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之子,康熙夸他人品极好,雍正却骂他不忠不孝

发布时间:2023-07-11 11:09:29 发布人:hao168

康熙二十七年,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议罪罢官,从此不再受到康熙皇帝重用,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病故,享年73岁。这时候,他的政敌索额图已经早他5年被康熙饿死了。也就是说,康熙晚年的千叟宴,这两个老臣是不可

康熙二十七年,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议罪罢官,从此不再受到康熙皇帝重用,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病故,享年73岁。这时候,他的政敌索额图已经早他5年被康熙饿死了。

也就是说,康熙晚年的千叟宴,这两个老臣是不可能参加了。

索额图死后,他两个儿子也被牵连杀掉,可明珠的儿子们,却并没有受到父亲牵连,照常受到康熙皇帝重用。

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是康熙皇帝的发小,清朝第一大词人,可惜天妒英才,三十岁就死了。以他的才情,他和康熙的关系,如果长寿一些,成就将不在明珠之下。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明珠的次子,也就是纳兰性德的弟弟纳兰揆叙。

明珠罢官,并没有连累揆叙,但那时候揆叙还只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在殿前当侍卫。

康熙三十五年,也就是明珠被罢官七年后,揆叙被授予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虽然这个官级别不是很高,但天天守在皇帝身边,可见康熙对揆叙的信任。

随着了解的加深,康熙越来越喜欢揆叙,似乎从揆叙身上,看到了挚友纳兰性德的影子。康熙屡次交给揆叙一些重要差事,揆叙总能圆满完成任务,还不夹带私货。

康熙评价揆叙“人品极好”,并提拔揆叙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揆叙与哥哥一样,是有名的藏书大家,翰林院和礼部都是文才济济,能兼任这两个位置,说明揆叙即使没有哥哥那样的才学,也是饱读诗书之士。

再后来,康熙又给揆叙压担子,让揆叙担任工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务。这期间,翰林院掌院学士的职务一直兼着。康熙时期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是正三品,左都御史是从一品,足见康熙对揆叙的宠幸。

揆叙在康熙五十六年去世,他死后,康熙皇帝表示非常惋惜,感叹翰林院再也找不到像揆叙这样合格的掌院学士了,追谥揆叙为“文端”,与当时的名臣熊赐履谥号一样。

盖棺定论,揆叙原本应该和哥哥一样,有一个良好的历史评价。可是到了雍正朝,一桩旧事却被翻了出来,雍正皇帝咬牙切齿地评价揆叙是“不忠不孝”,追夺原官及谥号,还命人给揆叙坟前立了一块御碑,上书“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对揆叙竭力贬低。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很简单,揆叙生前,交了一个不该交的朋友,干了一件不该干的事。这个朋友就是雍正皇帝的死敌------康熙皇八子胤禩,这个事就是揆叙曾经向康熙皇帝举荐胤禩为皇太子。

雍正皇帝对这个弟弟又忌又恨,将其由皇子罢为庶人,又圈禁起来,赐名阿其那,将胤禩折辱而死。对当初亲近过胤禩的人,更是一个也不能放过。

除了揆叙,还有康熙晚年另一位器重的大臣阿灵阿,也因为交好八阿哥胤禩被追究,坟前也立了御碑,上书“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

雍正皇帝给两个死人立完碑,对群臣说:朕之旨已定此案,不特朕得以雪数十年之积恨。

不知当初揆叙和阿灵阿除了推举过老八,还做了什么让雍正切齿痛恨的事情。

到了乾隆元年,乾隆接到了纳兰性德儿子为乃祖乃叔辩护的奏章,觉得父亲做的确实有点过分了,就又给揆叙和阿灵阿平反,撤掉了坟前的碑,又恢复了他们的名誉和谥号。

几百年又过去了,可揆叙的评价,仍然不像他父亲明珠,他哥哥性德那样清楚。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揆叙是一个反面人物,虽然没说他具体做了什么龌龊事,但形象却是一个奸臣模样。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