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如何造就出曾国藩?

发布时间:2023-07-08 09:42:46 发布人:hao168

清顺治元年(1644),曾孟学为了躲避战乱,从山东一路向南迁徙,他带领一家老少十六人先在湖南衡阳生活了几十年,六十三岁时,他又决定举家再次迁徙,从衡阳来到了高湄山下的湘乡荷塘二十四都白杨坪。从此以后,

清顺治元年(1644),曾孟学为了躲避战乱,从山东一路向南迁徙,他带领一家老少十六人先在湖南衡阳生活了几十年,六十三岁时,他又决定举家再次迁徙,从衡阳来到了高湄山下的湘乡荷塘二十四都白杨坪。

从此以后,山东曾式就成了湘乡曾氏,在这儿繁衍生息。

那么曾孟学是谁呢?

他是曾参的后代,而曾参是孔老夫子的弟子,被称为一贤。

出身名门,但做为曾参旁支后代的曾孟学,并未享受过什么荣华富贵,但是,他以祖先是孔老夫子的弟子而自豪。

战乱中,虽然他尝尽了迁徙的艰辛与痛苦,却时刻告诫自己:“曾孟学,你必须要记住:你是贤人的后代!日子过得再艰难,也不能荒废了子孙后代的学业,只要一天能吃饱肚子,就要让孩子们读一天书,他们若能及第,便是我曾氏的光荣。”

于是,曾孟学特别重视后代的教育,男孩子们一过七岁便入私塾学习,女娃们则学绣活。

曾家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凭着勤劳与节俭,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逐渐盖起一栋栋房屋,购置了一块块田地。

朗朗的读书声不断从曾家瓦房里传出,曾孟学打心眼里高兴,他感到曾家蒸蒸日上,早晚有一天会出个人材。

可是,十几年过去了,竟没有一个人学业有成,连个秀才都没出。

曾孟学八十七岁带着无限的遗憾离世了。

临死前,他把希望寄托在曾孙曾应贞身上。

曾应贞从小立志读书,二十几年苦读,可惜天公不偏爱,参加五、六次乡试,均名落孙山。

但他不死心,又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孙子曾竟希身上,苦心教导,指望他能成大器。

由此可见,真正的书香世家出一大家也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世代接力。

曾竟希就是曾国藩的太爷爷,他能不负众望,读书有成,高中及第,光耀门楣吗?下次再聊。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