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想把大清门改为中华门,牌匾拆下看到背面后,却放弃了

发布时间:2023-06-28 03:04:30 发布人:hao168

大清门是紫禁城的正南门,妥妥的面子工程,是朝廷的门面,因而更是坚不可摧,富丽堂皇。然而正是这个原因,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人们觉得这个大清门的牌子是该换一换了。这就带来今天的问题,为什么在当初在换掉大清

大清门是紫禁城的正南门,妥妥的面子工程,是朝廷的门面,因而更是坚不可摧,富丽堂皇。然而正是这个原因,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人们觉得这个大清门的牌子是该换一换了。

这就带来今天的问题,为什么在当初在换掉大清门这块牌匾的时候众人却大费周章?孙中山当年又给这座城门楼起了什么名字?当年的这个牌匾为什么不能再用了,工匠在这牌匾后面发现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作为皇城的正南门,大清门的富丽堂皇就可想而知。按照史书记载,大清门布局合理,在建造上又独领风骚,这才能彰显大清王朝的一代雄风。

史料显示,大清门一共有三道瓮城,这显然是应对冷兵器时代的皇城防卫。一般来说,一座城门有一个瓮城就足够了,然而反观大清门居然有三道瓮城,足以可见对皇宫安全的的重视。当然,这样的画面在今天来说已经是难以逆转战局,毕竟人家已经打到家门口,再做无谓的抗争意义不大。

然而在冷兵器时代,像瓮城这样的防护措施还是很奏效的,起码能缓解围困皇城的紧张气氛,为皇宫的疏散和转移争取时间。

话说到了辛亥革命胜利之后,有人提出应该给大清门改换门庭,毕竟封建的清王朝已经覆灭,这也是提振民族精神的一种彰显。

中山先生尽管此时非常繁忙,还是给大清门起了个新的名号,这个新名字就叫中华门。不能不说中山先生的文采是非凡的,中华门这个名号真的是非常响亮,名副其实。

故事就发生在这更换大清门的具体操作上,这样的事当然中山先生是无暇顾及的,因此就交给当时的北京皇宫管理部门具体实施。

于是问题便来了,这首先是大清门的牌匾的材料非常昂贵,是云南也很少出产的楠木。显而易见的是,民国初期,这样的木材很难寻觅,于是大家想起来旧物利用,何不用大清门的牌匾的背面来书写中华门这三个大字?

然而,叫人想不到的是,当工匠们费劲技能把这块牌匾取下来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叫人啼笑皆非,因为这大清门的背面早已有人捷足先登,这上面显赫着四个大字:大明门。这也就是说,这块匾已经没有再利用的价值。

于是这件事层层上报,便到了中山先生这里。在孙中山看来,既然找不来贵重的材质,也就只能一般的材料来替代,总不能把大清门这个位置空下来,再一个说,没有名号这个民国政府也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故事说到这里便有着重重疑问,貌似这样的节奏有点不对。首先是大清朝并不是直接从明朝手里接管的北京城,这中间还有一个李自成的大顺朝。可能有人会觉得李自成进北京也就是个过路店,匆匆进城又狼狈出城,又怎么能顾及到给大清门换名号?

其实人们都是被舆论给误导了,李自成不仅是在北京城呆了将近一年,而且确实想要在这里建都立国。也算是时运不济,后来吴三桂叛变了,引来大清雄师直捣北京,于是李自成一把火烧了紫禁城,这才狼狈逃窜。

这也就是说,满清接手的北京城已经是满目疮痍,这大明门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那么这样一来,即便是有大清门这个牌匾,在它的背面也就不可能有大明门这几个字。

其实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推论,因为有了大清门这个名号,于是人们推测明朝在北京也应该有个名号,于是大明门便被杜撰而来。

这就又带来一个问题,既然这大清门的背后没有文字,又为什么不能在这后面写上中华门这三个大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另外找块木板来写中华门这个名号?难道工匠们在大清门的背后发现什么乾坤?

其实问题很简单,因为大清王朝在制作这块牌匾的时候,正反面都用满汉双文书写了大清门这三个大字,因此上这块牌匾只能够被舍弃,另外找块牌匾来书写了。

在历史上,其实大清门的牌匾被动过好几次,辛亥革命之前,大清门是清皇城的正南门,是用满汉双文书写的大清门横匾。后来孙中山领导民国革命,也就是辛亥革命成功后,清廷退位,于是大清门就开始成为中华门,这个名号就是中山先生亲自确定的。

再往后,张勋复辟,于是中华门又换回原先的大清门。搞笑的是,没过几天,张勋的辫子军被赶出北京城,于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复辟闹剧草草收场,大清门又变回中华门。

按照史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华门依旧是屹立在正阳门的北侧,这也说明这个两个皇城的门是并列的,在一个维度上,也就是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

那么现在要是想参观曾经的中华门也就是原来的大清门,那你在北京就难是实现这个梦想了。因为曾经的中华门这座城门,后来已经成为毛主席纪念堂所在地。

当然,你也可以到南京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明门,其实在朱元璋时代,南京就已经初见南大门这样的建筑,只是当时的名字叫大明门,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城正门,也叫国门。人们在北京推断的所谓的大明门就在南京,而并非在北京,而当时的北京仅仅是朱元璋的儿子的一块封地,与京城毫无瓜葛。

今天我们通过大清门这块牌匾的今生往事的回顾,其实就是说明一件事,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不是什么力量所能够阻挡的,就像中山先生给大清门换名号一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的伟大进程。

当然传说中的大明与大清合用一个牌匾,也不过是彰显华夏的勤俭节约的一种美德,这并没有错。但问题是,史料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不能以讹传讹,误导视听。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