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智慧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磨刀不误砍柴工"等名言一直是生活中重要的思想指导。在很早以前,中国古人就认识到工具对于劳动事务的重要性。同样的,在战斗中,兵器也成为了战斗力的一种体现。中
在中国古代智慧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磨刀不误砍柴工"等名言一直是生活中重要的思想指导。在很早以前,中国古人就认识到工具对于劳动事务的重要性。同样的,在战斗中,兵器也成为了战斗力的一种体现。
中国古代历史中,对于兵器有着深远且精湛的研究。如吴国的称霸,就源于其兵器的冶炼与锻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明朝的关宁铁骑因为"
三眼神铳"而称雄辽东。
一个兵器的是否先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可是在清朝后期,兵器装备的先进情况并不乐观。
在清朝后期,洋人的军械远远比清朝的兵器要先进,如列强与清军作战时,往往以几人的牺牲获得了战斗的完胜。与此同时,正在南方奋勇作战的湘军,却还使用较为原始的武器与太平军战斗。
直到一次战斗中,湘军遇见了一支大范围装备洋械的军队,并遭遇了重创,才真正意识到"洋械"的强大。可是毕竟是初次遇见,湘军内部却有不同的看法。
湘军围攻南京时"最憋屈"的战斗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湘军领导曾国荃攻下军事重镇安庆,次年五月,即同治元年(1862)率领湘军打倒南京附近的雨花台。
在当时,南京并不叫"南京",而叫"天京",因为这里是太平天国设立的首都。所以湘军只要攻克天京,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将被彻底镇压,清朝在国内的统治也将归于平静。
湘军虽然抵达天京城下,可是太平军的势力并没有被彻底击垮。位于苏州、嘉兴方向的太平军,随时有支援天京的可能,所以湘军只能驻守雨花台,等待战事进一步的发展与转机。
湘军的长期等待,没有等来清军在南京方面的进展,反而等来了苏州、嘉兴方面的太平援军,并遭遇了一场"最憋屈"的防守战。
1、太平军"炮""洞"战术
同治元年闰八月十九日,苏州方面的太平军由李秀成率领,前来支援天京。据当时的书面记载,李秀成"号称六十万众","
旗帜如林,层层排列"。除了李秀成,同年九月初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贤也从嘉兴赶来,前来支援天京。
在太平军的支援部队站稳脚跟后,发现前来进攻天京的清军只有曾国荃一支湘军。为了消灭天京的隐患,太平军向雨花台进军,企图消灭这只不自量力的军队。
为了给予湘军毁灭性打击,太平军使用"
西洋开花大炮","
自空中击下,呼声动地",以"炮"作为主要火力。除此之外,为了打击湘军的军事防御,"开地道,用火药轰官军壁垒",以"洞"直插湘军心脏。
通过"炮""洞",太平军不仅发挥了其装备优势,而且还强力打击了湘军的防御优势。太平军之所以敢于和湘军强硬叫板,是因为太平军装备了不少先进的洋人武器,除了大炮以外还有枪械。
太平军"
专用洋枪,力可及远",由此导致还装备着鸟枪、土枪的湘军无法与太平军正面交战。
2、湘军以"篱""濠"应对
面对太平军在火力上的优势,湘军的火器根本无法与太平军正面抗衡。在同样的距离内,太平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击杀湘军,而湘军却无法伤害太平军半根毫毛。
这便像游戏中开了挂,湘军不得不躲避太平军进攻的锐气。而常年带兵的曾国荃也意识到形势的不妙,所以一直带领湘军进行被动防御。
既然太平军有火力优势,而且大挖地道,那么湘军便深挖壕沟,"
九帅节节严营,濠深垒坚,木桥叠叠层层,亦是甲兵之利",以"濠"减少湘军的损失。为了防止敌人冲锋,减缓敌人的进攻速度,有力保障湘军的外围防线,以五六层"花篱"来延缓战事的发生。
从此来看,我认为湘军的打法还是非常窝囊且憋屈的。当湘军满怀着热情与士气来进攻敌人的"首都",结果还没有起色,便被敌人的精锐部队所包围。而且敌人火器精良,只能看,不能打;只有被动防御,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3、转打"地道战"
湘军无计可施,只能以退为进,降低战斗距离,以让自己的火器还可以起到作用。可是进攻的太平军却不能持久作战,为何如此,主要有三点。
第一,湘军虽然被困,但是太平军并没有切断其粮道。第二,太平军的后勤保障反而被清军所干扰,以至于不能持久作战。第三,太平军远来支援,苏州与嘉兴方面势必遭受压力,主力长期在外可能导致本营的丢失。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太平军只求兵贵神速,早日解决雨花台上的湘军。为了取得快速的进展,大打"地道战"反而成为了最快速的手段。而湘军首领看到如此架势,也是伸手奉陪,与太平军展开了角逐。
通过地道战,湘军的战局发生了转变。从前期被太平军"吊打",到地道战碾压太平军,战斗的方式使太平军的先进武器无法发挥优势。
"抽刃迭刺,聚而歼之","熏以毒烟,灌以秽水",残酷的手段被湘军使尽,导致太平军也吃了不少苦头。最后无奈,太平军啃不下这块"硬骨头",只能无功而返,"泣不成声"。
"洋械"让湘军吃尽苦头
通过雨花台的防御战,湘军虽然战胜了强大的太平军,但是也让湘军吃了不少苦。因为这场战斗,是非常惨烈的,湘军几乎以白刃战的形式,与太平军展开角逐,这在湘军的战斗中是少见的。为了胜利,湘军使用了各种手段,最后才勉强胜利。
同时,太平军的洋械,确实让湘军见了不少世面。与之前的普通太平军相比,李秀成的精锐部队可谓武装到了牙齿。洋械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击杀湘军战士,这无疑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可是古代战斗中,生死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军备上的落后,使不少骁勇的湘军将士成为了冤魂。
1、对"人"与"械"的不同看法
在雨花台战斗后,曾国荃对于洋械的喜爱近乎疯狂。为了获得洋械装备,曾国荃不仅向其哥哥曾国藩无赖讨要,还向李鸿章学习洋械装备的知识与运用。
而坐镇调度清朝战略的曾国藩,对于曾国荃过分依赖洋械的行为,却嗤之以鼻,认为人才才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由此,湘军对于洋械有着不同的看法。
2、曾国荃认为"械"比"人"重要
曾国荃在雨花台战斗后,彻底改变了湘军对于战场的认知。战备精良的太平军曾经以洋械碾压湘军落后的军备,所以其绝不能让这种屈辱再次发生。由此,曾国荃积极学习并装备洋械,企图以洋械直线提高湘军战斗力。
为了获得较大且快速的进展,曾国荃向李鸿章"取经"。而李鸿章凭借淮军的建立,且大部分装备洋械,所以对洋械有着较好的认知。
"非改小枪队为洋枪队不可","仿效洋人步伐,操练洋枪队",成为了李鸿章的建议。正是如此,曾国荃也深信装备洋枪的湘军,可以轻而易举的战胜太平军。
3、曾国藩认为"人"比"械"重要
面对弟弟曾国荃对洋械的大量需求,曾国藩不由皱起了眉头。或许是洋械高昂的经费,让曾国藩为之头疼;亦或是对于洋械的痴迷,有损于大清国威,曾国藩并不看好大规模装备洋械。因此,曾国藩提出了"人"比"械"重要的结论。
为了说服曾国荃,曾国藩可谓"引经据典",用强有力的例子证明人才是战斗力的核心。
如鲍春、
霆超的部队没有好的装备,依旧打赢了太平军;和春、张国樑的部队大规模装备洋械,最终还是被太平军打败。因此"然则将士之真善战者,岂必力争洋枪洋药乎?"有力证明了曾国藩的观点。
历史的结果是相互统一
曾国藩与曾国荃在军队战略的发展上产生了分歧,但是之后的发展并没有造成矛盾。曾国荃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由,大力装备洋械。而曾国藩无奈,只能调度地方军队,从了曾国荃的心愿,大有家庭长辈对幼辈迁就的作风。
在几年后,曾国藩并没有力执己见,坚持自己"人"比"械"重要的观点,而是以国家需要的角度,大力发展本土的军械制造水平。江南制造局、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风生水起,只求"师夷长技以制夷"。
从湘军这段憋屈的历史中可以看到,愚昧与落后确实会让人吃不少苦头。面对装备洋械的强大太平军,湘军以近乎无赖的打法与太平军展开死搏,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即使最后胜利了,这也并非是一场光彩的胜利。从这场战斗中,湘军明白了军事装备的重要性。
落后就要挨打,其实是自然界弱肉强食规则的发展。而洋械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是因为其中加入了科学知识。而在落后的清朝,科学是什么,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西方在军事上的科技产物,成为了遏制清朝发展的有力武器。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科学其实也是一种力量。只有不断的发展科学,自身才能获得科学力量的加成,立足于世界之中。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甲流一定要吃奥司他韦吗,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甲流不吃奥司他韦可以自愈吗...
摸鱼是什么意思,摸鱼是指在水中捉鱼,也指浑水摸鱼,意思是趁混乱时私自捞取利益。现在...
这里有很多热门的内容可以满足用户的观看需求,让用户可以在深夜释放他们的快乐欲望,下...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使用手机 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您可以 1 在手机上细...
《博德之门3(Baldur s Gate 3)》中的影心是游戏里比较早期就会遇到的一个角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