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临终前,留下传位遗诏定下新皇人选,不是光绪而是另有其人

发布时间:2023-07-02 09:03:19 发布人:hao168

自雍正创立秘密立储制后,其后的皇帝都遵行这一原则将中意的皇子写在纸上,一份藏着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一份藏在随身携带的小金盒内,临终之前将金盒交给顾命大臣,然后将正大光明匾后的那份进行比对,如果一致,这

自雍正创立秘密立储制后,其后的皇帝都遵行这一原则将中意的皇子写在纸上,一份藏着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一份藏在随身携带的小金盒内,临终之前将金盒交给顾命大臣,然后将正大光明匾后的那份进行比对,如果一致,这个皇子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到了同治时,情形就不一样了,他英年早逝膝下无子,那么他会不会效仿先祖,留下传位遗诏呢?如果有,这个人选又会是谁呢?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同治时期其实真正掌权的是慈禧太后,对于即位人选同治应该没有发言权。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同治皇帝对慈禧的专政非常反感,对自己的傀儡地位深感无奈,为了将慈禧置于太皇太后的高位,同时也为心爱的皇后阿鲁特氏安排出路,所以他有可能会写下传位遗诏的。

关于人选一直存在三种说法,一是立载澍为帝。载澍是康熙帝长子允褆的五世孙,时年五岁,因此立载澍为帝,似乎并不能达到抵制慈禧垂帘听政的目的。

二是立恭亲王奕䜣的长子载澄为帝,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当时载澄十七岁,即位之后能马上亲政,不过载澄是个花花公子,江山社稷交给他,也不免让人担心。

还有一种是说立溥伦为帝,这种说法最为可信,因为按照清朝祖制,如果皇帝死后无后,应该从皇族近支中选一个晚辈过继给他,立为嗣帝。溥伦是奕纬的长孙,而奕纬是道光帝的长子,因此溥伦非常符合条件,即位呼声最高,况且溥伦已经成年,符合同治的想法。

当同治患病之后,大臣们已料到皇上是九死一生,因而私下开始议论帝位承嗣之事,李鸿藻是军机大臣,又是帝师,不可能毫不知情。当同治与他商量时,也一定会将大臣的意见禀告给他,因此,遗诏的内容极有可能是立溥伦为帝。

遗诏写好之后,交给谁也是个问题,对此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交给了皇后阿鲁特氏。因为在同治病重期间,慈禧下令不准让皇后前去探视,但是皇后还是冒着抗命的风险见了同治一面,当然,这也是同治的意思。

那次见面,同治和皇后谈了很多话,尽管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谈话的内容,但是猜也能猜到,同治帝这是在安排后事,他与皇后感情深厚,希望在自己死后能给她安排一条好的后路,只要将慈禧推上太皇太后的位置,才能完全把朝政交到新皇手中,皇后也名正言顺成为了太后,可以直接参与政事。

第二种说法是给了军机大臣李鸿藻。他是同治最信赖的师傅,在觉得自己大势已去之时,同治帝召见了李鸿藻,并且口述遗诏,期间还透露出抵制慈禧垂帘的话。李鸿藻写好遗诏后,呈给同治御览,并得到了同治帝认可。

不过,李鸿藻对朝中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他非常胆小怕事,他知道,同治这个傀儡皇帝无法与慈禧对抗,而且同治生病时已明发上谕,把朝政委诸太后,因此,同治不过徒有虚名。

如今,同治想独立做主立嗣这件大事,根本不可能,一想到自己将卷入一场宫廷斗争,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李鸿藻浑身战栗。经过一番思考,他将同治帝遗诏交给了慈禧太后。

慈禧拿着遗诏仔细阅读,一开始还若无其事,当她读到那几句抵制太后垂帘的话时,不禁勃然大怒,她一把将遗诏撕的粉碎,然后下了一道谕旨:停止给皇帝进药,也不许外臣入寝宫探视,没过几天,同治帝便驾崩了。

后来,在慈禧一手安排下,醇亲王的儿子载湉入继大统,年号光绪,因为光绪帝是兄终弟及,所以慈禧依然以太后自居,垂帘听政操纵朝政。从此,没有人敢提起同治帝的遗诏,后人除了从字里行间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之外,得不到任何确定的答案。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