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甲午战争时,由左宗棠取代李鸿章来指挥,能不能取得胜利

发布时间:2023-07-12 09:14:01 发布人:hao168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时期的名臣,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名气。不过后世对两人的评价差距却很大:李鸿章因为多次代表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所以常常被人骂作卖国贼;而左宗棠却因为收复西北边境的功劳,成为了民族英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时期的名臣,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名气。不过后世对两人的评价差距却很大:李鸿章因为多次代表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所以常常被人骂作卖国贼;而左宗棠却因为收复西北边境的功劳,成为了民族英雄。

有些人更是认为让左宗棠取代李鸿章的位子,那么就可以打赢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等。不过这种想法有些想当然了。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李鸿章只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而已,晚清清政府真正的掌权人实际上是慈禧,并非李鸿章。

而慈禧在处理问题时,首先关心的是自己和清室的利益,并非中国的利益。因此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左宗棠,或者是其他人不管谁当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都必须在她的限制下做事,如果有一点出格的地方,那么就会被毫不客气地处理掉。

像李鸿章为了自保,他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期间一直在裁撤自己的嫡系淮军,减少自己掌握的部队,避免引起慈禧的猜忌。而在中法战争前,左宗棠一度入主军机处,最后就是因为脾气太倔,和其他人意见不合,重新被放到了地方上。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左宗棠取代了李鸿章当上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也只能循规蹈矩按照慈禧的意志办事,否则就会被赶出中枢。因此他同样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

更糟糕的是,慈禧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阻碍。

慈禧虽然有些专制,但是她还算有点眼光,起码知道向西方学习一些军事知识,以便保住她的大清江山。而那些保守势力和既得利益者才是最大的麻烦。

他们并没有因为两次鸦片战争而明白和西方的差距,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部分满族大臣更是把满汉之防放在首位,极力限制汉人督抚在地方上的作为。这就导致了洋务运动始终只是流于表面,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中国贫弱的局面。

而这一切还直接影响了清军的战斗力。

晚清时期八旗和绿营已经糜烂不堪,毫无战斗力可言。然而慈禧虽然知道他们是废物,却因为涉及的利益者太多,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八旗和绿营。因此即使晚清时期的清政府财政紧张,却不得不每年耗费上千万两白银养着这些垃圾。

而新编练的练军、防军虽然装备了西式枪炮,并接受了西式训练。但是因为保守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肯全面学习西方军事制度,因此练军、防军实际上也只是装备了新式武器的旧式军队,战斗力也非常有限。

所以在甲午时期,清军的战斗力和日军有着极大的差距。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战斗中的伤亡微乎其微,总共只有1417人因战斗毙命,其损失远不如天气因素和后勤因素造成的大。而清军战斗力低下,也是在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最直接的原因。

连慈禧都无法解决这些保守势力,左宗棠显然更不可能了。因此他也不可能改变清军战斗力低下的问题,自然也不可能改变战场上一边倒的局面。

而随着清军的一再溃败,慈禧也不可能继续抵抗下去,避免出现北京沦陷,地方督抚权力加重的局面。因此慈禧肯定会以割地赔款来保证自己的权

力不受影响。此时左宗棠要么按照慈禧的意思和日本谈判求和,要么就是被慈禧撤职换人,战争的结果无法改变。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