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丧权辱国的卖国贼,还是鞠躬尽瘁的社稷之臣?是抱残守缺的顽固派,还是锐意进取的先行者?近百年来,坊间对于晚清名臣李鸿章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在那段国破山河的岁月里,在无数个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李鸿章就像
是丧权辱国的卖国贼,还是鞠躬尽瘁的社稷之臣?是抱残守缺的顽固派,还是锐意进取的先行者?近百年来,坊间对于晚清名臣李鸿章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
在那段国破山河的岁月里,在无数个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李鸿章就像他所处的时代一样,如深渊中弥漫着浓雾,让人难以捉摸。
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到兴办洋务,从甲午海战失败到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李鸿章每一次都充当了清廷的马前卒,但不幸的是每一次都沦为了背景板。
清光绪二十六年,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再一次北上坐到了谈判桌前,这是79岁的李鸿章最后一次为封建君主制效力,也是他最后一次为这个正处于苦难中的民族抗争。
在李鸿章逝世120年后,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李鸿章,我们会发现李鸿章不是罪人,同样也不是英雄。他没有力挽狂澜、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能力,但也从没有为非作歹、十恶不赦。在历史的洪流面前,李鸿章终究是个普通人。
李鸿章拒绝北上
甲午战争惨败后,一代权臣李鸿章逐渐大权旁落,甚至最后远走京城来到了广州。
虽然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洋水师的覆灭并非李鸿章一人之过,而是多重矛盾的累积,李鸿章不过是替腐朽的清王朝背了锅。但是按照当年帝党和后党的矛盾、满汉之间的矛盾来看,这件事也只能算在李鸿章的头上。
然而对于年事已高的李鸿章来说,就任广州并非是祸,相反他乐在其中。
京城的局势已经日渐混乱,顽固派与维新派之争掀起了一阵阵腥风血雨。闭居东南后,李鸿章不但能从清廷的旋涡中脱身,还能在风景宜人的南方安度晚年,遥遥观望朝中乱局。
而事实也证明,不是李鸿章要在朝堂上大干一番事业,而是慈禧与清廷此时还离不开李鸿章。
义和团运动的愈演愈烈让各国军队都非常关注,等到义和团进入北京与顽固派合流后,八国联军已经十分忌惮。
因此,在局势还未完全失控之前,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拼凑出了一支2000人的部队打着保护侨民的旗号向北京进军,准备镇压义和团运动,但却意外地被困在了廊坊。
朝廷和义和团的反击让八国联军非常不满,联军舰队由此炮轰了大沽口,并给清王朝下了最后通牒。而随着大沽口的陷落,慈禧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危急关头她想到了李鸿章,并向李鸿章发电报要求其北上。
但是对于李鸿章来说,北上之路不是坦途,而是一条死路。清王朝已经一步步走向没落,李鸿章根本无计可施。北上谈判不论结果如何,等待李鸿章的都将是更多的罪名,甚至还有送命的可能。
因此,虽然慈禧连发了12道圣旨,但已经对清廷无望的李鸿章却并没有心思再为清廷效力。
一直等到义和团运动偃旗息鼓,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李鸿章才姗姗来迟。或许对于当时的李鸿章来说,从某种意义上看,八国联军甚至是他的保命符。
谈判桌上舌战八国代表
李鸿章进京时,无论是旗人还是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开始庆幸中国还有个李鸿章,但不幸的是,李鸿章真的命不久矣了。
虽然拒绝慈禧的旨意是出于政局的考虑,但是对于已经79岁的李鸿章来说,他也确实经不住长途颠簸。在北上途中,李鸿章就因为偶感风寒导致旧病复发,甚至一度出现了咳血现象,可以说,当时李鸿章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
因此,当衰老病弱的李鸿章再度坐到谈判桌前时,英雄末路总是带着几分悲壮色彩。而对于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来说,只有桌前坐的是李鸿章,他们的谈判才有进行下去的可能。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八国联军代表们评价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这虽然有虚构成分,但也足以证明李鸿章在西方人眼中的确能力卓绝。
在谈判的过程中,虽说有庆亲王奕劻一同出席,但主导权始终掌握在李鸿章手中。虽然知道一定是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是秉持着文人的傲气、秉持着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李鸿章仍然据理力争,尽全力斡旋。
可受制于国力的衰微,最终还是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而《辛丑条约》的签订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权臣李鸿章也就这样在多重打击下,两个月后病逝于北京。
属于李鸿章的时代过去了,但中国人民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时代的悲剧,民族的哀歌
在《辛丑条约》的文本上,李鸿章的签名弯弯绕绕的勾画出了一个形似“肃”字的图案。
有人在文章中曾这样说道:“李鸿章三个字签成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看上去既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这绝不仅仅是“李鸿章”三个字,而是中国人民弯曲着的脊梁。
电视剧中,李鸿章签字时也曾对奕劻说道:“天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罪名啊......”
谈判桌上看似运筹帷幄的李鸿章或许已经看到了条约公布后,民怨沸腾、举国激愤的样子。“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能与遗臭万年的大奸臣比肩,李鸿章或许也只有吐血不止,郁郁而终一条路可走了。
甲午之耻、辛丑之辱彻底将李鸿章钉死在了耻辱柱上。而那些兴高采烈欢迎李鸿章回京的人或许就是对他唾弃的最凶的人。
既然当年选择了科举入仕、选择了在官场上建功立业,那李鸿章的一生就注定了要冲在前面,享受得起万里封侯的荣耀,同时也受得住万民唾弃的耻辱。
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做了乱世之臣,这是李鸿章的悲哀,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皖地少年终究是消散在了乱世中。
虽然李鸿章在当政过程中犯下了许多错误,但是也决不能以“卖国贼”对其盖棺定论。人总是矛盾的综合体,迫于时代的局限性,李鸿章身上有着诸多的过错,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在外交上对旧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百里外吊民残”,李鸿章在悲怆中死去,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士大夫,他仍然在乱局中竭尽全力地保留了民族大义。
他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在千疮百孔的旧中国,也正是因为他的“跪下”才有更多的人能活下来。
《博德之门3(Baldur s Gate 3)》中的好用法术是非常多的,而法师系的二环法术变大...
为你提供乐奇直播下载的攻略信息,本文目录一览:1、奇乐直播最贵礼物2、奇乐直播不充值...
为你提供上映时间一览的攻略信息,《阿凡达2》什么时候上映?阿凡达第一部作品距离现在已...
拯救儿童会谴责说,2021年国内流离失所儿童的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2520万。该组织表示,冲...
小编为大家分享国产卡一卡2卡3卡4卡2022:各种类型题材视频都永久免费提供!相关内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