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9万大军压境,蒋介石让他当炮灰死守,他反手将林打出后遗症

发布时间:2023-06-24 20:01:07 发布人:hao168

一、说到林彪的军事才华,他是能做到任何人都给不了差评的天才,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评价他为:“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毛泽东同志曾在长征中点名道:“他是这批人中最堪大任的”

一、

说到林彪的军事才华,他是能做到任何人都给不了差评的天才,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评价他为:“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

毛泽东同志曾在长征中点名道:“他是这批人中最堪大任的”,同样,林彪也是毛泽东同志最得意的学生,没有之一。

左右世界命运的斯大林,也对林彪爱之不及,恨不得拿15个苏联将领换1个林彪。

如果说以上人物不是战友就是中立方,肯定在评价上有美颜滤镜,那有没有林彪对手评价呢?

当然有,蒋介石就因错失林彪这样的黄埔学生,当众痛哭流涕,后来也释怀称林彪是“当代韩信”。

能把敌人整哭是本事,能把敌人整哭后还觍着脸夸,那就不是本事了,那是只有大神段位才能整的绝活。

而蒋介石之所以当众“梨花带雨”,也是因为林彪在内战中,将国民党上下一顿乱杀,直到把蒋介石心态彻底玩坏了。

林彪“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的六大战术,在解放战争中尽显潇洒,为共和国续写了傲世全球的战绩,放眼那个时代都是世界级军事艺术。

因此,林彪一度成为老蒋下半夜的“噩梦”,使国民党将领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二、

可蒋介石怎么说也曾获得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中也不乏名将,教科书式的战绩比比皆是,怎么遇到林彪就集体吃瘪了呢?

国民党阵营就没有能拉出来耍耍的吗?有,当然有,不是杜律明,也不是白崇禧。

他俩虽说早期打败过林彪,但都靠着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就这样后期还全给林彪收拾了。

杜律明结局是淮海战役兵败被俘,白崇禧则一路跟着蒋介石灰溜溜跑台湾钓鱼了。

但是接下来这位真是重量级,先不说他打败林彪是逆风局的情况下,且一战把林彪打到自闭,林彪后来内战中的种种表现,都有他造成的“后遗症”。

他的结局也比前两个体面多了,不仅没有被战后清算,还被封为开国上将之一,甚至获得了毛泽东同志亲自表扬,毛泽东同志曾直接当林彪面对他说:“我看林彪打仗不如你呦。”

这人便是开国上将陈明仁,而他的军事生涯堪称是一路高光,至于那场打败林彪的战役,陈明仁原本是准备好自杀的……

三、

1947年春天结束后,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局愈发焦灼,双方聚集大批精锐和力量,务必要在四平一决高下。

长达一年的厉兵秣马,让林彪掌握了东北局势,同年5月13日,在万事俱备下,林彪如林中之虎越身扑食一般,发动了夏季攻势。

东北民主联军仅用二十天时间,便将长春、吉林、四平周围23座中小城镇悉数拿下,在攻克开原和昌图后,国民党铁路枢纽被彻底切断,国军由于无法互相通讯,造成外围地区大量放弃,只能在大城市之间被动防御,甚至沦落到各自为战。

林彪在战略上,完成了毛泽东同志“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使得国军在形式上被东北民主联军团团包围。

按照这样一个顺风局的剧本,东北民主联军完全能将国民党交通枢纽全部打碎。因此林彪借战胜之势,向中央征得批示后,便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占领四平城。

战前,情报部门获悉了守卫四平的将领,他便是蒋介石留下的炮灰—国民党中将陈明仁,且陈明仁这支部队之前遭遇巨大伤亡,光是重新整编军队就不少次,林彪猜测该部只剩下一万五到一万八,战力也因频繁换人下降严重。

后调查果然如此,陈明仁部为国民党71军,人数在核实后,确定为仅有一万七千人,而其中的88师在多次溃散后,替补的军队都是新兵,作战能力相当孱弱。也就是说这支部队别说战斗力了,很多士兵都没有实战经历,上来就是一场恶战的情况下,能不能撑得住都很难说。

林彪在单兵素质和作战士气均有明显胜算的情况下,为了不给陈明仁看到任何希望,林彪专门抽调精锐9万多人,还拉来了5个炮兵营,而率领如此强悍军队的先锋官,便是后来共和国开国上将李天佑。

这使得无论从哪方面看,东北民主联军都具备压倒性优势;因此,向来打仗谨小慎微的林彪,也难能可贵的甩开袖子干了,他甚至表示,最多五天时间,陈明仁不是投降就是全军覆没,国民党其他部队别说支援了,等他们调拨军队开路时,东北民主联军就已将胜利大旗插在了四平。

如果把视角放入陈明仁那里,那就是两个字—绝望

陈明仁情报系统瘫痪了,他不仅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国军甚至连自己死的有多惨都估量不了。

放眼望去,外围已经被东北民主联军团团包围,内部也人心涣散、几近奔溃,他们可能随时自己打败自己,因为不少部队有了哗变苗头。

再者军中充斥大量新兵,这些人根本没有作战意识,面对刚出新手村就直接生死局的情况,他们除了不断询问老兵如何活命,就是在军队中传播着逃兵气氛。

就这,蒋介石还下令让自己死守,这不明显被当炮灰使了吗!

为此,陈明仁并没有心浮气躁,他尽最大能力稳定军心、重振士气,也做了最坏打算,他给自己找了口棺材,并公开表示,他将与全体将士共存亡,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有人临阵脱逃,他下令在每条战线布置督战队,敢战场后退当即枪毙。

除此以外,他还重组城防工事和作战岗位,老兵和新兵混合搭配,这样做目的是防止老兵合伙耍油,或者新兵串通一气,互相监督互相约束,让他们彼此陌生而无法勾结,但总体上是老兵看管新兵,一边驻扎一边教学如何打仗,算是快速“云学习”了。

其次,任何部队都只能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要指望谁来帮忙,也不要想着其他活路,打赢还存活算你祖坟冒青烟,战死了你就顶着烈士头衔下阴间。

别说后退求活了,哪怕是阵地转移以及撤退下一道放线,谁也别想心存侥幸,没有陈明仁亲自下达命令就继续堵抢眼去。

最后是底线封锁,所有四平城通往外部出口全部堵死,至少这场战役打完之前,任何人都别想活着走出四平城,所有退路都已斩断,包括了陈明仁自己。

想在这场浩劫中活下去那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战斗中击杀一个又一个对手,在疲弊和崩溃中看着敌人撤退,然后以胜利者姿态欢呼;二是你能在战场上隐身,然后默默祈祷胜利并心想事成,很显然,前者活下去的几率更大,也是唯一切实际活法。

就这样,陈明仁凭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以及逼国民党官兵背水一战的手段,让四平城全体士气大振,求生欲超越了恐惧值,他们将在没有退路的死角绝地反击,究竟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在战斗中化为尘埃,全看接下来自己怎么做。

另一方面,陈明仁深知战斗人员严重空缺,那好,所有四平城的工作人员都别闲着,警察、医生、教师、政府机关人员、只要拿国民党工资吃饭的都别想跑,全给我去填补兵力,陈明仁还进行了思想指导(有点我党味道了):“你们现在是死是活全在这场战争了,但要敢临阵怯战,那肯定是死”!

随后,他又将近期前线溃败进城的还乡团、保安队也一并征用,每个人都发放武器弹药,随时准备火力输出以及战死沙场。

因此,原本1.7万人国民党残兵扩充近一倍,多达3.5万人。

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陈明仁还向老百姓伸了手,但凡是居民物资有助于打仗的,毫无保留全都拿走,哪怕房屋和店铺都拆下来当防御堡垒;美国人援助的米面粮食,陈明仁力排众议,顶着恶意浪费粮食的罪名,将其全部当做防守沙袋用。

在陈明仁面面俱到下,四平城从摇摇欲坠变得固若金汤,整个四平还未开战,众将就做好了杀生成仁的准备;而共军则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奏着威风八面的战歌,漫山遍野的军队和重武器,让整个大地都为之震颤,他们一步步向四平外围靠近了……

四、

战争时间随着太阳升起而缓缓来临,陈明仁看到城外是黑压压一片,而联军所有大炮和枪管都对准了四平,这种气势好似随时可以将他们化为齑粉。

然而,战场却变得格外宁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蓄势待发,无论城内还是城外,两军都在小心翼翼的对峙,这种违和的默契却让气氛更加压抑了。

林彪在等,他在等最合适的时机发动最凶狠的进攻,陈明仁也在等,他在等林彪发动凌厉攻势后,自己竭尽全力拼死一搏。

很快,一颗联军信号弹划破长空,同时也打破了气氛的凝重。

战争打响了!

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梯队飞速杀向城门,当所有国军准备阻击时,陈明仁却反常的让部队别管这支冲锋军,而是猛攻第二梯队,并对着第一梯队后面的增援力量疯狂开火。

就这样,共军的第一梯队迅速贴近了城门,但回首望去,却是大批联军战士英勇牺牲,他们失去了友军的配合,自己也被国民党防御力量包围,随后才发现已经是孤军奋战。

在陈明仁的计策下,联军付出巨大代价才攻破城池。

可好不容易攻进城池后,才发现仅仅是从上一层地狱又下了一层,原以为失去外围城防后,本就人数不多的陈明仁必定伤亡殆尽,可这才发现,城池内部是源源不断的火力输出,以及大片大片国军士兵,联军为此傻了眼,只好不断请求增援,并怀疑是情报出了问题,但没等他们多想,己方中弹的勇士就纷纷倒下了。

这就是为什么陈明仁要大量征兆国家机关人员、还乡团和保安队了,可能很多人觉得这种人没有接受过训练,上战场也没有用,徒增伤亡还影响士气,事实上这得看怎么用了。

好办法自然能达到好效果,陈明仁可谓是把这种思维玩的通透,首先这些人虽然不具备军事作战能力,但不代表他们不会开枪、不会杀人,换句话说陈明仁就没指望他们打仗,这些人只需要站在一个地方,固定位置后对共军开火就行了,只要东北联军到达某区域了,该分管的防御部队只需开枪、扔手榴弹、或者点火烧毁通道,这是正常人都会的行为,打仗你不会,搞破坏你还能不会吗?

所以,这些“业余选手”便被安排在城内任何地方,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站在那不动,要么被打死,要么就继续对着联军开火,打中目标就能造成伤害,打不中密集火力也能拖住联军速度。

更何况固定防御作战,本就不用他们完成职业军人才会的战法。

联军战士们在国军强大火力面前死伤惨重,虽然他们怀着为国为民的信念,前呼后继的冲锋着,奈何这种战术的确高明,让很多战士无处躲藏,只能拿生命去换取推进的空间。

而我军好不容易拿下一个楼栋或者建筑,陈明仁就派飞机定点轰炸,甚至在国民党撤退之前,就进行爆破或焚烧,实行焦土政策,我军耗费巨大代价打下的地方,却因此不能利用丝毫价值,在种种手段叠加下,联军力量不断减少,进攻锐气也遭遇损耗。

随着战况推进,联军在大量士兵牺牲后拿下了主城区;最为血腥的短兵相接也开始了,两方军队在街头巷尾中门对狙,喊杀声和炮弹声覆盖了整个巷战。

随着联军战士顽强拼搏,国军部队开始步步后退,但接下来陈明仁不按套路出牌了,面对将要失控的战局,陈明仁下令,将大量黄豆撒在战场上,联军战士们在冲锋中踩到黄豆纷纷栽倒,可对面国军士兵也顺势开火,那些英勇的战士在摔倒后,便再也没有爬起来。

再后来,由于我军炮火猛烈轰炸,国军的沙袋全部炸光了,东北联军见状想扩大战果,但陈明仁迅速将仓库粮食全部搬出来,还把老百姓房子拆掉当防御建筑用,很快就让联军的努力化为乌有。

另外一提,黄豆是林彪平生最爱吃的零食,每逢战阵都要抓一碗嚼着吃,这次陈明仁拿林彪最爱的美食,通过浪费打败了林彪苦心栽培的军队,林总那心态能不坏吗?

属实是陈明仁给林彪开了地狱笑话。

前线战报传到林彪那里了,林彪向来冷静沉着,但这次他却破大防了,也算是有史以来罕见的一次。

只见林彪抓着电话就是咆哮,为了能够拯救黄豆……不是,是拯救这场濒临破产的战争,林彪决定临阵换将,战时换人是兵家大忌,林彪不听他人劝阻却一意孤行。可以看出来,林彪这回真气上头了,开始有些自乱阵脚,如果不是对陈明仁无计可施,他怎么可能想不到换将的风险呢?

而林彪接下来的举动,堪称是陈明仁一己之力,直接把林彪整个战略都摧毁了,林彪下令,让洪学智带着六纵部队加入战斗,这支部队原本是城外围点打援的,如果他加入了,林彪不仅无法保证全局平衡,接下来外部国军一旦加入,联军就可能被反包围。

能把林彪逼的使用浑身解数,甚至一向谨慎的他都要放手一搏,陈明仁之水平不可谓不精湛。

如果说这个时候陈明仁败了的话,也算是在逆风局虽败犹荣了,可他的水平远远不止于此,面对林彪的全面攻击,陈明仁依然游刃有余,他不仅完全接住了攻势,还和东北民主联军打的有来有回;林彪的战术改变除了伤亡不断增大,以及再也没有部队能够供其操作,就只能把黄豆当成陈明仁,放在嘴里大咬大嚼了……

但陈明仁也快撑不住了,首先是联军已经攻占了四平的五分之三,己方也伤亡过半,大量资源浪费却只能放缓联军攻势,自己移动范围正在越发缩小,能调动部队也在越发减少,他的弟弟陈明信也被联军生擒,看样子自己就是下一个了。

陈明仁不断向友军求救,可却一直没有动静,眼下这么多天殊死一搏,除了延长自己死期,并没有带来一线生机。

从6月14日到6月20日这四天来,陈明仁堪称是在生死线挣扎,他的千思万绪都在应对战场的瞬息万变,可如今那口棺材才是自己的结局了吗?

五、

他料想杜律明也许会达到,但杜律明从沈阳到四平起码十几天,更何况林彪也在其必经之处设下伏兵,说白了,真指望杜律明到达的话,人家最多就是来索要自己尸体,这还得看林彪会不会把自己骨灰都扬了。

陈明仁望向早已准备好的棺材,渐渐陷入了沉思,可周围炮火的轰鸣声,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早做了断。

21日晚,在其他地区都被联军攻占后,林彪正式下达了对东区的总共,四平剩下的国军进行了负隅顽抗,他们抓起所有可以反击的工具,妄图与联军决一死战。

就这样,两支都快达到极限的部队,在战场上展开了最后的殊死拼杀,甚至各地都弹尽粮绝而展开白刃战,这是热兵器时代战场进入崩溃的标志;双方将领办公桌上默契的堆满了死亡报告,尸体一天比一天垒的多,战场炮火声一天比一天激烈,空气血腥味也一天比一天恶心。

随着联军步伐朝指挥所靠近,他让自己贴身卫队也上战场了,随后他便披坚执锐,头戴钢盔手拿冲锋枪向共军开火,期间还时不时躲避飞来的炮弹。

陈明仁在口袋里藏好了手枪,他知道,之前那口棺材是鼓舞自己和士气,现在则是派上用场了……

陈明仁看着卫队陆续倒下,自己将是第几个呢?望着城墙上残破不堪的青天白日旗,那将是他躺在四平的裹尸布吗?

然而,命运在这一刻垂青了他,廖耀湘军团杀过来了,他们成功打败了阻拦军队,以飞快的速度冲向四平,这也大大超出林彪的预料。

林彪向来不打无把握之仗,廖耀湘的乱入战场,无疑让这场战争对己方不利,同时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在东北未逢对手的神话,在一场原本看起来稳操胜券的战局中翻车了。

为了防止损失惨重的东北联军再被反包围,林彪让部队有序撤退了,在众人的遗憾和叹息中,他面色沉重的望了望支离破碎的四平,只能回首远遁,留下了一地的破败和狼藉。

陈明仁在经历了这场大喜大悲后,他穿过了众人的欢呼雀跃,也应付完友军的鼓掌庆贺,缓缓的从人群中走向了城墙,他看着东北联军撤退的背影,心中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

六、

陈明仁打败了叱咤东北的林彪,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靠着的军事才华扭转了战局,改变了命运。

他是唯一一个在劣势明显的情况下,打败了林彪的男人,等待他的必然是无上的荣耀和赏赐。

起先陈明仁收到了青天白日勋章,各地也都在为其胜利传播流量。

蒋介石更是给予好评:“此次四平街战役,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以六团残破之师,抗御匪军十万之众,血战十八日,伤亡三分之二,犹能坚苦卓绝,确保四平,转折大局。拟请颁给青天白日勋章。”

陈明仁以一个明星将领的身份,请了假衣锦还乡。

但很快他就引来了悲剧,命运也许怜惜了他的才华,而国民党的腐败昏庸却伤透了他的心。

向来鱼肉百姓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这次居然以为人民讨公道的名义,给陈明仁定了个罪大恶极。

是的,先是颁发民国最高荣誉勋章,称颂他为党国英雄,后又来了个军法处置,说其犯了战时大罪,相隔距离仅仅五天。

蒋介石的川剧变脸让陈明仁惊愕不已,他实在没想到,自己拯救了党国,党国庆功宴没办,还准备请他吃牢饭。

不仅是他自己成了罪犯,为国民党留尽最后一滴血的71军,全部被打成了流氓部队,当场就地解散。

表面上说是陈明仁的防御行为(用粮食当防御沙袋),给四平的民生造成破坏,事实上用脚趾头都想得到,你蒋介石和手下爪牙就是背叛革命和人民出道的,你能为老百姓办事?

说白了,因为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手下陈诚借机驻防东北,所以就要排除异己、党同伐异,这就好让蒋介石的手彻底伸向东北,也为后来蒋介石亲自微操,在辽沈战役中全面溃败埋下伏笔。

陈明仁虽极力辩驳却苍白无力,除了更严厉的斥责,便是命运不公的无奈,他的军务被解除了,部队被其他军队肢解吞并,国民党内部只有陈明仁受伤的世界线达成了,面对“小丑竟是我自己”的陈明仁万念俱灰。

事实上这种官场霸凌不是第一次了,从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再到国共内战,陈明仁是力出的不少,被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欺压也不少。

陈明仁想起了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是九江保卫战中唯一的战胜者,结果没获得褒奖部队番号还被取消了。

想起了1941年昆明训军,明明是蒋介石拿军人不当人,发放的装备低劣差劲,结果却当着众人面反咬自己虐待军队,玩这种甩锅栽赃的下三滥套路。

他终于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多年来保家卫国,不过是国民党反动派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在蒋介石和他的爪牙面前,所谓的一腔热血、尽忠职守仅仅是笑话和棋子。

自己所谓的军事胜利,倒也确实是助纣为虐了。

他渐渐理解了共产党,也明白了为什么人民群众拥护那一片赤旗。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从共产党的救国事业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与程潜同时在长沙宣布起义,加入了共产党的大家庭,后被封为开国上将。

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陈明仁虽然可以打败林彪,但他并不能战胜被人民和历史选中的共产党,纵使他有天纵之才,如果在黑暗的角落里迷茫徘徊,最终也只能逐渐暗淡,唯有弃暗投明,在正义和伟大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大步向前,才能修得正果。

陈明仁将军也正因如此,才在黑暗的挫折中找到了光明的道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正如毛泽东同志诗中所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