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清王朝调集20万大军参战,却为何才击毙70名英国兵?

发布时间:2023-07-04 08:38:58 发布人:hao168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战争,与此后的《中英南京条约》一道,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并促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由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战争,与此后的《中英南京条约》一道,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并促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由于英国企图拓展势力范围,从而与中国清王朝产生了利益上的冲突,由此才引发了两个大国之间的较量。1840年战争爆发时,清王朝为了抵御英国的进攻,而先后在东南沿海调集了20万大军参战,企图以数量优势击垮英军。

然而,实践证明拥有数量上的优势未必就能取胜。战争初期,英国仅派遣3000多名官兵与20艘军舰参战;战争后期,英国虽然通过多次增兵措施,将参战兵力扩大到了2万左右,却仍远少于清军。但是,英国虽兵力较少,战绩却很瞩目:在每场战役中,英国往往只需付出阵亡3人、阵亡5人的轻微损失,就能击杀数十名乃至上百名清兵。最后到战争结束时,清朝军民共付出了20000多人伤亡的代价,才击伤英军400余人,击毙英军70人左右。被打死的英国兵,甚至不如病死的英国兵多。

研究这段历史时,许多人心里都会有个疑问:清朝人口那么多,又占据主场作战的地理优势,却为什么还是输得那么惨?清朝有20万人参战,那么多的部队,就算都用冷兵器硬拼,也该把英国兵全部消灭了吧?而笔者认为,历史上的每场战争,都是国家之间的全方位较量,仅凭数量优势未必能够取胜。清王朝失败的原因,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全面落后。我们可以从浅层次、深层次两个层面原因来进一步分析。

浅层次原因:清军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英军久经战火、实力强大

鸦片战争之前,清王朝享受了相当长的一段“和平”、“盛世”时期。这段时期内,除了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偶有战事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对和平安宁。同时,清军在这一时期面对的对手,大多也只是罗卜藏丹津、大小和卓之类的武装叛军,抑或缅甸之类的小国家,战争强度较低。于是,日久承平的局面,导致清朝军队的战斗力停滞、下降。于是在1796年的白莲教起义、1830年的浩罕入侵战争中,清王朝的军队因军备松弛,而暴露出了众多弊端,从而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与清军相反,英军在鸦片战争前久经战火。从18世纪末期开始,英国既与法国波旁王朝、沙皇俄国、拿破仑帝国等大国博弈过,也同马拉塔、锡克、迈索尔等较小的国家交过手,军事经历丰富。此外,英国面对的对手,有很多都是难缠的“硬骨头”,同时也不乏拿破仑这样的世界顶尖军事家。英国军队在战争中得到了历练,发展了战术。所以在鸦片战争中,英军无论是排枪对射战术,抑或肉搏白刃战术,都要强于清军。

深层次原因:清军是落后的古代军队;英军是先进的近代军队

国家性质决定武装力量的性质。清朝既然是封建王朝,那么它的军队也只是一支封建性质的军队。在18~19世纪时,近代军事理论体系正在蓬勃发展,而此时的清朝军队,却同此前中国封建王朝军队一样,还保留着诸多落后特征,例如官兵思维落伍、训练模式陈旧、兵种协同性较差、后勤保障不善、机动性不足,等等。并且,由于国家供给的粮饷保障不足(很多都被贪官拿走了),许多清军士兵需要通过打零工、做小生意等方式,来赚外快糊口,既降低了斗志、又疏忽了训练。

与清军相比,英军显示是一支先进的近代化军队。自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其掌控的军队也逐渐转型为近代化的军队。18世纪以来,英国先后诞生了马尔伯勒、威灵顿、纳尔逊等享誉世界的军事家,并进一步丰富了近代军事学说,因此后世有人认为:“英国龙虾兵是排枪时代的顶尖军人”。同时,在18~19世纪之交,英国引领工业革命,率先实现工业化,并依靠强大的生产能力,为军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支援与保障。

总的来说,鸦片战争的结局,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没落的封建王朝,已经难以抵御新兴的近代化资本主义国家。彼时,就连封建王朝中最善战的奥斯曼、波斯等国,也很难抗衡资本主义列强了。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才会涌现出林则徐、魏源等“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