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战期间,叙利亚地区的政治走向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赛克斯—皮科协定》是英法殖民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秘密协定,为此后中东各国的领土纠纷埋下恶果。《赛克斯—皮科协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一
引言
一战期间,叙利亚地区的政治走向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赛克斯—皮科协定》是英法殖民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秘密协定,为此后中东各国的领土纠纷埋下恶果。
《赛克斯—皮科协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其一,领土划分问题。包括圣地耶路撒冷的地区为“棕色地带”,由国际共管。从叙利亚沿海地区到波斯西部以整齐的线条划分为A类和B类地区,分别属于法国和英国的势力范围。
其二,阿拉伯政权问题。同意在肥沃新月和阿拉伯半岛北部剩余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政权。
阿拉伯国家或者阿拉伯联邦,其统治地区覆盖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和阿勒颇。但法国被全权委托在与阿拉伯国家协议之后,建立“直接或间接管理,或者按意愿控制。”
法国有在阿拉伯国土北部办企业、地方借贷、向地方提供顾问或官员的优先权,英国在其南部拥有相似权力。
其三,权益分享问题。双方现有的、在彼此势力范围内的的权利和特权保持不变。并对两国统治区域之间的水源供应、商务交往以及铁路、港口的使用权益做出规定。
除“棕色地带”以外所有区域组成关税联盟,现存的土耳其税收制度将持续20年。
协议同时还规定,未经对方同意,英法双方都不可将他们在任何区域的权力让渡给“除了阿拉伯国家或其联盟”的第三方。
一、英法的争夺
尽管英法双方都声称在《赛克斯—皮科协定》中做出巨大牺牲,而该协定也从未全面实施。但该协议却成为解决英法在中东争夺的标志性节点。
从战争形势看,在盟国内部纷争的危机时刻,英法暂时搁置对势力范围的争议,确定了奥斯曼帝国解体后的势力范围,对彼此极度敏感和怀疑的问题进行了妥协。
统一步调,为赢得一战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殖民帝国通过一系列协议划分现代中东各国的结果来看,《赛克斯—皮科协定》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协议之一。
国联在其基础上划分英法势力范围,是英法殖民帝国意志的体现。战后,英法两国之间关于势力范围划分的根本矛盾很快凸显,英国一方面支持哈希姆家族建立叙利亚阿拉伯王国。
另一方面怂恿希腊入侵土耳其,以便与法国角逐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英法的争夺如此激烈,战后的委任统治制度甚至被法国人看做是安格鲁—撒克逊人企图在法国控制的区域安插的特洛伊木马。
英国虽然拥有军事优势,但按照国际惯例,在奥斯曼帝国属地的主权重新界定前,英国军事力量占领区仍属于素丹。
占领国的总司令、英国的艾德蒙·艾伦比将军必须确保公共秩序和服务,并尽可能保留之前的政权,而且需要完全明确——占领国无意继续占领。
法国提出继续保留它在叙利亚地区的传统“权利”,法国的意愿注定要与该地区存在的第三种力量发生冲突,即阿拉伯民族主义。除英国以外,德国也觊觎该地区的殖民利益。
德国是殖民主义的后来者,没有占据在中东地区的殖民主义优势地位,但是作为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邻国,德国的强大,包括海外殖民地的扩张势必与法国形成激烈的竞争。
德国与叙利亚没有传统的联系,与该地区任何一个社团的关系不紧密,是入侵东方世界的新力量。1878年柏林会议时,德国才在东方问题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亲政后,德国联合奥地利加紧推行其东进政策,积极向土耳其亚洲部分渗透,特别是在叙利亚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德国商人来到叙利亚港口,并在奥斯曼帝国的商业活动中取得重要的地位,同时德国移民急速增长,并开办教师和宗教学校。
德国商业成就中最著名的当属巴格达铁路的修建,给大叙利亚北部带来深远影响,并扩展至军事和全面的商业计划。
1904—1908年,在与德国关于北非摩洛哥的一系列争夺中,法国处于下风,阻碍了其殖民扩张势头,同时,也刺激其加紧了在西亚北非地区地缘政治中的争夺。
按照战前欧洲各国的发展状况来看,德国发展进步巨大。相比较而言,法国人口下降,国力衰弱。
1914年,奥斯曼帝国宣布加入德意方参战,使得阿拉伯地区对英法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更为紧迫地需要发展与麦加谢里夫的关系来形成对奥斯曼中央的制衡。
6月,奥斯曼帝国政府将摩苏尔和巴格达石油开采权交给一家英—德合资公司,这意味着未来石油管道的铺设将穿越沙漠。
在地中海建设油港,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的铁路显示出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战后,德国失去了其海外殖民地,帝国势力及扩张势头受挫,导致德国在欧洲以及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控制着多德卡尼斯群岛,1912年意土战争后,通过双方签署的《洛桑条约》。
意大利获得了奥斯曼帝国属国利比亚,并在阿尔巴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寻求领土扩张。意大利的扩张态势使其在地中海地区的争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俄国和美国等殖民帝国曾先后觊觎该地区的利益。沙皇俄国和英国是在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地区角逐的两个主要对手。
俄国希望肢解奥斯曼帝国,控制黑海、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以及地中海霸权。沙俄主要以保护东正教为借口,扩张在中东地区的势力。
一战爆发时,俄国并未直接参与叙利亚事务,但因其对英国存在的潜在竞争而促使英国寻求与阿拉伯人合作。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在中东的角逐,直到苏联时代又谋求重回中东。同时,摩苏尔石油利益的日益突显,更加强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诉求。
此外,从19世纪末期开始,工业化进度缓慢的传统殖民主义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已经失去了其军事优势,英法一方面依赖工业实力继续维持其殖民帝国。
另一方面也必须面对德、美、日三个新兴的工业帝国的挑战。美国作为殖民主义的新力量,在一战中分享了胜利成果。
在继续其传教和人道主义工作的同时,美国还积极参与战后局势的谈判。美国的作用在国联的成立和巴黎和会上尤为突显。
如美国提出的民族自决、门户开放的观点,成为欧洲会议和谈判的重要考虑因素。此外,因为美国没有参加针对1860年黎巴嫩地区事务的贝鲁特调查委员会也赢得了当地的认可。
二、调查团的报告
当费萨尔建议和会应该正式地了解所涉及地区民众的意愿,美国代表对此积极响应并建议由法、英、意、美组成调查团。
调查中东当地民众意见,3月25日各方表示同意。但最终只有美国人任命的代表,H.C.金博士和查尔斯·克兰组成金—克兰调查团于6月10日到达叙利亚地区和巴勒斯坦地区。
调查中东地区民众对于未来国家的设想。调查委员会成员几乎造访了所有的城镇,收到成百封请愿,重复倾听每个群体的意见。
虽然不同的宗教社区在委任统治问题上意见不尽一致,但所有的意见都声称支持建立统一的叙利亚。
从金—克兰调查团的报告来看,阿拉伯人对法国的反抗情绪不仅存在于贝鲁特、的黎波里和西顿的逊尼派穆斯林中,而且广泛存在于大黎巴嫩的什叶派、德鲁兹派和东正派社区中。
随后巴黎和会将金—克兰报告束之高阁达6个月之久,巴黎和会的代表们并没有考虑拖延会对地区形势造成的影响。
金—克兰调查团的最终报告未被采用,反而刺激了黎巴嫩等地方分离主义势力展开争取独立的广泛游说。
曾经在阿拉伯地区广泛游历的法国军官爱德华·布雷蒙将军和一些后来的法国作家批评金—克兰调查团的调查严重失实,不足以证实当地人的意愿。
这两位调查委员最后的报道几乎完全摧毁了法国建立委任统治的要求,但是报告对在欧洲做出的决定没有任何影响。
而且报告指出根据大多数意见,美国的委任统治是首选,这也使得金—克兰调查团的政治动机令人生疑。
事实上,不论调查委员会由几个大国组成,它都不可能给出明确的解决方式,因为不论它的判决是什么,都无法改变大国已经在中东地区建立的势力和地位。
一战后,法国也加紧确立军事优势,试图夺取高额的战争红利。
1917年,法国负责巴勒斯坦——叙利亚战区的军队人数只有6,200人,1919年末人数增加至15,000人,并被重新命名为黎凡特法国部队。
此外,在整个战争期间,法国一直在东地中海沿岸艾尔瓦德岛保存军事力量。
并帮助联军打败土耳其艾哈迈德·贾马尔帕夏,夺取苏伊士运河,以保证海上权益。但是相比较而言,战争结束后,英国在近东的军队达到十万之众,法国军队的数量显得微乎其微。
总之,在1914年大战爆发之前,法国已经在黎凡特地区建立了广泛的文化和经济影响。
从一战后存在于叙利亚地区的殖民主义势力来看,俄国暂时放弃了帝国主义争夺,德国和奥匈因为战败被排挤出利益圈。
而意大利更注重在土耳其亚洲领地的其它地方获得战争红利,这个阶段在叙利亚地区没有任何迫切利益。英法仍将是该地区的主导势力。
1911—1913年奥斯曼帝国又一次战败,失去了巴尔干和北非地区,对阿拉伯地区的控制力也逐渐消弭。
1914年,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同盟国一方参战,成为决定帝国命运和中东局势的历史性时刻。
从某种程度上看,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了帝国的崩溃,“帮助”英法等国瓜分和占领了中东,从而彻底改变了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
由于叙利亚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战争伊始,奥斯曼帝国便派遣贾马尔帕夏对叙利亚地区实行军事恐怖统治,镇压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以高压手段控制叙利亚地区局势。
中东局势受多方影响复杂多变,有西欧各国的利益制衡,也有地方势力的内部权力争夺。在叙利亚地区宗教、族群的地方势力中,存在着两股主要的政治力量。
三、哈希姆家族的领土要求
奥斯曼帝国名义上仍然掌控阿拉伯地区,但实际上阿拉伯半岛的部落贵族一直处于自治状态。阿拉伯地方贵族与奥斯曼帝国中央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希贾兹铁路的修建上。
奥斯曼帝国素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以方便全世界穆斯林去麦加朝觐为名。
下令修建从大马士革至汉志首府麦地那的铁路,按照计划铁路的终点将设在麦加,将来向南延伸到也门的萨那。实际上,该铁路的军事意义比宗教意义更为重要。
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意在强化对阿拉伯半岛的统治。同时期,德国为了向中东地区扩张势力而提出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亦符合奥斯曼帝国这一目的。
正因如此,希贾兹铁路的修建遭到了英国及地方封建贵族的阻挠。1908年9月1日,铁路修至麦地那后被迫终止。
在肥沃新月地带建立统一和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的实践中,哈希姆家族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精神领袖和实践者。
1915年5月奥斯曼帝国叙利亚行省的阿拉伯军官曾给麦加谢里夫侯赛因寄去备忘录,表达了阿拉伯独立的愿望。
从地区权力争夺的角度来讲,阿拉伯人将内部权力斗争、地方封建利益摆在首位,寄希望于借助西方势力达成自己的政治诉求,因此对英法做出利益妥协,引狼入室。
1915年7月14日,谢里夫侯赛因第一次与英国驻开罗高级专员麦克马洪通信,提出政治边界的划分问题。
侯赛因—麦克马洪通信实质是关于领土问题的谈判。1915年7月14侯赛因第一次提出政治边界的划分问题。
代表整个阿拉伯民族勾勒出未来阿拉伯国家的轮廓:大英帝国承认未来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其领土将包括:北部,沿梅尔辛—阿达纳线至北纬37度。
沿比雷吉克—乌尔法—马尔丁—米迪亚特—格什姆岛—阿马迪耶至波斯边境。东部,沿波斯边界到波斯湾。南部,沿印度洋。
西部,沿红海和地中海回到梅尔辛。1915年10月24日,麦克马洪承诺如果侯赛因的军队加入协约国作战,英国将确保其统治阿拉伯半岛,可能包括其它阿拉伯地区的权利。
由此,侯赛因可以复兴伊斯兰教,同时击败阿拉伯半岛其它的部落。
关于侯赛因所要求的领土范围,麦克马洪回复道:梅尔辛和亚历山大勒塔地区,以及叙利亚境内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和阿勒颇以西的区域不能被认为是完全的阿拉伯人的区域。
因此,必须从所提议的疆域中除去。麦克马洪谨慎措词。
对不同地区的称谓使用宽泛的district一词,但是东方事务秘书罗纳德·斯托尔斯翻译时,采用了意义比较接近的阿拉伯—奥斯曼行政区划——省。
用来指代领地或者镇。但是,wilāya,vilāyet两个词汇在阿拉伯—土耳其语境中有其明确含义,即土耳其行省。梅尔辛和霍姆斯在历史上从来都不具有行省地位。
因此,埃利·克杜里认为在“完全的阿拉伯地区”和“不完全的阿拉伯地区”之间划出地理分界线作为边界根本是无稽之谈。
在麦克马洪看来,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并不包含在给侯赛因承诺的范围内,因为它们并不包含在信中所提到的四个区域里。
此外,阿拉伯人的要求与法国在该地区传统的野心严重冲突,英国无法作出承诺,因而借口双方协议不能影响其同盟国法国的利益。
双方随后的通信中关于阿勒颇省和贝鲁特省的归属问题产生分歧,而麦克马洪只是以此两地涉及法国利益为由搪塞,并未作出明确划分。
对英国人而言,只是利用阿拉伯人的政治愿望来达到战争目的的策略。
在劳伦斯看来,英国的承诺本身就是个阴谋,是为了争取阿拉伯人辅助英国人打败德国,同时瓦解奥斯曼帝国。一旦英国赢得战争,这些承诺将变成废纸一张。
有的英国殖民官员甚至提出将整个叙利亚地区纳入英国控制下的埃及帝国。
结语
战争结束时,英国军事力量在叙利亚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完全掌握着战利品包括领土的分配权,法国人若要求在该地区的统治权,必然要与英国做进一步的外交协商。
京剧的哇呀呀喂呀呀哇哈哈都啥意思,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常常会发出一些特殊的声音,如...
我的世界金矿怎么获得很多玩家想知道,我的世界的自由度非常高,各种版本也在持续更新,...
小编为大家分享微信视频号和直播推送怎么设置 微信视频号和直播推送设置教程相关内容,小...
前期胡鑫宇案件轰动全国,胡鑫宇是缢吊去世的,大家想了解缢吊是什么意思,接下来小编为...
《梦幻西游手游》定海之弈须弥幻境是游戏中的一个活动玩法挑战,玩家在这个玩法中会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