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入主内阁,独撑大局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15 12:58:34 发布人:hao168

由于首辅沈一贯、次辅沈鲤二人同时致仕,内阁人员骤然减少,万历帝下令增补内阁成员。万历三十五年(1607),廷推阁臣七人:于滇行、孙巫扬、刘元霖、叶向高、赵世卿、李廷机、杨时乔,点用叶向高、于慎行、李廷

由于首辅沈一贯、次辅沈鲤二人同时致仕,内阁人员骤然减少,万历帝下令增补内阁成员。万历三十五年(1607),廷推阁臣七人:于滇行、孙巫扬、刘元霖、叶向高、赵世卿、李廷机、杨时乔,点用叶向高、于慎行、李廷机三人,又特起旧辅王锡爵,令四人入阁参预机务,辅臣朱赓任首辅。

《明史·叶向高传》此次增补阁臣,所组成的新内阁成员共五名;但王锡爵坚辞不赴任,于慎行刚抵京入阁即辞世。这样,内阁实际上只有首辅朱赓、辅臣叶向高、李廷机三人。次年,随着首辅朱赓去世,李廷机杜门,叶向高开始了独相的内阁生涯。

直到万历四十一年(1613)九月,方从哲入阁,才结束了叶向高一人独辅的局面,但叶向高作为首辅,仍然主持大局、决策政务。万历四十二年(1614)八月,叶向高致仕,终于卸去重任。自万历三十五年(1607)十一月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八月,叶向高担任内阁辅臣八年,尤其是独任内阁辅臣期间,苦撑时局,维持国家机构艰难运转,保持各项政务开展。

可以看出,由于万历帝的荒政,叶向高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君臣上下隔阂,官员缺乏,党派日渐形成;二是矿监税使在地方横行霸道,与民争利;三是福王之国一事一再推迟、遥遥无期。

在众多问题面前,叶向高一方面努力沟通上下、协调群臣、调停党争;另一面积极上疏请求罢免危害百姓的矿监税使,

召还中官回宫;再一方面还要保全皇太子朱常洛的储君之位,极力推进福王之国。所幸由于叶向高的努力周旋对于所面临的三方面的问题和危机,叶向高还是有所补救的。

开展政务,调停党争。

可见,在万历帝如此荒政和不听群臣谏议的情况下,叶向高要主持政务、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之难。叶向高亦极力作为,坚持不懈向万历帝进谏,以求开展各项政务,以图有所转缓。以成功者为例,足见,叶向高对促成万历帝取消买办银一事颇为自得。为了保证各部门机构正常运转,择优任用官员,叶向高亦不断努力上疏,请求及时进行官员考选及各项监察制度施行。

科举考试作为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历来为朝廷和统治者所重视。但由于万历帝的疏忽怠政,以致科举亦不能如期举行,叶向高为此亦屡疏苦请。

科举改期,为从来未有之事。故事,为保证科举的严密性,杜绝询私舞弊,考官进入闺场后,即与外界隔离,更勿论参预政务。然

万历四十一年(163),万历帝不仅命叶向高担任科场总裁,主持本届科举考试;而且令其主持科举期间仍兼理政务,票拟章疏之事不得停寝。

这在当时极不合规矩,引起朝议,叶向高更是惶恐,但为保证科举如期举行,叶向高无奈奉命主持癸丑会试。但此举为从来未有之状况,更成为后来言官攻击、弹

幼叶向高的一项罪名。为了使各项政务能够开展,国家能够正常运转,叶向高不仅情辞恳切、不厌其烦地上疏请求,更是多次以请辞乞罢为手段,促使万历帝批准允行。

万历后期,朝廷内部党派的斗争也愈演愈烈。不仅内阁辅臣各有立场,而且内阁与六部、监察院等亦各有阵营,他们之间不断相互攻汗、弹幼,使朝政更加难以推行。叶向高身处其中,不仅努力协调内阁与部臣的矛盾,维护阁臣立场;更要调停各党派之间矛盾,以缓和党争。以东林党为例,即经常与其他党派官员发生冲突。

可以看出,在是否启用李三才问题上,意见纷纭。齐楚浙党极力反对,为了防止李三才入直内阁,他们上疏弹

幼李三才,并对其极尽

低毁;而以顾宪成等人为首的东林诸人则积极为李三才洗脱罪名,推荐李三才。

在起

废李三才一事中,叶向高持中立态度,未偏向任何一方。叶向高既看到李三才的出众才能,又发现其张扬自矜的缺点;虽然不满齐楚浙派的丑化抵悟,但对顾宪成等人的激进做法也不赞成;为了止息争端,更是劝阻徐绍芳对李三才的弹幼。这个时候,叶向高还只是用“门户之祸”形容这场斗争,“东林党”一词尚未出现,仅用“东林诸人”形容顾宪成、李三才等人。之后,“东林”、“党”、“东林之党”等词开始陆续出现。

在这段记载中,“东林党”一词

己经出现。据此,也许可以推测,万历后期时,东林党确为当时一大朝政党派,而非纯粹讲学的士人群体。叶向高的这些记载,或可成为证明“东林党”为党的证据。叶向高评论此次事件说:“门户之祸由此益炽矣。

察典之多事,至兹岁而极。但这种调和有时并未能奏效,且有时自己牵扯到其中。万历四十年(1612),经叶向高多次上疏揭请,考选疏下。但此次考选斗争更加纷乱,朝臣相互攻击,且侵及叶向高自身。

然而,叶向高的居中调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缓和了矛盾,使党争不致滑入深渊。《明史·叶向高传》对这一时期的党争和叶向高居中调和的功劳评价较为公允。可见,在党争日益激烈的万历后期,叶向高虽努力调停、挟持两端,仍不可遏制党争之势,且在党争之中腹背受敌,更在天启时,被目为“东林党魁”,为魏忠贤等人所忌恨。

罢免矿监税使

由于万历帝的贪婪好货,派遣中官到地方出任矿监税使,开矿聚敛财富、与民争利。这些被派遣到地方的太监作为皇帝的专使,横行霸道、鱼肉百姓,以致百姓不堪役使,怨声载道,时常引发混乱。叶向高自入职官场,即对各地矿监税使多有弹幼。

在河南乡试录策一(代不用)一文中,叶向高讨论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及治理之策。所谓内忧,即矿役之重;外患即指时来骚扰的外虏、屡寇。叶向高指出,内忧比之外患,更加令人担忧,又言中州开矿之多,引起盗贼乱起;由于争逐利益,引起祸乱,最后提出治理开矿祸端的策略,担任内阁辅臣后,更是努力劝谏万历帝召回所遣中官。间有百姓与税使发生冲突,叶向高又力为解救,竭力保全地方官员和百姓。

在辽东税监高淮被辽人驱逐这件事上,叶向高极力向万历帝进谏,避免了辽人的灾祸。而叶向高请求撤销税监,最成功的莫过于请求万历帝召回福建税使高案,使其不再祸害闽、粤等地,既解救福建百姓于苦难之中,又避免了广东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叶向高虽屡次上疏,恳切申述矿监之害,但被开矿带来的极大利益蒙蔽的万历帝却置若

周闻、只字未能听进,使得矿监税使肆意横行、搜刮地方,给百姓生活和地方治安带来极大灾难。而地方官员一旦与税监有所争执,轻则被责、重则被处。叶向高的疏谏和营救,虽是杯水车薪,但仍缓解了个别地方的灾难。

极力保全东宫,促成福王之国

万历二十九年(1601),在群臣连疏累上的情况下,万历帝迫于形势,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确立其储君之位。名位己定,群臣稍得安心。而万历帝宠爱郑贵妃及福王,

间有危及东宫之事发生,又令朝中支持皇太子朱常洛的官员们时时提心吊胆,不断请求福王之国。

叶向高受正统观念影响,又与朱常洛有师生之谊,因而对保全东宫太子之位、请求福王之国更是尽心尽力。叶向高不仅坚持不断上疏请求福王之国,更加善于借助外部事件和舆论造势推进福王之国。万历四十一年(1613)“王曰乾事件”爆发。

可见,福王之国的阻力主要来自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及福王等人势力。叶向高尽力斡旋,扭转万历皇帝的心意,并借助形势使万历皇帝不得不送福王之国。储君作为国家的根本,不可动摇,立长、立嫡,是为正统。

朱常洛并非

帝之才,也未必比福王更有才能,但其长子的身份使得更多的大臣在立太子、建储君的事情上选择了朱常洛,使得万历帝虽然宠爱郑贵妃和福王,却不敢与正统观念和朝臣公然唱反调。叶向高等大臣也善于借助形势和舆论,最终迫使万历帝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使其成为储君;虽然属意福王,却不得不违背郑贵妃意愿,送福王到封地。

结语

万历四十二年(1614)三月,福王如期之国。叶向高又淳淳教示皇太子朱常洛于福王辞行时示恩于福王,不可仅虚于礼数。叶向高在《蓬编》中表述了促成福王之国的艰难、漫长之路,自己为此事不遗余力,又言福王之国,朝野欢呼,在自己任期内完成此项工作亦颇为欣慰,在促成福王之国后,叶向高乞归得允,结束了七年的内阁辅臣生涯。和之前的内阁首辅弹幼而归或迫于形势谢政而归不同,叶向高得到了万历帝的尊重和礼遇,荣宠加身,衣锦还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