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洋到民国,有个基因一脉相承,北伐战争是根源

发布时间:2023-06-29 16:08:17 发布人:hao168

北洋时代是中国近代史绕不开的话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就在中国大地混战十多年,最后在蒋介石北伐军讨伐下,受到沉重打击,可是军阀基因一直存在。为何军阀基因一直存在,北伐战争其实才是根源!在北伐战争之后,

北洋时代是中国近代史绕不开的话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就在中国大地混战十多年,最后在蒋介石北伐军讨伐下,受到沉重打击,可是军阀基因一直存在。

为何军阀基因一直存在,北伐战争其实才是根源!

在北伐战争之后,曾经扛旗的吴佩孚、孙传芳都成了过去,唯留下奉系张作霖,时隔不久后,张作霖枉死皇姑屯,东北易帜,中华民国才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嗯仅仅形式上而已!

如此一段历史,就是北伐战争的结果,和后续民国的简写,可真相到底如何?

(袁世凯死后混乱的北洋军阀)

让我们将时光回溯到民国政府北伐前后那几年时光,就能看出迷雾背后真相。

北伐军攻击的主要军阀大家都知道,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家!

可在当年的中国,军阀可不仅仅只有这三个?为何瞄准这三家打?

其实背后原因也很简单,中国有句古话叫:联弱击强。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属于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 他们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中原、华北、江浙,东北,占据的地盘好了,当然成众矢之的。而且就关系而言,他们虽然矛盾不断,却也算同气连枝,都是北洋之后,打来打去都留有余地。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基于这么强大的实力,和微妙的关系,对于当时剩余军阀而言,即便联合起来进攻,实力也不过和他们在伯仲之间而已。

如此博弈环境下,在三大军阀分出胜负后,这天下,鹿死谁手也就显而易见了!

按简单博弈论而言,三巨头是最大威胁,剩余军阀最佳选择,不是各自为政,而是联合进攻。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个威望足够的吹哨人,去做头头,扛起旗帜打仗!

由此才有民国政府,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伐军阀”名义下,进行的北伐战争出现。

口号上的伟光正,其实质不过一场军阀联合作战争夺地盘的举动而已。

以这个动因为诉求,才有民国政府在开战前除了黄埔军校抓紧练兵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联合军阀的举措出现!

(曾经的中国第一人吴佩孚)

至于联合的对象,根据时间段形势的不同,也发生过变化。

1920-1924年,黄埔军校还未建立,这时间段内势力最强的军阀,无疑是连续打赢“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进而志得意满的直系军阀。

曾经登上《time》封面的吴佩孚,无疑是当时中国第一人。

当时的直系军阀也确实如此,控制了北京政府的直系,势力最大地盘也最大,有了实力,又有统一冲动的吴佩孚,开始了对于皖系卢永祥(浙江督军)、奉系张作霖的打压政策。

当时被打压的卢永祥和张作霖,都成了民国政府外交重点,目的则是联合讨伐直系,原因吗也很简单,谁最强就灭了他丫的。

(第二次直奉战争)

可随着时间流逝,军阀混战的继续,到了1926年,形势又发生了转变。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痛定思痛的张作霖,通过整军备武编练新军,击败了直系吴佩孚,率军进入了北京城,控制力中央政府。

与此同时,皖系军阀孙传芳也不甘示弱,乘势将直系吴佩孚打的满头包。

这场混战后,原本一家独大的直系,势力消接不少,北方成了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三强鼎立局面!

(黄埔学生军)

一家独大、两虎相争、三足却能鼎立。

张作霖的奉系即便强如猛虎,也难以一口气吞掉皖系和直系,就在他们纵横捭阖时刻。南方的国民政府也通过黄埔军校的建立,势力节节壮大,目标依旧是北伐。

民国政府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占据中国最富裕的江浙地区,进而控制中央,成中国最强势力。

在这一战略诉求下,原本计划中的联合奉系、皖系打击直系,成了专注于攻击直系,皖系占据的江浙中原区域,进而威慑奉系军阀。

按照作战目标而论,北伐军的诉求无外乎长江流域及北京政府。

(中美合作蒋介石翻身)

由此可见,北伐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消灭全部的军阀,而是在消灭最大对手直系皖系后,成中国最强军阀,进而步步紧逼,成就统一的中华民国。

原因吗,也很简单。

第一:实力不够,没办法全部消灭。

第二: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军阀之间矛盾寻找盟友,可以顺利达成战略目标。

基于此战略目标,才有北伐军构成的复杂,也正因北伐军构成的复杂,才有民国时代貌似统一却山头林立的情况出现。

先看看北伐军如何组成的。

北伐军一共有八个军组成,可是却从不是铁板一块,反而山头林立。

第一军:黄埔学生军组成,算民国政府正儿八经嫡系部队。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属于建国湘军势力。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军队组成以建国滇军为主。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军队组成是建国粤军。第五军:福建军阀,第六军:湖南攻鄂军,第七军:桂系军阀,第八军:湘军唐生智部。

以上就是北伐军所有兵力的组成。

除了第一军属于根红苗正的国民政府武装力量之外,其它都是各个地方军阀的军队。

(构成复杂的北伐军)

简而言之,当年的北伐军与其说是一只军队,不如说是一个股份公司。

在这个股份公司中,国民政府属大股东,其它派系属小股东,所有小股东在大股东带领下打仗。

由联军的组成,就能明白,胜利之后的同仇敌忾,甚至铁板一块就是个伪命题。

也正因为这复杂的组成,才有了北洋军阀前期势如破竹,却在短短九个月之后分裂成了武汉和南京两个国民政府并列局面出现的现实。

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分道扬镳,其实就是北伐军的第一次分裂。

最后蒋介石通过高超的政治手腕,在获得了江浙资产阶级支持后,在中美结盟(蒋介石宋美龄)之后,将分裂的北伐军又一次统合起来。

由此,才有了北伐军的胜利。

(节节胜利的北伐军)

不过这胜利看上去光辉无比,却也因为北伐军股份制组成的根源,埋下了后续分裂甚至混战的引子。

北伐战争结束不久,原本组成北伐军的八个军分裂成四大派系,他们不满与蒋介石获得了最高权力,开始了争权夺利的内讧,最后在蒋介石获得全国政权,施行编遣裁军政策后,引爆了全部矛盾。

原本就貌合神离的四大集团中央军、晋绥军、西北军、桂军,这原本北伐军中的大小股东,开始了厮杀,联合打击民国政府,这才是中原大战爆发根源。

(中原大战)

大家打来打去,最后狡猾的蒋介石获得了张学良的帮助,成了最终的胜利者。

蒋介石集团稳固了民国政府带头人身份,可是要完全彻底的消灭军阀割据,对于蒋介石而言,又是个伪命题,即便他曾经做过不少的努力。

比如,围剿红军时,蒋介石就大兵压境以围剿为名,收缴了贵州地方势力的军政大权,中央军入滇、入川,也完成了对云南和四川的部分渗透。

比如,针对冯玉祥西北军,通过人为引导,制造了韩复渠这个原本西北军阀占据山东。等韩复渠占据山东后,又扶持胶东王刘珍年,让韩复渠和刘珍年互相消耗。

这一手蒋介石不仅对西北军用,对于进入中原之后的东北军蒋介石也用过。

总而言之,蒋介石是谁的势力威胁最大,就使分化打压之策,让他们不能铁板一块,影响自己的地位,只要他们名义上臣服,势力不足与威胁中央,就暂时放过不管。

话说回来,蒋介石其实想管也管不了,他怕自己压迫太甚,什么西北军、东北军、晋绥系、桂系、粤系、滇系、川军和西北三马群起而攻之,最后自己成了众矢之的。

哪时的民国政府,在中国的地位就如春秋时候霸主国一样,占据中央政府名义,有了号令天下的资格,可政令只能在江浙、长江流域和直属区有用,出了直属区域,就是大家商量着办。

由此可见,四分五裂的北洋,成了四分五裂的民国,就是这根源深处的分裂基因决定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股份制公司构成而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