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败于锡扣”是一个谣言?道理有些可笑:法军很穷用不起

发布时间:2023-07-07 09:54:13 发布人:hao168

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大败,重要原因是在寒冬使用了锡制纽扣?近些年来,这个说法几乎成了历史定论,甚至被当成鸡汤式的教育素材,一遍遍证明“细节决定成败”或“不重视化学的后果”。然而有些历史学者偏偏要较

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大败,重要原因是在寒冬使用了锡制纽扣?近些年来,这个说法几乎成了历史定论,甚至被当成鸡汤式的教育素材,一遍遍证明“细节决定成败”或“不重视化学的后果”。

然而有些历史学者偏偏要较真,用真正的细节否定了所谓的“拿破仑败于纽扣”的说法。理由有些简单地可笑,那就是法军士兵根本不富裕,用不起这种奢侈的纯锡纽扣。

什么是“锡害”?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遭到严重失败,50万大军最终仅有2万余人逃回法国。除了军事原因外,法军后勤保障不力导致无法抵抗寒冬也是一个关键原因。某个传统说法就将“锡制纽扣”拎了出来,认为法国军队不了解锡制品在严寒下的特性,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简单来说,锡存在两种同素异形体,分别是α-锡和β-锡。α-锡是一种易碎、粉状、暗灰色的材料,几乎没有任何用途。β-锡则是一种亮银色金属材料,具有延展性且易于成型,可以制作产品。但是,β-锡如果长期暴露在低于零下十几度的温度时,就会转变为α-锡,从而变成灰色粉末,这被称为“锡害”。

因此,“拿破仑败于纽扣”的说法认为,法军的锡制纽扣在俄国寒冬都变成了粉末,让军大衣不能系扣,导致很多法军因此被活活冻死。几年前,加拿大化学家潘尼·莱科托哈还专门撰写新书《拿破仑的钮扣:改变世界历史的17个分子》,畅谈“拿破仑近60万大军活活冻死,可能是一些锡制钮扣惹的祸”。

“锡纽扣”的说法大概是上世纪末出现的,作为研究拿破仑历史的“新理论”已经流行了二、三十年。然而,笔者在小时候看到这个说法就表示怀疑:难道法军士兵这么呆板?这么懒惰?锡纽扣坏了,就不能随便找一些木头的、骨头的、铜铁的扣子替代吗?宁可活活被冻死,不知道自己拿针线缝个扣子?

法国士兵很“穷”,扣子反而有利于耐寒

现在看来,与笔者想法相同的人不在少数,西方一些学者也同样产生了质疑。所谓的“拿破仑败于纽扣”,更像是个别闭门造车的学者在上世纪突发奇想的产物。

大家首先质疑的,就是同样和笔者小时候想到的东西,法国士兵怎么可能只用锡制纽扣?从历史资料来看,当时各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是骨制、木制纽扣,因为更便宜更容易生产。拿破仑进攻俄国的五十多万大军鱼龙混杂,只有半数是法国人,军装都未必统一,纽扣更不可能统一做成昂贵的锡制品。

另外一点更重要,法军虽然可能采用了一部分锡制纽扣,但后世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锡的纯度。所谓“锡害”是β-锡在低温下转为α-锡,而后世学者提出的巨大危害性,却是建立在对纯锡试验的结果上。然而,当时的法国人制造纽扣不可能用那么高纯度的锡,既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个成本。所以,法国人当时能使用的锡纽扣,最多只能是混杂铅锌等金属的低纯度锡。

可以说,恰恰因为是法军比较“穷”,使用了这种“质量不高”的锡纽扣,无意中反而更加耐寒。有实验室测试显示,这种纯度不高的非合金锡需要在低温下连续放置18个月,才会缓慢出现“锡害”,最终对产品结构造成重大的损害。然而,俄法1812年战争是6月爆发的,12月初拿破仑就逃回巴黎了,其中仅有不到两个月属于冬季严寒天气,时间根本不足以造成重大的“锡害”。

最后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历史证据,那就是“没有证据”,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留下任何一句有关法军和锡纽扣的记载。国内外有关“拿破仑败于纽扣”的一些文章,往往引用了俄国人对法军丑态的记载,无非是“裹着女人的斗篷、奇怪的地毯碎片或者烧满小洞的大衣”,却根本找不到任何关于纽扣的只言片语。

设想一下,如果几十万法军因为没有纽扣穿不上军大衣,那么绝对是一个让很多人记忆深刻的重大惨况,绝不会在上世纪末才会被人“新发现”。

另外还有一个旁证,那就是当时追击法军的俄军,同样因暴露在严寒中作战,导致士兵大量冻伤。由于俄军冻伤严重,兵力不足的库图佐夫已无力围歼法军,也未能进行彻底追击。这也能看出,俄罗斯冬季严寒的残酷,不是几个纽扣、一身冬装或一个火堆就那么容易对付的。

所以,“锡纽扣导致拿破仑战败”可以确认是现代才出现的历史假说,而且基本能判定不符合史实。(作者:陶慕剑)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