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强兵湘军,曾国藩如何用儒家思想指导和管理湘军?

发布时间:2023-07-01 10:49:43 发布人:hao168

曾国藩是晚清的一位大红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身上的标签有很多,他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战略家,更为重要的,他是湘军的创办者和管理者。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只有两个东西最必

曾国藩是晚清的一位大红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身上的标签有很多,他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战略家,更为重要的,他是湘军的创办者和管理者。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只有两个东西最必须最重要,一个是钱一个就是军事实力,所以曾国藩的湘军也算扼住了国家命运的咽喉。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实有其帅也必有其兵,我们从曾国藩的品行做法就可以窥见湘军的管理。

第一:湘军

湘军原本指湖南的地方军队,因为作战英勇也有湘勇之称。湖南因为距离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比较远,一因此一直以来都处于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状态。湖南的官僚和团练的兴起和太平军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平军向两湖地区挺进,湖南的大地主也就作势而起操练了起来,这大概就是湘军产生的一个社会背景。

湘军并不是只指曾国藩所领导的那一支,但湘军的嫡系则专门指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大概有四个分支,江刘系(以江忠源、刘长佑为首)、曾胡系(以曾国藩、胡林翼为首)、王左系(以王錱、左宗棠为首)、以及湘籍以外督抚驱遣的湘籍将领。对于湘军的数量也一直众说纷纭,从12万到50万不等,这主要也是因为计算者囊括的范围有较大的出入。

湘军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①湘军内部具有很强的封闭性,简单来说就是分支和分支之间互相不服气,曾国藩在曾系部队是一个领队的,是一个头子,但在别的分支的话语权则大幅度下降,可能一个普通的士兵都能直接怼他。正如史学大家范文澜所言:“曾系湘军只服从曾氏兄弟(国藩、国荃),左系湘军只服从左宗棠一人,淮军只服从李氏兄弟(鸿章、鹤章、昭庆)。曾国藩地位高,指挥淮军,仍需通过李氏兄弟;左李互不相统,更不能统曾系湘军。”

②湘军的破坏性非常大,像极了土匪。范文澜总结道:“贼匪逊湘军的残暴,野兽逊湘军的贪婪,贼匪兼野兽,才是湘军的真面貌。……事实上湘军攻破一城,就是屠灭一城,也就是洗劫一城,所谓‘城破时,百物同归于尽’。”范先生总结的非常到位,湘军的风评在外确实非常的一般。

③湘军内部裙带关系十分严重,裙带关系说白了就是关系户,在湘军内部很容易便找到很多互相之间“有关系”的人。太平军作战之时,江忠濬、江忠济、江忠淑兄弟三人皆因哥哥江忠源而从戎建功,湘军中的名将李续宾和李续宜、刘腾鸿与刘腾鹤也都是亲兄弟。而且在湘军的低级军官和下层的士兵中也有很多是朋友、师生和亲戚等的关系。

④湘军的战斗力并不高,湘军在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著名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大败阿古柏侵略军。但当时的情形可能并不如我们想的那么英雄,并不是在万分危难之时湘军及时出手,救新疆于水火之中。但我们要知道的是,阿古柏和湘军一样是一个“土匪”军队,而且整体实力还比不过湘军,所以这个胜仗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谭嗣同评价说:“中国之兵,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割其民则有余。自屠割其民,而受大爵,膺大赏,享大名,瞷然骄居,自以为大功者,此吾所以至耻恶湘军不须臾忘也。”

第二:曾国藩

曾国藩是一个十分有魅力的人,魅力大到近代国共两党的领袖都是他的小迷弟。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评价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无疑在品格修养,政治军事,文学著作,发扬儒志等方面成就不朽。

曾国藩并不是成功人士中最常见的神童,相反他真的非常的笨。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儿彻夜背书,颠来复去就那几句都没有背会,本来在暗处想要偷盗的小贼最后等到没有耐心,冲出来把书背了一遍便扬长而去了。我们把这个当做一个玩笑一个笑话,但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而且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曾国藩不聪明,但是刻苦又坚持。当时的人们依然把科举当做自己出仕和成功的唯一重要途径,他接连几次考试都没有收获,最终凭借坚持茅塞顿开,等来了机会也等来了成功。

近代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借鉴西方向西方学习,而开创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这也体现出了曾国藩的前瞻性和领导能力。《论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真正能做到且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而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曾国藩每天必定会静坐,在静坐的过程中回想自己一整天的所做所为所言所感,他会集中注意力做到知行合一,外界的诱惑和冲突再多他也能时刻的清楚自己的形势认清楚自己,这是越走的高的人越需要的一种对待自己的方式。

曾国藩著有《曾国藩家书》,而且已经被出版和分析,家书中彰显了曾国藩的为人之道简朴之行和教育子女的智慧,有很多值得人深思和敬佩的东西。蒋介石的床头常放两本书,一本是《曾国藩家书》另一本是《圣经》,他也曾谈过《圣经》是妻子宋美龄所不可少的读物,而《曾国藩》家书则是自己的精神食粮。曾国藩身在高处却能自律,可以过万花而不沾染毫分,他的诚信他的坦然都是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后来人所研究所学习。

曾国藩把自己的品性和思想灌输到了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在湘军的挑选管理上。

第三:曾国藩和湘军

首先,曾国藩组建属于自己的湘军的时候太平军势力已经发展的非常庞大,它已经攻克了南京,并且手下的士兵也是个顶个的精锐。所以曾国藩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他在挑兵选将上就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

将是领军人物,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曾国藩对将的要求就十分高。他提出来了四个要求: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总结来说就是既要有勇有谋,也要有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诚之心。儒家为什么能在封建社会中久经不衰,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它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政权,儒家是讲究忠君的。将士的选拔也体现了为民之道,所谓君舟民水,民组成社会的个体单位,是国家得以存在的血液来源,所以为民奋斗为民请战才是真正的顺民心得民意,才能承天,才能达到建军作战的意义。

儒家的核心也不过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如果仔细分析,你会发现曾国藩在管理湘军的每一位士兵处理湘军的每一件事情上就是用的这“九字方针”。

曾国藩信奉和发扬传承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之首便是仁,他认为:“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他对待家人对待湘军中的每一个士兵都体现了仁的思想。曾国藩总是宽厚待下,以一个兄长的姿态对他们好生教导,但是军营中军纪必然是不可以缺少的,这也可能是湘军内部军纪散漫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曾国藩的仁厚待下也并不是没有收益,他换来了将士们的尊重信服和忠诚,换来了整个军队内部的相对和谐和稳定。

曾国藩对待下面的仁义礼智信除了直接影响以外还有侧面的鞭策,倘若你身边一直有一个大儒,最后你即使成不了小儒,也会在行为规范上向其靠拢。曾国藩对待清朝是绝对忠诚的,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忠诚,他对待清朝的那一片赤诚之心是摆在明面上的,所以他培养出来的将士也多是忠贞之士。曾国藩还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同时他把他的积极乐观传递给了自己部队的每一层士兵。湘军曾经面临过一个低谷时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是这看似消极的字眼被他变成了屡败屡战,一下便变成了激励的话语。曾国藩知道苦难对于人生活的意义,生死之危固不常见,挫折本来就是你我的天命,这一点曾国藩看的十分透彻。

他重新梳理了练兵方略,制定培训提升计划,兼顾文武。带兵打仗,攻心为上,对内,曾国藩以儒家理念,仁义礼智作为他创业团队遵循的宗旨,且绝对做到以身作则,小到不贪军中一厘,大到砥砺家国情怀。满清绿营八旗的即战力相比于湘军不可同日而语。

曾国藩给予后世的东西还有很多,他是一个领袖级别的创业者,他以内质这种不会变化的东西去应对外部所有可能变化的东西。不论是湘军的治理还是曾国藩百变的人生,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智慧所在,把握住思想内核,才能把握住致胜的关键!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