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临终前留下遗诏,子孙后代不得动他,乾隆一上任就把他给杀了

发布时间:2023-06-29 09:33:56 发布人:hao168

文 | 陈飞提要:封建帝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创造出来了天赋皇权这样的说法来欺瞒百姓。可是,有时候皇帝自己的做法便会影响到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比如说先帝和继位者施政方针相冲突,岂不是打了先帝的脸,让老百

文 | 陈飞

提要:封建帝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创造出来了天赋皇权这样的说法来欺瞒百姓。可是,有时候皇帝自己的做法便会影响到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比如说先帝和继位者施政方针相冲突,岂不是打了先帝的脸,让老百姓看皇权的笑话吗?所以,为了维护这样的皇权,继位者往往是不会推翻前人的做法,最多也就换个解释,很少有直接对着干的。想当初明成祖朱棣造反的时候,攻打铁铉镇守的济南不也被城门上的朱元璋画像给吓得半死,不敢大炮齐鸣。先帝的话语,即便在他驾崩后也十分重要。

可是,清朝的乾隆皇帝继位后,却公然违抗雍正的遗诏,将一个秀才凌迟处死。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冒着忤逆先帝的舆论风险来杀一个小小的秀才呢?雍正又因为什么特意下诏,保护这么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小书生呢?我们今天就要来说手,清朝时期反清复明小人物,曾静。

曾静,出生于1679年,永兴县人,号蒲潭先生。曾静小时候十分聪慧,读起书来便如同今天的学霸一样,可在科举考试面前,他却跌了不少跟头。多次的考试失利让曾静放弃了这么一条为官之路,向来性情迂阔,喜欢道家学说的他明白自己不太可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了。于是,他就是在县里当了个学生员,专门教授为生。原本呀,曾静这一生可能就在小县城里不显山不露水了,可这冥冥之中,便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吕留良画像

曾静当初在靖州应试的时候阅读过清朝思想家吕留良的文章,其中有论“夷夏之防”等语。所谓“夷夏之防”,是中国古代主张严格民族界限、尊崇华夏、鄙薄其他民族的理论。具体表现为对异族人保持警觉、防备,还有禁止与外族通婚等。禁止我方先进文化传入外族,也警惕外族不良风俗对我方的影响干扰。曾静了解其中故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还特意派门人衡阳张熙专程去浙江吕家访求书籍。吕留良虽早已死去,但其家中留有的多种书籍尽数交给了曾静,曾静反清复明思想由此而生。

很快,康熙皇帝驾崩,雍正帝即位,民间多有传说雍正乃是阴谋夺取帝位之事。曾静听说后,便以为清朝的命数到此为止,可以借助这件事来煽动他人造反,推翻清朝统治。这时候川陕总督岳钟琪手握重兵,却不为朝廷信任,曾静认为可以引其为外援,便派人投书信于岳钟琪,其中列举雍正帝各种罪状,力劝岳钟琪反清。问题是,岳钟琪纵然心有不满,却也无造反的胆色。曾静的书信在他看来并非造反的好时机,而是在雍正帝面前表忠心的好时机。于是,他马上向雍正帝揭发曾静罪行,雍正帝随命搜查吕留良、严鸿逵、沈在宽各家书籍,连同案内有关人员押解进京,亲自审问,曾静承认轻信流言,妄论国事,为留良等所误。

雍正帝在审问过后,觉得这曾静不过乡曲“迂妄之辈”,不足为大患。可吕留良的言论的确是棘手的,如果不加以处理,思想扩散后会极为不利于清朝统治。所以雍正将曾静收集的吕留良著作全部烧毁,同时大兴文字狱,控制国内舆论、思想。为了展现雍正帝的仁慈,曾静这样的小角色便留下了一条性命,雍正还特意下诏,要后代保他平安。

这可惜,乾隆帝即位后可没说过要留他性命。方才登基不就的乾隆当即对文武百官说:“曾静大逆不道,虽处之极典不足蔽其辜!”看来,乾隆对思想的掌握要比雍正还厉害,这皇帝的安全感真是跌倒了低谷啊!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