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军起义为何刘邦、朱元璋成功,黄巢、李自成、洪秀全却失败?

发布时间:2023-07-04 08:40:38 发布人:hao168

我认为一支农民起义军是否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不在于军队战斗力是否强悍,地盘有是否足够大,文臣武将是否够多,而在于是否能完成从流寇到政权的转化,如果这一步完美完成,那么你就只能是流寇,而永远无法夺取天下。

我认为一支农民起义军是否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不在于军队战斗力是否强悍,地盘有是否足够大,文臣武将是否够多,而在于是否能完成从流寇到政权的转化,如果这一步完美完成,那么你就只能是流寇,而永远无法夺取天下。而需要完成这一步,则需要义军领袖做到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思路清晰等,刘邦和朱元璋都胜在了这一点,而其他几人却都败在了这一点。

领袖的特质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爆发的农民起义并不少,但为何布衣天子仅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人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在于两人的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思路清晰等方面。

1、目标明确。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存在目标不够明确这个问题,这是由于几乎所有农民起义都是百姓被压迫到极致后的一次剧烈反弹,其参与者大部分来自底层,参与起义的目标根本就不明确,只是由于生存不下去而做出的选择罢了。因此,很多起义军在扩大之后,取得初步成就之后,极容易沉醉于既有成绩,从而彻底丧失奋斗目标。

2、信念坚定。这同样是几乎所有农民起义的共性问题,且集中体现在义军高层当中,由于信念不够坚定,他们通常在取得一定成绩、占有一定地盘、生活得到改善之后,从上至下极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甚至就此沉醉于享乐之中,而放弃了原本的奋斗目标。

3、思路清晰。这点说到底,就是要明白什么阶段该干什么事,而不是随心所欲。例如初始阶段就应该尽力发展实力,在实力壮大之后则要占据一片领地,在领地足够大、且站稳脚跟之后则需要立即建立完善的政权。而大多数农民起义军只停留在前两点上,只是在不断的壮大实力和扩大地盘,却并没有完成向政权的转变。

刘邦和朱元璋显然是完全具备这三种特性的,他们不仅目标明确、信念坚定,而且思路极为清晰,这才是他们能够成功的根本。而黄巢、李自成、洪秀全他们前两点都做到了,却恰恰败在了第三点上,因此他们最终也只能是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流寇而已,根本无法建立王朝。

成功的根本在于政权的建立和良性运转

我认为这是考验一支起义军是否成熟的最佳试金石,政权的建立同样表明,这支起义军开始从破坏向建设的转变。如果一支起义军只懂得破坏,而不懂得建设,那么他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建立政权可以形成稳固根基。刘邦和朱元璋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极为出色,正因为他们在早期就已经建立了政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行政体系,因此他们可以放心的前方征战,即使遭遇战败,也能迅速稳住阵脚,不至于一败涂地。而其他三人显然败在了这一点上,尤其是李自成,虽然灭掉了明朝,但正因为他没有建立政权,所以在被满清击败之后,导致了一连串的溃败,根本没有办法稳住阵脚再战。

建立政权可以迅速争取民心。正如前文所说,农民起义是百姓被压迫到极致后的剧烈反弹,这并不是说农民起义军拥有了民心,而是由于朝廷失去民心所导致的结果。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依靠朝廷失去的民心可以壮大势力,但想要建立王朝则必须争取民心。如果一支农民起义军只懂得率领军队四处征战,那么是根本无法达到争取民心的,因为战争带来的破坏同样会失去民心。而建立政权则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环境,如果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那么民心自然就会倒向你这一边。

除了以上两点外,建立政权也标志着性质的转变,原本的农民起义将变成两个王朝争夺天下,这将会扭转起义军目标不明确的窘境,同样官僚体系的建立,也可以极大激发义军各级官员和将领的奋斗热情,彻底改变流寇的面貌。

纵观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也仅有刘邦和朱元璋在早期就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政权体系,从而使得他们在争夺天下中拥有了极大优势,其他义军或许也建立了政权,但管理却要混乱的多,并没有形成良性的运转,最终招致了失败。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