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臣姚启圣,收复台湾有功,为何康熙却恨不得杀了他

发布时间:2023-06-28 11:39:47 发布人:hao168

康熙年间,百姓们生活安定万世太平。能成就这样的太平盛世,不单单只是有一个好的皇帝,为国尽忠的官员们也是居首功的,不世之臣周培公就是一个例子。为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最终却被发配到了苦寒之地,皇上担心臣子立下

康熙年间,百姓们生活安定万世太平。能成就这样的太平盛世,不单单只是有一个好的皇帝,为国尽忠的官员们也是居首功的,不世之臣周培公就是一个例子。

为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最终却被发配到了苦寒之地,皇上担心臣子立下大功,功高震主、起兵造反,所以往往立下赫赫战功的官员们最终都会被皇上发配出去,加紧防范,以免对皇权产生威胁。

皇太极毕竟是满族人,入关后不愿重用汉人,康熙自然也是这样,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得康熙重用的汉人就三个,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

周培公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为康熙推荐了姚启圣,正值国家收复台湾用人之际,康熙理应重用此人解国家燃眉之急。可是顺治帝曾下令,对姚启圣永不录用。

姚启圣做了什么让爱惜人才顺治下这样的圣旨呢?康熙又是如何重新重用他的呢?他的能力配不配的上周培公的推荐呢?

今天就让我们就跟随姚启圣的脚步体验一番大起大落的人生。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各位新来的用户别忘记点点关注,不会错过精彩往期内容。

姚启圣可真不是个一般人,别人的官都是越当越大,而他却是越当越小。在顺治年间曾官至二品福建巡抚,却降至九品司厩宫,这样的起落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姚启圣这个人与周培公一样,身上有文人的傲骨和清高,他不愿与那些趋炎附势的官员同流合污,屡次不服从上级的命令,总被那些看不惯自己的人弹劾。

在知道周培公立下平定三藩之后被康熙发配到偏远地区,姚启圣看透了清朝的虚伪和利用,他更不愿意为清朝效力了,一路被贬至苦寒之地当他的九品芝麻官,康熙甚至下令对姚启圣永不录用。

这司厩宫说白了就是一个看马场官,在冰天雪地里,姚启圣一个人掌管着这个马场,他既是老板也是员工,一个人没有官场的险恶、陷害,也算的上是悠闲自在,就这样过了几十年。

当时康熙正有意要收复台湾,无人可用之际周培公推荐了姚启圣,康熙知道姚启圣的能力不在周培公之下,却十分犹豫。

他知道这个姚启圣对清朝对自己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自己还下令永不录用姚启圣,重新启用姚启圣可谓是困难重重。

可在国家面前,这些困难都必须克服。姚启圣被自己贬到了马场里看马,康熙不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样的态度,就派自己身边的太监李德全去探探姚启圣的口风。

李德全可是康熙身边的红人,在宫里被人奉承惯了,到了姚启圣这里自然就要摆摆架子,刚到姚启圣的地盘就欺负妇女小孩。

姚启圣最看不惯这些仗势欺人的人了,就报复性地将李德全惩治了一番,李德全在姚启圣这里占不到上风。

康熙恼怒李德全的仗势欺人,更对姚启圣的目中无人恨之入骨,康熙随便给姚启圣安了个罪名将他丢进了监牢。

在监牢的日子,姚启圣过的是舒适,每日酒足饭饱之后就是睡到自然醒,闲来无事就吐槽一下朝廷的错处,只是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

康熙知道作为读书人的姚启圣,最擅长的就是雄辩,试想一下,空旷的监牢单单只有一个人说而无人应答,对于姚启圣这样能言善辩的人是最大的折磨了。

康熙这招在于诛心,想借此挫挫姚启圣的锐气。姚启圣在寂静万分的监牢里要崩溃了,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康熙担心年迈的姚启圣在囚车里撑不住冰天雪地的寒冷,特意命人将姚启圣叫进自己的马车中。

康熙毕竟是皇帝,姚启圣见了毕恭毕敬的跪在马车的一角,马车上的火炉缓解了姚启圣身上的寒冷,他转眼就盯上了马车上的书籍。

姚启圣再怎么也是读书人,书籍对他的吸引力是最大的,康熙看出来了姚启圣的意图,对他说“允许你看朕的书”,姚启圣喜出望外 ,拿起书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时间马车上只剩下了翻书声。

临下车的时候,姚启圣把自己没有看完的那本书揣到了自己的怀里,深夜了还借着微弱的灯光废寝忘食的读书。

康熙忧虑台湾一事夜不能寐,在外面站了许久,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姚启圣的帐篷里,姚启圣正安安静静的读书。

康熙冷冷地对他说了一句“朕恨不得杀了你”,这是为何?康熙一向惜才,怎么会对有经纬之才的姚启圣说这样的话呢?既然这么恨他,康熙又为什么要重用他呢?您别急,我们慢慢说来。

康熙的这句话让姚启圣十分疑惑,应声跪地说“罪臣不知何处做错了让皇上想杀了臣”,康熙直指姚启圣的罪不在行、而在心。

就像是康熙不愿重用汉人一样,身为汉人的姚启圣自然也瞧不上满族人,满族的刀枪剑弩怎么比得上流传千年的孔孟之道,姚启圣就是这样的想法。

听着康熙入木三分直击要害的评价,打开了姚启圣本来防备的心,康熙接着说“别看你现在恭恭敬敬的跪在朕的面前,在你心里未必瞧得起朕”。

对于姚启圣这种不可一世的人才,想杀他们保留尊严,又因为他们的才能不得不留下他们的性命,康熙真是无可奈何。

康熙接着说“朕在心里已经把你杀了一千遍了 ,但是朕不能杀你”,其实在这个时候康熙就决定,无论姚启圣能不能为自己所用,都不会杀他。

不愧是千古一帝,有如此的心胸和气度,姚启圣折服于这样的康熙。这一夜两个人互诉愁肠,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康熙邀请姚启圣参加明天的经筵日讲。

夜晚,圣驾回京,北京城内寂静无声,没有暴乱、没有难民,百姓们都有所依靠,这样的景象全都依赖于康熙的圣明。

这一路走来,看到百姓们的生活,姚启圣心中对康熙大有改观,清朝在康熙的手中愈发的繁荣昌盛。

姚启圣也没让康熙失望,在第二天一大早的经筵日讲中,他提出关于收复台湾的‘三必剿三必抚政策’让人赞不绝口,姚启圣向康熙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决心录用姚启圣的康熙立刻烧了顺治帝永不录用的折子,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全权负责收台事宜,这无疑是对姚启圣最大的信任。

姚启圣得到康熙如此重用,朝中有些官员暗中弹劾姚启圣的大有人在,只是还没有找到他的把柄。既然要收复台湾,就一定会有战乱。

为了不让无辜的百姓受战争的牵连,只好让福建等地区的民众迁往内陆。民众们怎么知道朝廷要收复台湾的政策,他们只知道有人逼迫他们离开家园,他们要守护家园,对抗姚启圣,一时之间民怨四起。

朝中有官员开始恶意弹劾他,有些莽撞无知的村民还去刨姚启圣家的祖坟,姚启圣心痛万分。

自己是为了他们好却遭到如此报复,可对于这些村民,姚启圣并没有抓起来问罪,他选择了原谅、宽恕,他知道百姓心中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

在姚启圣真心诚意的劝说下,福建民众也被感动了,他们的撤离为后续收复台湾海上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期间,朝廷重臣明珠和索尔图没少为难姚启圣,面对这两个官场老狐狸的故意刁难,姚启圣沉稳淡定,在双方施加的压力下保全自己,更保证了收复台湾策略的实施。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台湾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姚启圣在这期间为了收复台湾受了太多的委屈,一日都不敢忘祖国统一的大业。

台湾成功回归后,姚启圣应当加官进爵、纵横朝野,可他拒绝了康熙的盛情邀请,向康熙请辞回家养老,这就体现出了姚启圣的聪明之处。

在朝中待的这几年,姚启圣深知官场的尔虞我诈,他骨子里文人的傲骨,使他不愿成为明珠、索尔图那样的人,更不愿步周培公的后尘。

何不自己主动请辞回家养老,为自己争取一个安静祥和的晚年生活,这是其一;其二,荣华富贵,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来说,早已是浮云了,有时间不如捧着一本书细细地看,慢慢地斟酌,比在这官场轻松自在好几倍;

其三,自己是汉人,汉人立下如此大功,皇上定会心存忌惮,满洲的权贵更是会不断地打压自己,与其被发配到偏远地区,还不如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安静养老。

康熙素来爱才惜才,面对着这个让自己又爱又恨的姚启圣,即便是心中在不舍,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只不过康熙没有让他回家,而是将杭州的行宫赏赐给他并赐他为‘西湖侯’,包括行宫中精美的典藏书籍一并送给他。

这样的大功臣康熙还是有忌惮之心,皇恩浩荡之下免不了的就是监视,这对于姚启圣来说也不过是个形式。

姚启圣在晚年还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一生算是圆满了!历史上真正的姚启圣的结局就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圆满了。

台湾成功回归后,姚启圣就留在了福州,没过多久背部旧疾发作病逝了,享年六十。这个老头的一生起起落落,尝尽世态炎凉、百味人生。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圆满结局算是为他弥补了遗憾吧,这个老头永远地留在了自己守护的那片土地上!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