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政两江九年,被誉为“道光以来人才第一”,堪称大清一代名臣

发布时间:2023-07-02 10:16:17 发布人:hao168

提起清代的两江总督,耳熟能详的有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无一不是近代中国的杰出代表人物。然而,还有一位两江总督名气不算大,但却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携的人名垂青史,被张之洞评价为“

提起清代的两江总督,耳熟能详的有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无一不是近代中国的杰出代表人物。然而,还有一位两江总督名气不算大,但却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携的人名垂青史,被张之洞评价为“道光以来人才第一”。他就是陶澍。

陶澍,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御史、户科给事中、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擢升两江总督,至道光十九年卒于任上,主政两江长达九年。

要说陶澍可真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一位人物,他和清代四大中兴名臣中的两个有亲戚关系,除了是胡林翼的老丈人,还和左宗棠是儿女亲家。更难得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他临死时力荐的,让他接替了自己两江总督的位置。

那么陶澍历任封疆多年,到底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政绩呢?主要有两方面的贡献,一是改革漕运,二是整顿盐务。

陶澍任安徽巡抚时,漕运已成为清代财政经济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清代定都北京后,为了供应聚集在京师的皇室、贵族、官僚及八旗军队的食粮,施行漕运,每年从粮食产量较高的东南地区调运大量粮食经过运河送到北京,就此形成了一整套漕运制度。

至道光年间,漕运已是百弊丛生,官员中饱私囊,属下吏员巧取横夺,使得漕运费用极高,运输一石漕粮,往往要花费几倍的代价。另一方面,由于运河疏浚不力,运河河道淤积,而且一遇大水,还会发生水患。这个时候,不少大臣建议采取海运。

道光五年,陶澍前往江苏巡抚赴任。一到任便雷厉风行筹划海运,他首先将松江、常州、镇江、太仓四府的漕粮160万石顺利运到北京,不但时间缩短了,而且费用不到漕运的四分之一。道光帝素来节约,眼看海运有利可图,便想借此机会改革漕运。

然而,漕运是祖宗定下的家法,就像一道紧箍咒一样时刻戴在了帝国官员的头上,更改祖宗成法被视为不孝。但重要的是,漕运制度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从上到下的官僚集团都从中渔利。因此,道光帝改漕运为海运势必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就在举朝的反对声中,陶澍改革的漕运的计划宣告破产,但他的这个举动还是赢得了时人的好评。

和漕运一样,大清的盐政同样也是一个烂摊子。陶澍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各级官员中饱私囊,盐价越来越高,老百姓买不起,私盐便乘虚而入。私盐一泛滥,朝廷的税收就收不上来,这让道光帝十分头疼。

陶澍决心大力改革盐政,他首先把盐政的机构撤销,把手续简化,和以往繁琐的盐引制度相比,他采取了只发三张盐票:盐场一张,盐商一张,运输的一张。并允许商人自有领票,注明斤数和运地。如此一来,盐官和盐商的垄断权被收回,不但老百姓得了实惠,国家也得了实惠。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清代的徽州盐商正是在陶澍的改革后从此走向了没落,曾经繁华的都市扬州也因此衰败。陶澍的这场盐政改革引起了大小官吏和各类奸商的反对。但这一次道光帝看到了实惠,照样信任陶澍,使得盐政改革得以继续。

道光时代的大清官员,别说清官已经绝迹,就是能干点实事的人也找不出几个。像陶澍这样的封疆大吏更是少之又少了。可贵的是,作为两江总督,陶澍一直秉持清廉的作风,不取一分一毫。道光帝曾因他办盐政有功,下旨赏银1万两,但被陶澍拒绝。属下很多官员给他送礼,也一概拒收。

那个时候,总督不收礼是有悖常理的,很多人认为陶澍是在作秀,甚至有不少敌对者上奏道光帝,说他假道学,真贪官。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陶澍喜欢石头,在南京为官时,没事就到雨花台采集一些,久而久之弄了十多箱。有一年,他回湖南老家看望母亲,把这些石头都装上了船,于是就有人举报他借省亲之机收敛不义之财。道光帝很快派出钦差调查此案,将船扣留,结果钦差打开一看发现全是石头,这才洗清了陶澍的冤情。

这样的官员,当然深得民心,每次他离任时,当地百姓都会相送十余里,并有诗曰:“来何暮,去何速,何时重来蜀民福”。道光十九年,60岁(周岁)的陶澍在任上去世。道光二十九年,即陶澍八十岁时,林则徐写下一首七律,对亦师亦友的陶澍作了高度评价:

重镇南天半壁难,良臣干国奏肤公。

许身稷契经纶大,度世诠乔位业崇。

孤宿联辉依北斗,海筹添苄耀江东。

廿年开府垂青名,才是平头六十翁。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