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大树,细碎地洒在公路上,七月,没有城市能够免于变成一座热岛。北京的连续高温,晒得人蔫蔫的,急于逃离城市寻觅清凉,各地的山林成为市民们的热门选择。怀柔区雁栖镇交界河村,一座山水间的乡村图书馆正在
阳光透过大树,细碎地洒在公路上,七月,没有城市能够免于变成一座热岛。北京的连续高温,晒得人蔫蔫的,急于逃离城市寻觅清凉,各地的山林成为市民们的热门选择。怀柔区雁栖镇交界河村,一座山水间的乡村图书馆正在迎接来自城区的游客们,每年盛夏,这里便是周边及城区市民避暑的好去处。
近十余年,这座名为“篱苑书屋”的乡村图书馆始终如一,公益向社会个人开放。从最初的闯入,到与村庄共生,篱苑书屋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村民徐莉说:“篱苑书屋为我们村庄带来了很多好处,吸引了很多人来到我们村庄,我们也借着这个有了赚钱的机会。”
在京郊山村里的篱苑书屋。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山水间的图书馆
交界河村是一个仅有六七十户人口的小村庄,两百余人居于群山之间,自给自足。大片的山林,让本就缺少耕地的交界河村,只能依靠种植玉米、核桃、梨等果树实现增收,徐莉自小就在交界河村长大,她回忆:“以前就是一个很穷很落后的小村子,交通也不好,几乎是与世隔绝的。”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界河村在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走得像一位老人,在时间面前,它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闭塞的村庄,留不住热血的年轻人,村庄加速衰老。改变如此窘况的,是201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李晓东的一次来访。
篱苑书屋义务馆长潘希说:“2011年,书屋项目启动,这是交界河村唯一一间提供阅读服务的图书馆。”篱苑书屋属社会捐赠,归村庄所有,在2011年10月底投入使用。而取名“篱苑”,也有李晓东的巧思。这是一座木质框架结构的玻璃房,外墙由枯枝柴杆包裹,因此得名“篱苑”。与自然相配合的设计理念,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篱苑书屋曾作为中国的唯一,上榜世界最美图书馆。
篱苑书屋被群山围绕。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篱苑书屋所处基地背山面水,景色清幽。潘希介绍,其设计构思旨在与自然相配合,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情境。“比如书屋场地前的水面、水边栈道、卵石平展的铺排以及篱笆(取自漫山遍野的劈柴棍)围合的空间,让书屋本身与自然环境结合成浑然的一体。篱笆取自劈柴棍,在场景中既遮阳又透光,这也是取名篱苑的原因。”
到山谷去寻找宁静
树影摇摇晃晃,阳光透过玻璃房细碎地洒在地面,城市的人们走进乡村书屋寻找自然和宁静。书屋规定,市民进入需要提前预约,并且脱鞋穿袜,禁止带入食品。一位村民志愿者说:“这是一直以来的规定,保证书屋的环境,希望游客能够遵守。”
进入书屋阅读需要脱鞋穿袜。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书屋里,均是开放式书架,藏书类型不限,国内外小说、散文都能找到。这也是一座没有设置桌椅的书屋,读者们会坐在抛光的木地板和阶梯状平台上,享受慵懒和放松的时光。
家住怀柔城区的市民李丽峰,每逢周末就会带着女儿来书屋消磨午后,从家中驱车到交界河村也得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她却连续几年都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她说:“自从知道了这个地方,来过几次后就很喜欢,在这里坐着看看书,很惬意。”
李丽峰喜欢坐在书屋的高处,这里能看见窗外隐约的树影,亦能听见泉水从山间落下的清脆响声。她对书籍没有偏好,在书架上遇到一本顺眼的,就能聚精会神,在阅读中忘掉时间。
“在这里看书,就跟开盲盒一样,能在书架上看到很多类型的书籍,有时候遇到一本好书,会让我惊喜很久。”李丽峰和女儿一起,或坐,或趴,戒掉城市娱乐和电子设备,在自然中用阅读抚慰心情。
李丽峰说:“阅读对我来说是放松的方式,和城市图书馆不同,这里更多是享受自然,在这样开阔的环境下,能够与大自然交流,与山水一起享受宁静。”
在篱苑书屋里阅读,与大自然交流。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村民志愿者几乎每天都会在书屋,有时候人少一些了,也会翻看几下手边的书。一位村民说:“我认识的字不多,但是有时候也会翻一翻,看看图。现在村里有些小孩,也会来看,不管多调皮,一旦看进去了也就安静了。”
唤醒小村庄的活力
李晓东曾说:“图书馆是吸引人们到村庄的工具。”篱苑书屋的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心灵寄托所,也为村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
徐莉就是乡村图书馆建成后的直接受惠者。为了照顾家庭,徐莉早期只在村庄务工,微薄的工资让她产生了做生意的想法。徐莉说:“交界河村群山环绕,周边靠近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等景区,所以我产生了办农家乐的想法,把城市游客吸引过来。”
徐莉是个行动派,简单装修自家老屋,面向公路就开始营业,一开始人手不多,都是家里亲戚谁有空就帮点忙,徐莉一人担起厨师的责任,做点家常菜,让游客尝个鲜。徐莉说:“一开始客人很少,只有到周末了可能才有一两桌客人,吃完就走,留不住人。”
转机发生在篱苑书屋的入驻。“书屋建起来后,很漂亮,和我们村里其他房子都长得不一样。”徐莉的农家乐几乎快要关停,却因为篱苑书屋的建成,冷清的乡村渐渐热闹起来。
因为篱苑书屋的建成,村里又热闹了起来。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现在每逢周末游客就不少,一天我要接待几十桌客人。”徐莉依旧是农家院里的掌勺大厨,在生意渐渐回暖之后,她把家里的平房改建成了二层楼,拓展了民宿服务,进村的游客也愿意在这里做一到两天的停留。
出门见山水,交界河村的旅游产业在篱苑书屋的加持下,发展向好,山清水秀的深山村打出了名气,成了城市周末周边游的好选择。
村民不止是受惠者,更是参与者
徐莉回忆,以前的交界河村连道路都是坑坑洼洼,而现在修好的公路,能直通家门口,她的农家院就建在篱苑书屋的入口不远处,徐莉说:“篱苑书屋修好之后,让村里更热闹了。”
在工作日,篱苑书屋仍旧向村民开放。这里经常举办一些活动,供村里的留守妇女或者老人儿童参与,徐莉说:“比如跳舞大赛、唱歌表演,我们这些妇女空下来的时候就会去转一转,活动办得不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
篱苑书屋不仅为村民提供文化场所,也让村民参与到建设当中。在建成之后,篱苑书屋便从村庄招募志愿者,由书屋提供岗位,为村民补贴一些买菜钱。杨大姨是书屋入口的志愿者,她主要负责做入门登记,确保来客是有预约的。杨大姨说:“周末的时候人很多,书屋能容纳的人数有限,我要在门口引导秩序。”
交界河村村民杨泉生是篱苑书屋的管理员,主要负责书屋设施的日常维护,小到一根电线,大到书屋外墙的维护,都需要他。杨泉生说:“外墙这些树枝,年头大了就容易掉落,为了过路人的安全,我需要每天都检查,那些坏了的、摇摇欲坠的,我就要去更换新的。”
篱苑书屋管理员杨泉生。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早年间,杨泉生在外务工,随着年纪增长,回到村庄,恰逢篱苑书屋的负责人找到了他,便应下了管理员的岗位。他说:“钱不多,但是我干得开心,这是我们村子的财产,我当然有责任出份力。”
杨泉生的妻子也没闲着,在篱苑书屋的入口处支了个小摊子,为路过的游客提供饮品和零食。有人经过,十之八九是跟着地图导航,目的地就是书屋,她也总是耐心地指路。人来人往,让她的山村生活多了些新鲜感。
夏日的白昼很长,大山深处的时间似乎比外面的世界走得更慢一些。村庄不再只有飞鸟的声音,跑山的人、观光的人,不少汽车停靠在路边,游客走进乡村图书馆,寻觅宁静。当光影掠过书籍,指尖摩挲书页,一个浪漫的午后被拉得很长很长,足够抚慰过去一周的疲劳。又一个下午过去,黄昏和飞鸟齐齐发出讯号,与城市来客约定下一次再见。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朱名恬
《火焰纹章结合engage》艾克外传三回合强杀方法火焰纹章:Engage的玩法非常自由,精心刻...
微信转账怎么退回去给对方?微信作为一种常用的微信支付方式,许多人在进行资金往来时,...
复制新东方吗?学而思直播带货遭质疑主播的回答:跟最好的孩子学习没什么可耻的。在《东...
任天堂和照明娱乐继续为《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预热公布了电影全新的角色海报,继马里...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光遇情人节花环怎么获取 情人节花环获得方法相关内容光遇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