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此文章为原创,请大家支持原创在吴三桂投降的整个过程中,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价高者得。什么父亲的死,什么陈圆圆,这都是抬高自己身价的一个借口。你们杀了我父亲,在招募我的过程中,
事先声明,此文章为原创,请大家支持原创
在吴三桂投降的整个过程中,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价高者得。什么父亲的死,什么陈圆圆,这都是抬高自己身价的一个借口。你们杀了我父亲,在招募我的过程中,你们肯定会觉得内疚从而抬高招募我的筹码。这就是吴三桂口口声声喊杀父之仇的原因所在。满清呢?你们知道我与李自成部之间有杀父之仇,那你招募我就得给我报仇的资本,同样的一句口号,吴三桂在满清那同样能为自己获得更高的交易筹码。陈圆圆呢?不得不说吴三桂是个枭雄,你觉得一个女人真能影响到枭雄嘛!如果会被女人影响到,那这个人也没有资格当枭雄。一把岁数的吴三桂敢反清,这就是实打实的枭雄甚至这位老枭雄差点就把满清给平推了,如果不是死神抬了满清一手,那成功后的吴三桂在历史上的地位就真的不一样了。降清是可耻,但要是恢复了汉人的江山,不用吴三桂自己洗,别人就替他洗白了。恢复了汉人江山,吴三桂的降清可以说成是忍辱负重,也可以说成是为了保留汉人翻盘的火种。我们也别把吴三桂这个大枭雄的反清想的太高大上,嘴上说的是为了重塑汉人的江山,实际上则是吴三桂自己想当皇帝,扯那些虚的都没用。历史嘛!成王败寇,你赢了,怎么写,怎么洗都行。只能说满清点正,有上天的垂青。没有吴三桂,满清也得不到江山,这让吴三桂的降清多多少少有些天意的意味在里面,仿佛满清的气数让上天认为该让它得江山了。大清正式统一了,吴三桂又扯起反清的大旗,本来能推掉满清,至少能把满清给打回关外,结果吴三桂病死了,这又有天意的味道在里头,满清的气数让它命不该绝。这真是时来顽铁有光辉,运去黄金无艳色啊!只能说在那个时期内,满清的国运是昌隆的,至少是得到了上天的青睐。从吴三桂反清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吴三桂这个人做事绝对是有计划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因父亲的死以及一个陈圆圆就做鲁莽的决定。吴三桂降清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接下来的内容我就带领大家好好还原还原吴三桂的投降全过程。在正式内容讲述前,我要发自肺腑的说一句真心话,满清的江山真就是捡漏捡来的,满清的运气是真特么的好。哪怕崇祯帝,李自成就争气那么一丁点,这江山也轮不到满清。说句大实话,如果张献忠有李自成那实力,那张献忠都能把满清给推了。只可惜张献忠抗清时整个中原形式已经是大势已去且张献忠的势力只有四川,在资源上张献忠根本没本钱与全面进入中原的满清斗。如果张献忠有充足的资源,满清也就到此为止了。唉!历史没有如果,只能说满清运气太好了,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吴三桂
崇祯十五年,皇太极攻下锦州后,皇太极让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写信招募吴三桂,这次失败了。紧接着皇太极又让陈邦选、姜新写信劝降吴三桂。姜新在信里转达了满清招募吴三桂的筹码,那就是给吴三桂封王,这次又失败了。这两次的拒绝倒不是说吴三桂多有骨气而是因为吴三桂觉得当一个落后野蛮民族的王不如当宁远总兵来的逍遥自在,当大明的军阀多香啊!
崇祯十六年正月,皇太极又写信劝降吴三桂。这次的劝降有所不同,因为吴三桂在不久之前曾给舅舅祖大寿写了封信,这封信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历史没明确记载,因为这封信的内容有好几个版本的存在。吴三桂给祖大寿写完信,皇太极的招募信在不久之后就到了,我个人猜测吴三桂写给祖大寿的信应该是跟投降沾点边,皇太极那么精明的人,他绝不会做无意义的事。就算没谈及投降,吴三桂也应该发牢骚了或是表达出对现状不满之类的言辞,要不然皇太极不会觉得吴三桂有机可乘。这次的招募,皇太极开出了许多优厚的诱人条件,比如说满清打下中原后,满清愿意割一大块地让吴三桂自立为王。这次,吴三桂又拒绝了。但这次的招募开启了吴三桂的地狱之门。为什么这么说?看着皇太极开出的条件,吴三桂平生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值钱,吴三桂算是大约了解了把自己卖给满清的价格底线。要知道当关外的一个王和当一个封建大统一王朝的王是两个概念。皇太极这次开出的筹码不足以让吴三桂背叛崇祯帝,因为宁远总兵跟王的性质差不多。但这足以在明朝灭亡后让吴三桂选择满清而不是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三月六日,根据崇祯帝的旨意,吴三桂奉命将宁远的50万军民移入关内,实际上吴三桂此行的最大目的是去北京勤王,因为北京的形式很危急,随时都有被攻克的风险。但吴三桂这货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他并没有把勤王当成头等大事。北京那面十万火急而吴三桂这面却在慢悠悠的行军,到了山海关后,吴三桂还将五十万军民分别安插到昌黎、乐亭、开平等处,一切就绪后,吴三桂才想起这次的主要任务不是搬家而是勤王。等吴三桂走到半道时,北京已经被李自成攻下了,听闻这个噩耗后,吴三桂眼也不眨,头也不回的就回山海关了。吴三桂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个只有他本人清楚了,外人是真猜不出来。
崇祯帝
回到山海关后,吴三桂召集部将开了个集体会议。这段会议的内容是有历史记载的,具体内容我就不说了,我就直接说结果吧!吴三桂在会议上表示要坚守山海关,部将也都同意。但我们都知道会议这东西,能最终拍板的只有一把手,别看会议上拿定主意了且达成统一,但要是一把手会后觉得不合适,那会议上的结果是说推翻就推翻,毫无公信力可言。
这个集体会议开完后,吴三桂独自想了想后就对会议所做出的结果后悔了。为什么?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也自缢了,这代表着北方的明廷势力彻底覆灭,现在只剩下江南的明朝残余势力,最关键的是江南离自己的山海关是十万八千里。后勤问题就是吴三桂要面对的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没了中央朝廷的支持,自己一个人坚守山海关就是个笑话。没有后勤支援,山海关迟早被攻克,唯一的区别就是被李自成攻克还是被满清攻克。吴三桂是个现实的人,他知道如果自己想为大明尽忠而坚守山海关,那他就需要资源而远在江南的明朝残余势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资跨越重重障碍给一下子扔到吴三桂的手里。这时候,个人的前途问题就是吴三桂迫在眉睫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了。
既然考虑到前途问题,那就势必要面对降贼还是降虏。降贼和降虏是有本质区别的,贼是李自成,但李自成是汉人,降贼怎么说也是投降自己人。但降虏就不同了,满清是异族,降虏就是背叛了自己的民族。但请别忘了我们对吴三桂的评价,他是个枭雄,枭雄岂会被这些东西所难倒!对于吴三桂这个枭雄而言,投降就是投降,哪有降贼和降虏之分。对于吴三桂而言,如果硬要说降贼和降虏有什么区别,那也是谁给的价格更高,除此之外都是一个味。
李自成先开出条件了,唐通送来了吴襄的亲笔书信,在看完父亲的亲笔书信后,吴三桂属实高兴了一阵儿。第一,降贼,吴三桂将有通侯之赏,这是李自成给出的第一个条件。第二,通侯之赏的条件明显低于满清封王的条件,这能让吴三桂高兴,但不足以心动。这第二点才是让吴三桂心动的点,那就是可以和父母团聚。这是李自成给出的第二个条件。任何时代都重孝道,这第二点确实能打动人。再者说了,投降满清,满清那面是个舅舅。投降李自成,这面则是父母,是个人都会知道怎么选择。
别看李自成就开出了这两个条件,但这两个条件已经初步打动了吴三桂,但也仅是初步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吴三桂之前是个逍遥又自在的宁远军阀,但在李自成的招募条件中,李自成并没有提及对吴三桂的安置。这让吴三桂很担心降贼后能不能保持自己的特殊势力,这个特殊势力就是来自于宁远的力量。李自成不明确提及对自己的安置,那吴三桂就下定不了决心降贼。可能吴三桂心里对华夷之分是有一定界限的,但到了当时那个局面,吴三桂认为手握强大的实力来面对复杂难辨的未来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自成
在吴三桂等待李自成继续加大筹码或是说吴三桂在等待李自成对自己的安置时,吴三桂一直没等到李自成的再次开价。这时候的吴三桂已经耗不起了,自己无依无靠的呆在山海关,每一天所耗费的钱粮物资都是巨大的,这让吴三桂必须把自己给卖了,在满清还没正式开价之前,李自成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吴三桂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他让唐通带来的两万农民军替自己驻守山海关,自己则去北京投降。吴三桂为什么突然这么果断了?第一,确实是耗不起了。第二,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明面上看是两万农民军代替自己驻守山海关,但实际上真正控制山海关一带的还是吴三桂的宁远部。这就是吴三桂谈判的本钱,李自成不主动开口加大筹码,那就由我主动提出来。反正要投降,何不利益最大化。
李自成是真的作死。在吴三桂去往北京的途中,他遇到了自己父亲的小妾和家奴,史籍记载这两人有私情,他俩这次出逃其实是私奔。到底有没有私情?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吴三桂从他二人口中得知了自己家被籍没,父亲吴襄被拘禁,最宠爱的陈圆圆也被人据为己有。历史记载,吴三桂在听完这些噩耗后,他的神情从惊愕变为极度不满。真因为陈圆圆吗?狗屁吧!连自己父亲和陈圆圆都有如此下场,那自己投降后又会有何下场?这是典型的兔死狐悲。在联想到自己入京投降,吴三桂就更感觉自己是去送人头的。连自己的安危都保证不了,还投个屁降啊!吴三桂紧接着就杀回山海关并且杀退了唐通和白广恩。最后吴三桂为崇祯帝发丧,举军缟素,讨伐李自成的檄文随即就传遍了北京。仇视农民军的明朝官员和士兵都穿起了丧服为吴三桂造势。这时的山海关到北京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战争气息。请注意,这只是给人一种要打仗的错觉,实际上则是各自按兵不动。吴三桂真是弄得雷声大雨点小,说白了还是要吓唬吓唬李自成来逼他增加筹码。其实吴三桂此时就是外强中干,因为他已经对商贾和农民收税了并且还让地主豪绅给他捐钱。如果李自成这时候道个歉再给吴三桂一些能让他安心的条件,说不定吴三桂还会考虑考虑!
这时候,满清还没正式报价,李自成也没继续加价。眼看要撑不住的吴三桂突然得到了“高人”指点,这个高人让吴三桂把明太子朱慈烺从李自成那给骗出来然后割据山海关,最后拥戴朱慈烺继而恢复明朝正统政权。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高招,降贼或降虏都没有恢复明朝正统政权来的收益更大。但我为什么要把高人二字打引号?因为提这个主意的人太理想化了,李自成也不傻,他怎么会把明太子拱手让给吴三桂然后做大吴三桂的实力继而让他成为自己的劲敌。再说了李自成好不容易把大明正统政权给推翻了,他岂会把朱慈烺放出去然后再建立一个大明正统政权而且这个新政权还与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说明太子骗不出来,只能抢出来。如果吴三桂有能抢出明太子的实力,那他也不会犹豫着到底是降贼还是降虏了。
李自成看吴三桂打着这么精明的小算盘,他也火了,你吴三桂都这逼样了,还惦记着明太子,这明显是不想投降,想自立门户啊!既然成为不了自己人,那李自成就只能剿灭吴三桂这个巨大隐患了。从山海关到北京,吴三桂布满了探子,在求朱慈烺不成后的第六天,李自成部有异动,吴三桂认为李自成要干自己了。
恢复明政权是没指望了,降贼的路也断了,那就只剩下降虏这一条路了。吴三桂就试探着给多尔衮写了封信,探探多尔衮的口风。等吴三桂的使者到沈阳时,多尔衮已经率大军南下了。如果是吴三桂本人亲自去沈阳,那他绝对会考虑局面从而做出最优的选择。但使者终归是使者,他不敢替吴三桂拿主意,吴三桂给他的指令是必须见到多尔衮,所以吴三桂的使者严格按照指令去追多尔衮了。俗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次见面具有绝对性意义。多尔衮在吴三桂最困难的时期开出了令吴三桂无法拒绝的条件,吴三桂没道理不降虏。
多尔衮
如果使者没见到多尔衮而选择半路返回,那事情又会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多尔衮南下不是旅游的而是来干架的,吴三桂知道自己打不过多尔衮和李自成,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满清和李自成的巅峰对决。多尔衮南下的实际兵力是14万,但精锐只有几万人。满清的实际兵力与李自成基本一致。满清和李自成的这场对决,其实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速战局。为什么说是速战局?因为两方都面临很严重的粮草问题,谁都打不了持久战。满清长途跋涉,粮草必然不足且后勤也跟不上;李自成没平定江南,这导致他没有漕粮这个粮食渠道,这让李自成也难以持久战。所以说李自成和满清的对决就是三板斧,要不然你死要不然我死。既然是速战局,那吴三桂的重要性就完美体现出来了,如果他倒向哪一方,那这一方势必速战速决的胜算更大。如果那个使者胆大一点不按照指令去追多尔衮,那就没有了吴三桂的提前投降,那吴三桂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毕竟两方都需要他的支持。
对于李自成而言,他依然没有放弃招募吴三桂的打算,只不过李自成这时的招募手段比较刚硬,他是想通过战争的手段逼得吴三桂走投无路然后归顺于他。满清是最早对吴三桂抛出橄榄枝的,但吴三桂到了山海关后,满清就再也没动静了。在多尔衮得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后,多尔衮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招募吴三桂。但第二批探子把吴家,吴襄,陈圆圆的消息告诉多尔衮后,多尔衮认为这时的吴三桂需要雪中送炭才能彻底依附,如果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说白了就是在李自成与吴三桂的关系闹到最冰点时,多尔衮在开出条件招募吴三桂,只有这样吴三桂才会彻底效忠满清继而出死力。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吴三桂的使者懂得变通,他把多尔衮南下的消息第一时间反馈给吴三桂,那吴三桂一定会再讹多尔衮一笔,吴三桂绝对会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就是价高者得。但使者太摄于吴三桂的威严,他直接去追多尔衮并且还见面了,这就让吴三桂必须要倒向满清了。第一,吴三桂不知道李自成是想通过战争的方式逼自己屈服,吴三桂就是认为李自成要做掉自己。第二,多尔衮对吴三桂使者的到来也颇感意外。多尔衮本来是要主动找吴三桂的,现在吴三桂自己主动找上门来,这说明吴三桂已经是撑不住了。多尔衮给吴三桂开出的条件是很丰厚,但绝对是打过折的条件。如果是多尔衮主动找吴三桂,那多尔衮给出的条件势必是多尔衮所能给出的最高条件。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吴三桂派出的使者与多尔衮联系上了,多尔衮条件也开了,如果吴三桂再耍滑头,那就两边全得罪了,这不符合吴三桂对利益的追求。
吴三桂是铁定不会降贼的了,为什么?还是那句话,兔死狐悲。如果自己投降,谁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吴襄。或许昨天的老爹,就是明天的自己。在吴三桂心中,李自成这么对待自己的家人,父亲以及陈圆圆,根本就不是真心要招募他,况且李自成始终不谈吴三桂的安置问题,这让吴三桂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棋子,吴三桂还要考虑当自己没有利用价值后,自己会不会步父亲的后尘。所以吴三桂是在利用李自成来敲多尔衮的竹杠,目的是抬高自己的身价。明朝辽东那块的将领,政治方面或许不太行,但出了李成梁后,大家都学会养寇自重的精髓了。养寇自重来形容多尔衮和李自成是不正确的,但养寇自重的精髓却适用于吴三桂用在多尔衮与李自成身上。只不过使者让吴三桂的价值略微打折了,要不然吴三桂还能捞上一大笔。恐怕吴三桂本人也是气的要命,如果使者第一时间告诉多尔衮南下的消息,那吴三桂绝对不会草草的就把自己给卖了,这也算是天意吧!好歹也算是加速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李自成根本不了解满清这个敌人,如果他足够了解满清,那他就应该会得知多尔衮南下的消息。这样李自成就不会把战场选在山海关,李自成会把战场选在北京的周边,这样比吴三桂和满清的夹击要强上太多了。李自成也不去研究吴三桂,如果他知道吴三桂派使者去沈阳了,那他就更不会把战场选在山海关。在北京周边决战,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山海关之战正式开启后,吴三桂根本挡不住李自成部的攻击。在攻击山海关的时候,李自成还抽空派唐通再次招降了吴三桂一次,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这个时候,就算吴三桂有再多的小心思,他也没精力去讨价还价了。在生死存亡之际,吴三桂只能是把自己给彻底卖了。
李自成招募吴三桂的手段实在是辣眼。你要真想招募吴三桂,那你就应该保护好他的家人,这是一种态度而且是很必要的一个态度。吴襄和陈圆圆事件说明李自成内部已经失控了,如果李自成有绝对的威信,刘宗敏敢胡来?刘宗敏敢误大事?有一点李自成是忘的干干净净,吴三桂是军阀,他不是酸腐的文人。如果吴三桂是酸腐的文人,那吴三桂早就快马加鞭的进京勤王了。从吴三桂不勤王这件事上,李自成就应该品出来吴三桂这个人。在封建时代,天地君亲师是至理,君还排在亲的前面,吴三桂连皇帝都不在乎,你还指望着拿老子威胁住吴三桂嘛!吴三桂是想一家团圆,但不代表一家团圆会成为吴三桂的束缚。吴三桂既是军阀也是枭雄,只能说李自成的道行还是太浅了。只能说后期一切太顺利的李自成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
孙传庭为什么会败于李自成?不是李自成太强而是孙传庭太听话。打败孙传庭后,李自成以为大明的将领全都如孙传庭一般听话。孰不知吴三桂就是个混不吝的主。
《博德之门3》是拉瑞安推出的一款角色冒险游戏,游戏最近新上线了正式版本。决斗者手套是...
英雄联盟手游2 5版最新增加英雄2 5版改动内容简析相信有许多英雄联盟同学还不知道英雄...
泰拉瑞亚空岛该怎么定位?泰拉瑞亚是一款非常好玩的动作冒险类型的游戏,在里面各种资源都...
我的世界条件子命令blocks很多玩家想了解,我的世界的自由度非常高,各种版本也在持续更...
八方旅人2全怪物怎么捕获呢?有不少小伙伴们在游戏中碰到这里摸不着头脑,对于碰到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