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女王丽红:24年前爱上黑人小伙远嫁非洲,如今她过得如何?

发布时间:2023-06-30 09:25:40 发布人:hao168

引言《诗经》中有一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不在乎世俗眼光,勇敢地追求真爱呢?1996年出生北京的王丽红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

引言

《诗经》中有一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不在乎世俗眼光,勇敢地追求真爱呢?1996年出生北京的王丽红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往无前、不顾现实羁绊,执意远嫁非洲,究竟是出于一时冲动,还是遵循内心情感召唤,后来的结果呢?

01

清华毕业的王丽红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才女,可就在24年前,她不顾社会对她的议论和质疑,毅然抛下北京车水马龙的生活,嫁给一个叫苏玛的非洲农村小伙,跟着他背井离乡,远渡非洲,开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王丽红的老公苏玛来自的乌干达一个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在那个村落中男人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而女人则是男人的附属品。在公开场合,只有男人才可以坐在椅子上,而女人只能选择跪坐在地上。在这样落后的社会中,女性几乎得不到任何的尊重,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王丽红的公公一共有十几个妻子,而她第一天进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快速认识这十几个妈妈。

在这个小村落中,大部分人都信奉伊斯兰教,为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王丽红不得不和其他的妇女一样戴着头巾生活。中非的不同国情和风俗还远不止这些,但我想最让她难以忍受的还要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所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女青年,远嫁条件艰苦的非洲,即使放到社会思想更加开明的现在来看,也会饱受社会非议。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让王丽红的父母对这门婚事始终持反对意见。当时王丽红的父母为分开苏玛和女儿,甚至还将女儿带到日本,以此让苏玛知难而退,谁知苏玛却执着地追到日本,让王丽红一家人见识了他的决心。

02

无奈之下,王丽红的父母也只好默许两人的婚事。嫁到非洲后的王丽红,渐渐适应在乌干达的生活,并在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市郊创建鲁杨子中学。她在学校教学中融入了许多中国文化的特色教育,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以及和非洲学子的喜爱。

后来的鲁杨子中学发展得越来越好,也积攒了不错的口碑,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一所中学,而作为鲁杨子中学的创办人王丽红,也被当地人亲切称为“王校长”。随着鲁杨子中学进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和繁琐。

王丽红一时间觉得分身乏术,难以适应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但就算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也仍旧没有放弃,始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每当她看到学生在学习上获得的成就,心中便会升起一种欣慰和骄傲。

03

回忆24年的非洲生活,这期间有苦也有甜,但王丽红从未因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反而在贫瘠的土地上越挫越勇、艰苦奋斗、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为非洲人民做出许多贡献。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远嫁非洲的举动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

也许我们在平时做决定时,也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而那些外来的声音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让人难以坚持自我。王丽红的故事却告诉我们,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全力以赴,而不要被外界舆论所影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别人的意见对于我们并不具备有实践价值,试想一下如果王丽红当初迫于现实压力和舆论攻击,她是否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人生都应该由自己做主,活出自己的精彩。

结语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把握,而不是把决定权交给旁人,就算最终的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没有尝试过就永远会在自己的心中留下遗憾,勇敢的承受也好过终生缺憾。不如就抱着《孟子·公孙丑上》中所写,“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大胆走自己的路,不要在意旁人言语,只管浩然前行。

参考资料《诗经》《孟子·公孙丑上》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