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镇南关大捷与南洋、北洋之争中究竟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28 10:06:59 发布人:hao168

公元1883年,法国侵略越南,作为越南宗主国的清政府为保护越南,与法国宣战,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清朝,清军节节败退。清廷启用了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领导镇南关的抗法斗争。中法战争1885

公元1883年,法国侵略越南,作为越南宗主国的清政府为保护越南,与法国宣战,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清朝,清军节节败退。清廷启用了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领导镇南关的抗法斗争。

中法战争

1885年3月,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甚至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倒台。面对大胜,主导清政府外交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却主张乘胜求和。

中法战争

在英国的调停之下,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展开会谈,最终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该条约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拱手让人,越南从此脱离了中国,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天津条约签订后,国内舆论大哗,于是有了著名的“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说法,大家纷纷视李鸿章为卖国贼。愤怒的左宗棠评价李鸿章说,“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李鸿章

左宗棠对李鸿章镇南关大捷后“乘胜求和”的评价,其实也延续了南北洋之争。湘军、淮军“、楚军等地方汉族团练武装,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中势力逐步强大。这些汉族地主武装的首领们也纷纷成为了清廷的封疆大吏。

淮军的领袖李鸿章成为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而留在南方的湘军将领,如左宗棠、沈葆桢、刘坤一等人,都曾先后担任过南洋大臣。

左宗棠和李鸿章

由于权势和利益的争夺,再加上清廷从中挑拨,南洋、北洋两个集团一直明争暗斗、几乎势如水火。从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海防、塞防之争”,到北洋水师独吞400万两海军军费,再到南洋水师截留北洋舰队的船只,两大集团为了利益,争斗几乎到了白热化。

那么,在镇南关大捷和南北洋之争时,李鸿章到底有没有卖国行为呢?很多人认为面对镇南关大捷的重大胜利,李鸿章所谓“乘胜求和”,直接导致中国失去了越南,其行径与卖国无异。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李鸿章

虽然在老将冯子才的带领下,中国取得了镇南关大捷这一辉煌胜利。但是镇南关大捷之后,法军在越南的主力仍在,反而清军损失惨重,作为主力的刘永福黑旗军甚至不足500人,清军此时已没有足够实力与法军继续战争。

再加上此时法国舰队对台湾进行围困,台湾岌岌可危。为了保护台湾,也看到了清军的弱势和法军的强大,李鸿章主张求和,以减少损失,并不能说毫无道理。李鸿章面对大胜求和的态度,虽然显得软弱,过于悲观,也暴露了他对列强的软骨病,但显然并非全然卖国行径。

李鸿章

而南北洋之争,则完全是两个利益集团之争。为了彼此集团的利益,他们互相扯后腿儿、下绊子,甚至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虽然南北洋之争中,李鸿章并无直接卖国行为,但他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做法,实际与卖国无异。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