六。

内忧是一股新兴起的民间力量,义和团在闹拳。

老太后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洋人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那帮吵着闹着要练拳的家伙。

关于义和团的问题,老太后的耳朵里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安抚与平定。

封建王朝永远摆脱不了这个德性,碰上这种事,一定会冒出两个派系,主战派与主和派。

很奇怪,但并不意外,往往主和派的势头会盖过主战派。

因为在皇家眼里,花钱买平安是解决问题最省时省心的办法。它不需要过多地动脑筋,皇家也从来都不缺钱。

义和团这事也一样,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主抚派成功争取到慈禧太后的立场。

他们的观点是:义和团与洋人相比,还是忠于朝廷的。这帮人没有什么野心,无非为了仨瓜俩枣而已。

不如把他们收编过来,再给他们拨一些武器,让他们为朝廷卖命。

他们跟洋人开火,无论谁赢谁输,对朝廷来说都是好事儿。

打死洋人是解决外患,洋人打死义和团是帮大清平定内乱。

军机大臣荣禄和云贵总督王文韶是最大的主剿派,看来老佛爷已经铁了心要扶持义和团,深谙官场的他们不再坚持,让老佛爷和主抚派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

地方大员的苦口婆心

朝廷的办事效率向来很高。当晚开完会议,第二天人事变动下来了,载漪出任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一把手。

老太后干别的很怂,玩权术的手段炉火纯青。

载漪在大清是另类一般的存在,他是大清朝仇外第一人。

在他眼里,只要是跟“洋”沾边的东西,都应该从大清地盘清理出去。

载漪主持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相当于以老佛爷为代表的大清朝,已经公然向列强“宣战”。

老佛爷的用人调整,让列强深感焦躁。

看到朝廷的这番大动作,很多与西洋打过交道的封疆大吏也是慌得一匹。朝廷此举,无异于是在作死。

湖广总督张之洞是急脾气,他第一个坐不住了。

张之洞常年在地方就职,跟洋人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他明白大清与西洋的实力差距以及义和团的真实状况。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靖江山。

在张之洞眼里,义和团的爱国情怀与扶清灭洋的勇气,确实值得敬佩,但是他们正在集聚成大规模,缓缓向京津地区移动,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于是,张之洞赶紧给朝廷主剿派的首领荣禄发急电,千万要把义和团阻止在天津以外,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更为激进的方式。

张之洞在电报中分析说,

大清已经处在被列强分割蚕食的地步,眼前的形势十分危急,绝不可以再生事端,给洋人找到对大清“责难”的由头。一旦让义和团参与处理大清与列强的国际问题,必然会把事态搅浑。到时候,还得朝廷为此买单。

荣禄接到电报后,他从内心认可张之洞的观点,但是上头有老佛爷压着,除了沉默,也只能沉默。

两江总督刘坤一也给载漪发电报,不能再放任义和团发展。但是老佛爷与载漪的主抚派根本听不进去,他们正在谋划着借义和团之手赶走列强。

最后,气得刘坤一引出那句经典断言:

从来邪术不能御敌,乱民不能保国。外兵深入,横行各省,会匪四起,大局溃烂,悔不可追。

大清并不缺少明白人,只是缺少说了算的人。

作为大清的政治新星,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内心基本认同张之洞与刘坤一的看法,但他明白当时的大清是什么局势。

袁世凯向来如此,墙头草随风倒,龙胜帮龙、虎盛帮虎。

他很想限制义和团,不想让他们留在山东地界,又担心因与老太后的立场不一致而受到责罚。

于是,袁世凯拿出最擅长的本领,玩起模棱两可的态度。

他一边对外发出通告响应义和团,激励义和团赶紧北上“勤王”,不能在山东耽误时间。

袁世凯这手玩得漂亮,意思是说:

真正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应该快去京畿跟洋人玩命,那些赖在山东不走的义和团都是浑水摸鱼的别有用心者。

此话一出,义和团必须继续北上。否则的话,袁巡抚完全有正当理由对赖在山东不走的假义和团进行清理。

两广总督李鸿章也向朝廷发急电,向朝廷表达两层意思,一是攘外必先安内,二是要求南方各地要求剿灭义和团,请老佛爷赶紧下决断。

其他的地方大员反对义和团的奏折,跟雪片似的送到朝廷。

奏折里言辞恳切,哭得稀里哗啦,就差给老佛爷和载漪跪下了,但是朝廷丝毫不为所动,放任义和团“扶清灭洋”。

1900年6月,这年的夏天很压抑,紫禁城被一股浓烈的战争味道笼罩着。

一开始,义和团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

6月18日。

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的八国联军由天津出发,走到廊坊时,遭到义和团的伏击,取得著名的廊坊大捷,2000多八国联军死伤300人,西摩尔只能带队退回天津。

老太后与载漪看到义和团首战告捷,内心狂喜。

看见了吧,还是朝廷英明决断,谁说义和团没有战斗力。

道德忠义,果真刀枪不入。

6月21日,慈禧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亢奋,迅速发布召令:

一是以皇帝光绪的名义,向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奥匈帝国十一国同时宣战。二是以电报的方式给南方大员下旨,广招义和团,对抗列强。

东南互保经过

负责大清电报通讯的是盛宣怀,这位大清少有的开化人士,意识到朝廷非正常的狂野状态太危险了。

盛宣怀做了一个足以“掉脑袋”的决定,扣押圣旨,延缓送达时间。

盛宣怀与李鸿章志同关系比较密切。他立刻给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南方大员发急电,提出“联络一气,以保疆土”的八字策略。

著名的东南互保战略由此开始。

不得不说,这位号称“中国实业之父”的清末官员,有着不同的胆量与远见。

盛宣怀清楚地看到,南方是大清收入的主要来源。东南不能丢,绝不能让义和团涉足,更不能跟着朝廷狂欢起舞。

一句“东南互保”谈何容易,这不是闹着玩的,这是拒不奉诏的欺君罔上、抗旨不尊、大逆不道的重罪。

想要构建“东南互保”的格局,不是三五个总督的事儿,必须争取更多的人加入。

在当时,很多地方总督已经意识到,慈禧太后掌握的大清这艘大船快完了。

因为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是在用旧社会的思维模式,应对工业革命的新问题,显然是无法继续大清旧有的秩序。

此时,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都与列强保持“密切来往”,列强不约而同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只是传达一个意思,他们可以为主剿派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包括军事行动。

这些总督并不傻,他们知道列强不会无条件提供支持,必然是有所利益图谋,但又不想得罪列强,只能采取模棱两可的话语拒绝。

老佛爷跟十一国列强开战的结果,可想而知。列强的大炮直接顶到大清的脑门上。

老太后扛不住,下旨要求各方大员立刻增兵北上救驾。

虽然朝廷发出的电报被盛宣怀扣住一部分,但不能每次都扣,也不是什么样的电报都能扣。

摆在盛宣怀面前的是一份勤王救驾的电报,谁能耽误得起。

盛宣怀相对来说人微言轻,张之洞是官场老手,攥着这份急电,拿不出任何主意。

关键时候,一个风云人物出现了。谁呢,李鸿章!

李鸿章拿到急电,说了八个字“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意思是说,急电有待进一步验证真伪,太后和皇上不会发出这样糊涂的诏令,两广拒绝执行。

一看两广的李鸿章公开拒绝了,湖广的张之洞、两江的刘坤一纷纷有样学样,坚决不执行“北上勤王”的圣旨。

一个半月后,清室发生耻辱的一幕,慈禧太后趁着黎明夜色,化妆成老农妇逃出皇宫去了西安。

这是后话。

历史影响

在两广、湖广、两江全部跟老太后翻脸后,大清东南各地的巡抚级集结上海,开会定下“东南互保”协议。内容是:

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护章程,已另立条款。

三、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文武官员一律认真保证。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

四、长江内地中国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静,各口岸已有的外国兵轮者仍照常停泊,惟须约束人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的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

六、吴淞及长江各炮台,各国兵轮不可近台停泊,及紧对炮台之处,兵轮水手不可在炮台附近地方练操,彼此免致误犯。

七、上海制造局、火药局一带,各国允兵勿往游弋驻泊,及派洋兵巡捕前往,以期各不相扰。此军火专为防剿长江内地土匪,保护中外商民之用,设有督巡提用,各国毋庸惊疑。

八、内地如有各国洋教士及游历洋人,遇偏僻未经设防地方,切勿冒险前往。

九、凡租界内一切设法防护之事,均须安静办理,切勿张皇,以摇人心。

这份协议在近代意义重大。

清朝汉官终于硬气了一回!直接撇开老太后,自发与列强签订的协议,标志着大清200多年的统治秩序趋于瓦解,奠定了近代革命的基础。

也是历史的车轮由封建晚清,迈向民国军阀混战时代的第一步。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