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二战的蝴蝶翅膀: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法国遇刺案

发布时间:2023-07-09 10:25:00 发布人:hao168

一战结束后,欧洲火药桶巴尔干的版图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两大强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在它们的尸体上出现了一批新生的国家,而“南斯拉夫”可谓其中最耀眼的之一。塞尔维亚王国直到1878

一战结束后,欧洲火药桶巴尔干的版图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两大强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在它们的尸体上出现了一批新生的国家,而“南斯拉夫”可谓其中最耀眼的之一。

塞尔维亚王国直到1878年才彻底脱离奥斯曼帝国获得完全独立。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中,刺杀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的凶手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便是一名狂热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这也导致了奥匈帝国最终对塞尔维亚王国宣战,一战旋即爆发。一战结束后,死敌奥匈帝国不复存在,在帝国南部的斯拉夫人地区,出现了一个名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State of Slovenes, Croats and Serbs)的新政权。然而,它并未获得列强普遍承认,为了避免遭到意大利吞并,开始向塞尔维亚靠拢。最终,在1918年12月1日,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由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一世(Peter I,1844-1921 )担任国王。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是一位开明君主,主张君主立宪,从新政权的国名也可看出,他给予了境内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较多的自治权利,初步稳定了这个年轻的国家。然而,当他于1921年驾崩后,继位的次子亚历山大一世在执政理念上与父亲迥异。年轻的亚历山大一世一战期间曾经担任塞尔维亚军队总司令,他渴望建功立业,大权独揽,而不是像父亲那样充当相对放权的“开明君主”。

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的权力欲从他对待兄长乔治一事便可见一斑。乔治(1887-1972)是彼得一世长子,曾经被册封为王太子。但他性格冲动暴躁,在1909年盛怒之下竟活活踢死了自己的仆人,丑闻曝光后被迫放弃太子之位,这才令亚历山大后来成为国王。乔治此后洗心革面,在一战中战功卓著,多次负伤,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声誉。亚历山大一世继位后,将哥哥视为心腹之患,居然以乔治患有精神病的理由,在1925年将他囚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亚历山大一世死后,乔治王子依然没有恢复自由,释放他的竟然是1941年入侵南斯拉夫的德国军队。

亚历山大一世的强硬态度使得国内少数民族越发不满,国内矛盾开始激化。1928年,人民激进党政治家、塞尔维亚人拉契奇(Puniša Račić,1886-1944)竟在国会大庭广众之下对克罗地亚农民党领袖拉迪奇(Stjepan Radić,1871-1928)开枪射击,后者数周后伤重不治。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引发了王国政治危机。亚历山大一世不仅未能居中调停,反而乘势攫取权力,扩大个人专制。他中止国会运作,废除了此前的宪法,取缔政党。1929年,亚历山大一世将国号从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改为南斯拉夫王国,暗示着国王将削弱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等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同年,国王将行政区重新划分为9个——显然经过悉心策划,9个地方行政区中,塞尔维亚人占多数的达6个,克罗地亚人两个,斯洛文尼亚人一个,而国内波斯尼亚的穆斯林则完全被忽略了。

这些变化,必然引起国内其他民族的反弹。1929年4月,克罗地亚领导人安特·帕韦利奇(Ante Pavelić,1889年-1959年)流亡保加利亚索菲亚,在当地成立了乌斯塔沙组织,准备以暴力甚至恐怖手段实现克罗地亚的独立。墨索里尼治下的意大利长期对南斯拉夫部分领土怀有野心,也开始与乌斯塔沙勾结。1932年9月,乌斯塔沙发起了韦莱比特暴动,背后则有意大利扶持。南斯拉夫面临内忧外患,亚历山大一世不免忧心忡忡。

安特·帕韦利奇与墨索里尼

1933年,希特勒大选获胜就任德国总理,凡尔赛体系摇摇欲坠,甚至出现了德奥合并的可能。一旦德奥合并,新德国将直接与南斯拉夫接壤,后者的地缘政治局面将极度恶化。亚历山大一世开始寻求一战时期的盟友法国的支持,法国也需要在巴尔干赢得盟友,遏制法西斯势力膨胀。法国政府中主要的推手为外交部长路易·巴尔都(Louis Barthou,1862-1934),他竭力主张联合欧洲各国围堵、遏制纳粹德国的崛起,甚至不惜与苏联交好。巴尔干作为传统的火药桶,自然也需要布局。面对共同敌人,南斯拉夫与法兰西可谓一拍即合。两国共同筹划建立一个“巴尔干同盟”,成员除了南斯拉夫,还包括希腊、罗马尼亚、老冤家土耳其。如果巴尔干国家在法国号召下,以南斯拉夫为首建立针对德国的攻守同盟,或许整个二战历史将被改写。可惜他们忽略了两个因素:其一是南斯拉夫国内以乌斯塔沙为代表的分离势力,其二是“巴尔干苦主”保加利亚王国。

路易·巴尔都

南斯拉夫在东欧其实不乏盟友。1920年经法国穿针引线组建的“小协约国”(Little Entente),成员除了南斯拉夫,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与罗马尼亚。该同盟原本是为了应对匈牙利的威胁,并预防奥匈帝国的“死灰复燃”。1930年代,同盟开始逐步将渴望复仇的德国列为主要威胁。亚历山大一世作为小协约国重要领袖,和法国一样,渴望扩大同盟的力量,对抗强敌,然而他面临国内外巨大的困难。

安特·帕韦利奇认为克罗地亚独立的最大障碍正是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在1933年12月便领导乌斯塔沙发动过针对国王的未遂刺杀,据说背后还有墨索尼里的资金支持。此外,保加利亚的态度也颇值得玩味。

保加利亚在1908年方才彻底脱离奥斯曼帝国赢得独立,斐迪南一世自称沙皇,雄心勃勃,希望打造一个强悍帝国。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希腊等国结盟对土耳其作战,一度战果辉煌,攫取大片领地。不幸的是,稍后由于分赃不均,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保加利亚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被塞尔维亚、希腊、土耳其击败,被迫吐出部分先前获得的战利品。第一次大战爆发后,渴望复仇的保加利亚一错再错,加入了同盟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最终又一次战败,斐迪南一世黯然退位。1919年的《讷伊条约》中,保加利亚被迫向塞尔维亚、希腊割地赔款,并且军队人数被限制在2万人以内,可谓耻辱的东欧版凡尔赛和约。1930年代,保加利亚国内存在两股政治势力:一股站在斯拉夫人立场,希望与南斯拉夫合作;另一股主要为保加利亚马其顿人,他们希望将整个马其顿地区并入保加利亚(第二次巴尔战争后,马其顿被塞尔维亚、希腊、保加利亚瓜分),并为此成立了激进组织“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ВМРО)。ВМРО将亚历山大一世视为“统一”马其顿的主要障碍,在这一点上和乌斯塔沙达成了共识,双方开始秘密合作,计划刺杀南斯拉夫国王。

这一重担最终落在了保加利亚人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Vlado Chernozemski,1897-1934)肩上。切尔诺泽姆斯基绰号“司机”,1922年便加入ВМРО投身“革命”,并很快展露了自己在暗杀方面的天赋。他曾经为组织多次刺杀保加利亚国内政要,屡次奇迹般地化险为夷,成功得手。1932年,他刚刚出狱,便被“求贤若渴”的克罗地亚乌斯塔沙邀请去担任“刺杀教师”。某种程度上,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与乌斯塔沙拥有共同敌人,也算得上志同道合,切尔诺泽姆斯基毅然承担了为年轻的乌斯塔沙培养杀手的使命,先后前往乌斯塔沙位于意大利和匈牙利的秘密营地教授课程,也的确培养了一批门生。

乌斯塔沙训练营中的切尔诺泽姆斯基(中)

1934年,随着希特勒的威胁越发明显,路易·巴尔都开始竭力在东欧打造一个反德联盟。法国外交部长深知意大利的态度成为关键,希望能够拉拢墨索里尼加入联盟。尽管墨索里尼看上去与希特勒似乎颇有“共同语言”,但在当时的确表现出某种暧昧的态度,仿佛也是可以争取的对象。路易·巴尔都遏制德国崛起的宏大计划里,甚至还流出了苏联的位置。倘若成功,德国将陷入重围,二战恐怕也不会爆发了。墨索里尼长期对南斯拉夫王国西部国土虎视眈眈,是亚历山大一世的老对手。路易·巴尔都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就不得不提前获得亚历山大一世的理解与支持,因此他邀请南斯拉夫国王前往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一旦说服了国王,他便准备奔赴罗马与墨索里尼谈判。

1934年10月9日,尽管有些不情愿,亚历山大一世还是如约抵达了法国南部著名海港马赛,与路易·巴尔都会晤。而另一方面,乌斯塔沙决心抓住这个机会,行刺国王,以便趁乱独立。但之前的刺杀曾经失败,为了确保成功,乌斯塔沙请求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亲自带队。切尔诺泽姆斯基也将亚历山大一世当做保加利亚统一马其顿的障碍,欣然接受使命,在9月底率领三名属于乌斯塔沙的弟子提前进入法国。暗杀队分为两组,一组由切尔诺泽姆斯基领衔潜入马赛,另一组则前往凡尔赛,万一第一组失手,则进行第二次暗杀。

亚历山大一世与路易·巴尔都共乘一辆轿车,沿着马赛主干道缓缓行驶,道路两旁是簇拥的欢迎人群,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祥和。然而,切尔诺泽姆斯基与弟子已经混入了人群当中。

亚历山大一世与路易·巴尔都

路易·巴尔都过于信赖法国的安保,加之为了造势,故意让车队仅以数英里的时速慢行,这就给了刺客绝佳机会。原本计划中,应该由乌斯塔沙军人动手,但切尔诺泽姆斯发觉自己的弟子过于紧张,便决定亲自操刀,他站在路旁,手里捧着花束,花中竟暗藏着一把毛瑟C96自动手枪(也就是国人熟知的“盒子炮”)。

亚历山大坐车经过切尔诺泽姆斯身前,他窜出人群,跳上了汽车脚踏板,手里持花,口中高呼:“国王万岁!”法国警察一时有些懵懂,以为这只是一名国王的“狂热粉丝”,没有立刻制止。电光石火间,切尔诺泽姆斯掏出手枪,在极近距离对着国王连开两枪——他不愧是ВМРО的头号杀手,其中一枪准确命中了国王的心脏。

中弹后的亚历山大一世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坐车司机,他竭力试图将凶手推下汽车,扭打中也被切尔诺泽姆斯开枪击中,倒在血泊里。最不幸的是国王身旁的巴尔都。他本来不是刺客的目标——不论保加利亚还是乌斯塔沙,都还没有疯狂到对法国外交部长下手的地步。但周围的警察们目睹刺客光天化日之下行凶,纷纷开枪,不料枪法有失水准,一颗来自法国警察的流弹鬼使神差击中了巴尔都,夺走了这位政治家的性命。

刺杀现场

切尔诺泽姆斯躲过了枪林弹雨,他已经准备逃离现场了。这时附近的一位法国骑兵果断出手,用马刀砍晕了刺客。当务之急本应是保护受伤的刺客,查询背后的主谋。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是子弹还是马刀,都没能给切尔诺泽姆斯造成致命伤,要了他性命的居然是愤怒的围观群众自发的拳打脚踢……切尔诺泽姆斯一直没能恢复意识,于当天伤重不治。法国警方断了线索。刺杀国王的幕后真凶似乎注定会逃离制裁了。

法国警方自然不可能在切尔诺泽姆斯身上找到什么真实的证件或证物,但他们发现了一枚可疑的纹身——骷髅头外加字母缩写ВМРО。终于有个到法国旅行的塞尔维亚人告知警方,这是保加利亚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的标记。法国人终于有了明确线索,他们顺藤摸瓜,将切尔诺泽姆斯带来的徒弟尽数逮捕。他们供认出,幕后黑手正是克罗地亚分离组织乌斯塔沙。

亚历山大一世与路易·巴尔都的死亡面具

南斯拉夫愤怒地要求意大利引渡乌斯塔沙领导人安特·帕韦利奇回国受审,然而法国的态度却十分暧昧。虽然法国也损失了自己的外交部长,但他们却似乎准备息事宁人。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帕韦利奇背后的金主正是墨索里尼,但英法两国政府却宁愿相信墨索里尼开脱自己的说辞。意大利人拒绝引渡帕韦利奇(担心帕韦利奇回国可能会供认墨索里尼扮演的角色),作为“补偿”,他们同意将帕韦利奇逮捕入狱。这种逮捕只是个障眼法,两年后,帕韦利奇便被释放了。

法国警方抓获了切尔诺泽姆斯的三名克罗地亚徒弟,他们被判处终生监禁(尽管南斯拉夫人要求死刑)。1940年,法国战败,这些恐怖分子很快也被纳粹释放。

路易·巴尔都意外身亡后,接替他的赖伐尔(Pierre Jean Marie Laval,1883年6月28日-1945年10月15日)走向了绥靖主义。他曾私下说道,法国绝不会为了南斯拉夫这样的弱国与意大利开战——事实上备齐了法国在巴尔干打造反法西斯联盟的一切努力。二战中,赖伐尔沦为了著名的“法奸”,二战后被以叛国罪处决。

亚历山大一世之死犹如蝴蝶翅膀,引发了一系列历史效应。去世时他的儿子彼得二世年仅11岁,但亚历山大对兄长乔治猜忌颇深,遗嘱中要求让自己堂弟保罗亲王摄政,并继续关押乔治。保罗亲王发现英法态度转变后,开始缓慢地改弦更张,谋求与意大利、德国结盟。1941年3月25日,保罗亲王与希特勒会晤后,正式宣布加入轴心国——同一个月月初,保加利亚也搭上了轴心国战车。保罗亲王的决定是不得人心的,毕竟意大利是杀死前国王的幕后黑手,并且一直对南斯拉夫西部国土虎视眈眈。仅仅两天后,尚未成年的彼得二世发动政变,撕毁协议,反对加入轴心国。这引发了希特勒极大愤怒,他特意推迟了发动苏联战役时间,调兵入侵南斯拉夫与希腊。

亚历山大一世葬礼,居中孩童为彼得二世,旁边是遗孀玛利亚王后

南斯拉夫王国仅仅抵抗了11天,便不得不投降了。希腊王国则坚持到了4月底。不过这番抵抗也并非毫无意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南斯拉夫与希腊战役迫使德国推迟数周入侵苏联,间接地拯救了莫斯科。

彼得二世流亡海外。稍后,乌斯塔沙领导人安特·帕韦利奇如愿以偿,成立了所谓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在境内大肆迫害少数民族。当他还在意大利服刑时,便曾对手下公开提起亚历山大一世遇刺事件,他大言不惭地声称:刺杀是塞尔维亚人唯一能听懂的语言。不过天网恢恢,二战结束后,铁托重建了南斯拉夫,帕韦利奇狼狈出逃南美。1957年,他在阿根廷遭到了一位前南斯拉夫祖国军战士的刺杀,两年后于西班牙伤重不治。

值得一提的是,亚历山大遇刺时,恰逢美国环球影业新闻的一个摄制组正在现场拍摄相关纪录片。他们阴差阳错地几乎录下了国王遇害的全过程,甚至包括一些近距离特写镜头。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国家元首遇刺时,被现场录制成了新闻影片。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